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理性看待区块链,提高风险意识!

区块链成本有多高?

2个回答

为正义发声5星评价

2020-10-28 10:10:53

区块链成本有多高?

日前 Cipher 发表了 Mining 向左,Staking 向右——公链的两大演进方向与价值分析,对两类公链的价值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该文谈到:区块链系统无论如何设计,其 IT 成本一定高于中心化系统。本文希望延续这个话题对区块链成本问题进一步讨论并用具体的数据进行支撑,主要讨论两个方面:区块链系统运行成本,区块链系统与中心化系统的交易费用对比。

区块链系统运行成本

很多文章长篇累牍讨论了区块链的颠覆性价值,却很少讨论区块链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一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往往取决于其价值与成本之差。区块链的成本有多高呢?应当如何衡量呢?Colin Platt 提供了一种视角:

区块链系统运行成本是代币通货膨胀与交易费用之和。

该文认为,维护与保护公链的成本与保护公链抵御审查与外部干预的能力正相关的,公链成本越高,公链的安全性就越强。在 Bitcoin,维护与保护区块链的是矿工。矿工通过每十分钟解答一道谜题来竞争出块权利,以获得保护区块链的奖励。这种奖励通过两种方式发放:

1、通货膨胀(铸币税);

2、交易费用。

通货膨胀(铸币税)可以这么理解:假设市场有 100 枚比特币,每枚 10 元,市值 1000 元。矿工获得保护区块链的奖励 100 枚比特币并流通入市场,此时比特币的市值并没有提升,而货币却增多,货币发生了贬值。通过通货膨胀(铸币税),持币方的财富贬值,部分地转移给了矿工。交易费用比较容易理解,不再赘述。该文作者也论证:当通货膨胀下降时(出块奖励下降),会将保护网络的成本转移到交易费用上,并且提高网络安全性会进一步增加交易成本。Nervos 通过精妙的经济模型对此问题作出了回应。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能够轻易获得目前主流的区块链的运行成本,这些成本是由所有的持币人所付出的。具体信息如下图:

1.jpg

我们发现,比特币一个月的维护成本竟高达 5.4 亿美元,而以太坊的维护成本也高达 1.16 亿美元,EOS 的维护成本则高达 2800万美元。

该图表中使用了 Bitcoin、Ethereum、EOS 6 月增发数量、交易费以及代币价格。Bitcoin 数据来自 Blockchain.info,Ethereum 数据来自 Etherscan.io,其计算方式为(日代币增发数+日交易费)*日平均价格, EOS 数据则来自其每年 5% 的代币增发估算并与 6 月的平均价格相乘(EOS 是没有手续费的)。

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EOS 年增发为 5%,而仅 1% 作为 BP 奖励。但是由于这些代币的是有可能流通于市场的,本文依旧将其计算为 5%。

郑佳宝Cly2星评价

2020-10-26 10:13:25

经常会看到人们讨论区块链(本节“区块链”等于“区块链公链”)的成本,奇怪的是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论述:

①区块链是免费的,低成本的;②区块链很贵很浪费。

到底谁对谁错?都答对了一半。

先看看第一种:“区块链是免费的,低成本的。”这种说法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而言的。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某个区块链应用(例如比特币)进行转账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比特币的运营和维护费用。用户根据比特币协议理论上只需要付出极少部分的转账手续费即可实现付款。从这角度来看此论述正确。

再看看第二种:“区块链很贵很浪费。”这种说法是从区块链的设计者或是投资者角度出发的。对于设计者而言心里很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道理。区块链的设计里不论是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还是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都需要有对应的资源付出以换取整个系统的共识和平稳运行。在PoW里,资源是矿工挖矿的工作量;在PoS里,资源是购买股权付出的金钱。

比特币PoW机制下的区块链运作机制。作为分布式账簿来说,系统运维得以实现的基础,即分布式账簿通过挖矿机制激励矿工维护系统运行。系统得以不断扩大的条件,即分布式账簿确实满足了需要进行价值交换用户的需要,在某个时点有人会去使用。下方的价格投机则是连接矿工和用户的桥梁,即账簿的代币因为右方用户需要产生了价格,而左方矿工通过有价代币将代币激励落到实处,价格投机者则为双方将价格流动性坐实。

这就是区块链,这区块链技术也是在我国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就比如说发展比较好的区块链项目:链信。链信是重庆仓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是在2019年1月2号上线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区块链项目。链信做的就是让社交产生价值。链信是仓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的一个APP,其创始人是陈佳。现在链信的宗旨是让社交产生价值,即用户创造价值。链信自主研发的底层系统,包含 Web/Html5 应用、App、数据服务等,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整套衍生数据服务与开放接口,整合资源以逐步完善相关的配套体系。最终实现让信息消费者更高效地获得准确信息,让信息生产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并促成更优质的信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