全球供应链体系已经不是静态的、大型的、垂直整合的OEM供应商网络,正在面临两项变革:多渠道、多产品、多供应商巨型生态系统和产品快速更新。随着供应链体系的进化,底层技术也要随之改变,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多方可写入、可读取,但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重建供应链管理体系,整合全流程信息。
作为可能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领域,加大有效金融供给,提升金融综合服务水平,是商业银行重点关注并积极探索的创新方向。
“区块链+供应链”的现实
供应链一直是前沿信息技术最先应用的领域之一,第一个ERP系统诞生于1974年,第一个电子商务标准诞生于1983年。迄今,几乎所有的先进企业都拥有ERP和供应链管理软件,通过RFID扫描连接制造设备、数字化装运通知等系统,跟踪产品从入厂到售出的整体生命周期。尽管对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行了巨额投资,大多数公司并不能了解其全量产品的全部信息,源自信息在系统间传递时产生的延迟或不一致。
当前的供应链系统集中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大量的纸质文件,包括采购订单、采购确认单据、出库单据、质保单据、货运单据、收货单据、买家入库单据、付款确认单据等等,即便部分单据的产生和传输是电子化的,但往往需要纸质单据以确保惟一性、避免转让。第二是各种规则的校验与复核,如发票是否正确、运输过程有否问题、折扣条件是否满足等等。以国际航运为例,一批货可能需要多达30个机构的确认签署,200多项的往返通信,一个丢失的表格或迟到的批准可能导致集装箱卡在港口,整个过程可能耗时一个多月。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记录交易或执行事件的数据库,该系统中的每个交易都有时间戳,并基于系统中大多数参与者的共识进行验证。分布式验证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各方不需要相互了解或相互信任,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即可参与价值交换。区块链也可以用嵌入式指令编程,自动执行代码逻辑。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特别是应收应付账款融资、存货贷款等,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较好地解决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包括减少文档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透明度,更快地识别问题,提高效率;减少或消除欺诈和错误,提高可信度。
尽管区块链与供应链结合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尚未出现具备巨大影响力的案例。分析行业现状,受制于以下四点。
1.关键核心企业参与建设区块链生态的意愿有限。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凭强势地位,更希望应用中心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增强对整个网络的掌控力度;考虑到商业机密等因素,不愿与合作方共享信息;为自身利润考量,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企业要求苛刻,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余地很大,不会为二级乃至三级供应商消耗太多资源。
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足。线上化、信息化比较成熟的行业,可以快速运用区域链技术进行系统优化升级,实现技术手段增信。由于供应链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活动具有异质性,没有良好的标准化、电子化、可流转、安全签章的电子票据、电子税票和电子仓单,就无法实现业务流程的顺畅管理。除个别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外,大部分产业区块链的信息系统并不完善,特别是在仓储和运输环节,整体管理水平较为粗放,尚未完成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尚未形成信息闭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3.生态信用体系尚未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未建立,商务、海关、质检、工商、银行等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公共数据资源未互联互通。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未建立,供应链体系内中小型信息服务平台较多,未能形成有效对接,对信用评级、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未实现披露和共享。供应链各环节涉及的市场准入、海关、质检等政策还不完善,整体信用生态体系尚未建立。监管机制存在较大不足,使得失信成本较低,统筹协调建立信用体系十分复杂,成本巨大。
4.底层技术尚未成熟,门槛较高。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创新。单一技术并不新鲜,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较高门槛,高水平专业人员较少,成本较高,特别是核心的共识算法、数据存储等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前期的技术规划往往会因技术发展而产生颠覆性变化,导致新技术应用有一定风险。高昂的技术开发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场景的落地和优化。
区块链技术促供应链金融转型升级:前景广阔,但须步骤推进
自2008年区块链概念提出至今,已经出现了数百个区块链平台和上千个验证性项目,若考虑到已经夭折、过于小众而不被关注或仍处于开发阶段的,恐怕还有更多。从结果上看,除了早期的几种和少数的幸运儿,很多都是昙花一现。但正是这种原生态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区块链得以加速进化,并愈发脱离最初桎梏,极大地拓宽了应用范围。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将增强市场中抵押资产的流动性,改善当前最常用的供应链金融工具,如保理、采购融资、供应商管理库存融资等,并为深层融资提供机会。特别是对一些经营较为粗放的中小微企业,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加强仓储、物流、采购等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管理水平,完善财务制度,全面收集数据,加强透明度,提高欺诈及重复融资成本,加大有效金融供给。
尽管如此,产业现状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应用初期,成本和效率优势并不明显,在短期内需不断探索和扩展应用场景,快速推进试点实施,推动内外部环境的协同及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效、低成本的区块链业务系统,逐步构筑良好的业务生态体系。具体应用步骤,可从以下几点展开规划。
第一步,区块链作为一个可信的信息传输及协作平台。目前供应链领域的票据、单证、合同等往往通过邮件、FTP、甚至纸质文件在各参与机构间低效传递。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协议技术,可以将这些平台的协作有效联系在一起,实现流程的全线上化、透明化与监管可量化。通过智能合约整合供应链流程,进行信息的自动认证和流转,所有机构可以做到实时同步、权责清楚、互相制约、互相监督、高效协作。
第二步,区块链作为价值传输平台。区块链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技术基础,但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交换,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保价值交换的惟一性;二是确立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关系;三是确保双方承诺能够依靠自治机制(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无需可信第三方介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金融资产可以基于区块链平台进行交易,线上资产与线下资产深度融合,实现资产的可信流转。
第三步,确立分布式的可信商业模式。很多人高估了区块链的当前价值,却低估了它的未来影响力。区块链技术将对社会效率、商业模式和社会分工产生深远影响。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数据共享,可以实现金融的穿透式监管,带动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利用区块链作为信任中介,创造一个完全可信和完整执行的规则体系,扁平化了大小机构建立商业信任的能力差距,可以改造整个供应链生态环境,实现没有欺诈、风清气正的商业模式乃至社会形态。
中信银行的实践与思考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应用将更多采取联盟化的发展模式,构建金融同业、合作企业间平等互信的联盟机制,有利于技术应用的催化与落地。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敢于试错。激活区块链的技术潜力需要时间,大胆思考但需着眼于微观,尽早尝试将获得宝贵的一手经验。中信银行首次将区块链应用于国内信用证,并首次建立了银行业间区块链联盟。基于国内信用证业务,我们开发了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从实现跨机构信息可信传递开始,逐渐延伸至价值交换领域,既解决了业务痛点,具有较大的业务拓展空间,又实现了新技术的稳妥、审慎应用。下一步中信银行将从仓单融资切入供应链领域,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以融资为抓手,从供应链的关键流程入手,会同合作伙伴实现仓库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变原有仓单融资信用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完善、相关数据缺失等严重问题。
2.认识到业务挑战远大于技术挑战。联盟链的建立需要找到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系统。如何发现各方痛点,明确技术需求和非技术需求,例如可追溯性、可扩展性需求是什么?谁输入数据?谁访问数据?哪些数据需要保密?怎样保证线下物品的真实性?根据需求定义业务流程,明确各方权责,保证监管合规。区块链中的数据仅存在于数字领域,将块中数据与实际货物连接需要射频识别,二维条码和近场通信等物联网或智能传感器技术,而它们的使用取决于被跟踪材料的特性,包括物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连接线上和线下的验证技术等等。要确保信息流的真实性,供应链的所有步骤、所有产品均需数字化、线上化,需要彻底检查供应链整体流程,一系列的业务问题远比技术问题更难解决。
3.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业务和技术并重是联盟链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业务应用场景,纯粹的技术合作显得不切实际,而没有技术的深入探索,则不能体现联盟的价值。在切入应用场景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一是否多方读取和写入相同的数据?二是否参与方均需数据不可篡改?三是否需要中介参与,中介角色是否不可取代?或使用复杂且效果一般的流程来保证多方数据的一致性?或不建系统,延用纸质文档?四是中心化的系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最终还是要产生效益,场景的选择一定要有业务价值,不能硬套业务场景。当然,在创新技术的孵化期,可以放松投入产出要求,待技术成熟后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区块链技术需将参与各方数据记录改变为共享的公共数据。系统设计上,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以及数据结构的转换,在前期尽量减少区块链系统的压力,保证其稳定运行。在区块链技术的选择上,一是尽量选择开放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平台,保证业务平稳运行。二是选择实际应用人数多、社区活跃度较高的平台。
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基础架构的升级换代甚至是整体替换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持续研发投入,能够以源码解决问题。我们调研了HyperledgerFabric、Ethereum、Ripple、Corda等主流开源平台,最终选择了Fabric,对加密算法、平台管理方面做了较多改进,同步深入探索共识算法、分片存储等核心技术。在联盟内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合作机制,保证技术平等共享,保护各方知识产权。
区块链技术走入供应链应用,究竟会给现有业态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还很难做出结论,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大量业务流程和产品形态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很多技能不再适用。一些技能变得稀缺,一些企业因为适应不了而走向没落,也会有一些企业提前布局,实现换道超车。我们相信:区块链与供应链的结合,尽管过程艰辛,但注定将产出令人欣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