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香港交易所公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收入和盈利连续第二年刷新纪录。其中,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63.11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3%。同时,中国香港于2019年再次成为全球最大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在过去十一年内七度称冠——可以说,无论是赚钱能力,还是成交规模,香港交易所都是全球证券交易所中的“明星”。
但是近几年,金融市场上孵化的另一种交易所,正在低调中对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形成赶超之势,他们服务于一个新兴的行业——加密数字币行业;他们更加小众,甚至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但同时,尽管他们的交易规模尚无法和传统的证券交易所相比,但却显出了更强的盈利能力,并且由于交易规模增长迅速,或许不用几年,全球交易规模最高和盈利能力最强的交易所榜单上,就会出现它们的名字——加密数字币交易所。
价格上涨800万倍的财富神话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价格突破20000美元,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20089美元。从2010年5月22日比特币初始公允价格0.0025美元到20000美元,7年多的时间里,比特币价格上涨800万倍,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赚钱的资产,也诞生了无数让人艳羡的财富神话。
事实上,如果将比特币比做金子的话,二者之间真的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比如,比特币的获取过程被称为“挖矿”;“挖”比特币的人被称为“矿工”。甚至在这个圈子中最赚钱的故事,也和当年淘金热中的传奇故事一样,不属于多数人追逐的主角——那些挖金子的人,而是递水、递铲子,为淘金提供服务的人——对应到“币圈”,也就是开交易所的人。
目前,全球加密数字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彭博社(Bloomberg)曾根据数字币交易所的24H交易额,对主要交易所在2018年3月某日的手续费收入做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Binance(币安)和Upbit等大型交易所单日交易手续费收入超过了300万美元!年交易手续费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
从营收角度来讲。以目前最大的加密币交易所之一的火币为例,火币创始人李林在2018年给全体员工的信中曾披露,当年火币全球交易所交易量突破2000亿美元,手续费收入突破5亿美元!彭博社预计2019年火币的总营收可以突破6.8亿美元。若以此计算,火币的营收已经达到了香港交易所约1/3的份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交易所下辖三家交易所(联交所、期交所、LME)及5家结算公司(香港结算、场外结算、期货结算、联交所期权结算、LMEClear),而火币仅是一家交易所。可见加密数字币交易所盈利能力有多强。
盈利的三大“法宝”
为何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盈利能力这么强?这与加密数字币交易所的交易费率有关。
若按照港交所旗下股票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的交易费双边0.005%计算(不考虑交易系统使用费,每笔交易0.5港元),要实现Binance(币安)和Upbit等大型交易所超过300万美元的单日交易手续费收入,得对应超2360亿港元的股票成交金额。而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在2020年2月份,其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实际仅为1151亿港元。当然,股票、债券和数字币是不同的交易品种,这样对比也不见得严谨。但这并不难看出,一家排名靠前的数字币交易所,其盈利能力有多强。
当然,赚钱的生意肯定有花样繁多的“套路”,尤其是缺少监管的前提下,就更不足为奇了。对于加密数字币交易所来讲,主要有三大“法宝”:
(1)刷量!刷量!刷量!
流量是什么?对于交易所来讲,流量意味着机会,意味着议价能力,意味着更多的营收!但没有流量的时候怎么办?那就流量造假!事实上,交易所的流量造假是圈里心照不宣的“秘技”。
市场上最早关注交易所流量造假的是一家名叫“Bitwise Asset Management”的公司。Bitwise研究了81个交易所在2019年3月份中4天的交易行为,Bitwise认为,其中71个交易所或95%的交易数据是有问题的,或者是被人故意创造的。在报告中,Bitwise还举了很多例子以佐证其观点:比如交易额排前5的未受监管交易所的交易量远大于受监管的前5名交易所;一些未受监管交易所交易买卖指令总是成对出现;很少有小额交易……
(2)“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本是指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门管理学问。但在币圈,“市值管理”却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冒牌货。
一般来讲,市值管理的主角是发币方,但是部分交易所也会对发币方提出“市值管理”的要求。这是因为:第一,交易所要求数字币维持较高的收益水平,有利于提高交易所的议价权;第二,更高的币值意味着更高的交易量和佣金。
(3)发行“空气币”
所谓空气币,就是完全没有任何信用背书和实物依托的所谓应用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数字币”。几乎每一个空气币背后都是项目发行方和交易所的“合谋”割韭菜游戏。由于信息的极度不对称,普通投资者很难判断项目的真实价值,这就为诈骗提供了土壤。很多空气币项目只是穿上区块链新衣的传统诈骗项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可言。
野蛮生长带来的风险隐患
2018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区块链富豪榜,有三家数字币交易所的创始人位列榜单的第3位至第5位,仅次于比特大陆的两位创始人詹克团与吴忌寒。其中,时年41岁的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以150亿元位列第三、时年33岁的OKCoin创始人徐明星以100亿元的身价位列第四,时年36岁的火币创始人李林以70亿元位列第五。
区块链车轮滚滚向前,在不同的时期,交易所也呈现着不同的底色。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野蛮生长的交易所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风险隐患。
例如,对于三家中运营最早的OKCoin,2018年10月份,区块链自媒体“区块链Truth”发布了OKCoin数字货币期货项目的投资者维权事件,多位投资人称遭遇了由于OKCoin的市场操纵而导致爆仓,其中亏损最多者高达亿元。当然,对这些问题,OKCoin都予以了否认。还有的交易所被用户吐槽一到关键时刻就“拔网线”,即交易所因技术故障等被动甚至主动因素,造成无法完成交易的情形。此外还有空气币以及多种形式的代币发行融资行为等之前讨论过的数字币交易所的常用套路。这些套路助交易所完成了原始积累,但也的确引发了不少风险事件。交易所的发迹过程往往充满争议。这点毋庸置疑。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尽管加密数字币目前仍不是主流投资资产,但随着数字币产业蓬勃兴起,数字币是否会成为今后金融战的主战场仍有待商榷。2019年,包括Libra的横空出世让各国央行重新审视数字币对现有金融秩序带来的冲击。交易所作为当今数字币市场的主导和中枢,或许可以为法币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