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M-比原链简介
bytom blockchain protocol(简称比原链:bytom)是一种多元比特资产的交互协议,运行在比原链区块链上的不同形态的、异构的比特资产(原生的数字货币、数字资产)和原子资产(有传统物理世界对应物的权证、权益、股息、债券、情报资讯、预测信息等)可以通过该协议进行登记、交换、对赌、和基于合约的更具复杂性的交互操作。连通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促进资产在两个世界间的交互和流转。
简单的说,比原链(BTM)做的是让现实生活中的资产上链。比原链(Bytom)是一种多样性比特资产的区块链交互协议,运行在比原链上的不同类型资产(收益权、非上市股权、债权、数字货币等)可以通过该协议进行交换、对赌和基于智能合约的复杂性交互操作。
比原币的价值基于两点:一是使用比原链上的应用需要消耗一定量BTM作为燃料,包括资产交易的手续费、收益权资产的分红、资产发行的押金;二是持有BTM,能够参与到比原链治理。BTM旨在建立一个所有资产化交易的底层区块链平台,实现资产在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之间的自由交互与流转。如此宏大的愿景,加上BTM在技术方面的扎实创新——对人工智能ASIC芯片友好型的POW创新算法及扩展性UTOX模型,绝对值得价值投资!
比原链的核心:Bystack跨链技术
跨链简单的来说就是解决如何让一条链上的token转移到另一条链上,本质是将一条链上的价值转移到另一条链,跨链需要保证以下几点:
1. 确保已跨链的资产的妥善保管,不能在原链上能够继续流通,要防止被窃取或者挪用;
2. 确保两条链上转移的资产是等同的,不能A链上减少了100价值的资产,而B链上只增加了50价值的资产;
3. 转移的资产能够安全的再转移回原链上,不能价值只是单向转移,或者转移过去无法转移回来;
基于这些要求,诞生出很多不同的跨链方案,主要是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和哈希时间锁等方案,除此之外还有分布式私钥,和公证人机制+侧链混合技术。
Bytom整体架构由应用层,契约层和数据传输层构成:
应用层——对移动和其他终端友好,便于开发人员开发资产管理应用程序。
合同层——使用创始合同和控制合同进行资产发行和管理,在底层支持UTXO模型的可扩展BUTXO,优化EVM并使用内省机制来防止图灵完成中的死锁。
数据传输层——采用DLT技术实现资产发放,支出,转移等业务。矿工可以可以通过AI硬件挖矿同时,也能用于提供加速服务,从而产生额外的社会效益。
为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需求,比原链推出了一主多侧的主侧链结构,主链基于POW共识,侧链基于Dpos+BBFT混合共识。
而Bystack,正是基于比原链的侧链Vapor打造的Baas开放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区块链解决方案,降低企业业务上链的开发门槛与成本。
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一直面临“不好用”的问题,目前的公链开发都朝着实用性方面进行,比原链此时推出Bystack,也算是顺应市场需求。
Bystack能做什么?
Bystack的定位是做资产上链,资产上链主要有两个方向:资产数字化和数字资产化。
资产数字化是将现实世界的股权、债权、房产、汽车等资产通证化,或者说资产上链;数字资产化则是将过去难以确权的资源,例如版权、著作权、网上行为数据等通过区块链变为可衡量的数字资产。
按照比原官方公布的信息,初期Bystack主要面向以下三大商业场景:
商业积分:利用Bystack的去中心化身份体系,将商业积分的发行、管理和运营融为一体,打通各商家的积分系统,让积分能够自由的流通。
电子合同:Bystack构建的企业级合同、票据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信用传递、保障业务安全,以及合同制定、执行、管理的智能化。
版权确权:基于Bystack打造的版权的确权平台,作者的版权可以轻松上链,同时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和防篡改的特性,真正让版本保护没有争议。
上面这3大商业应用方向,目前有众多其他区块链项目都有涉足,性能方面并不是瓶颈。据比原CTO在直播活动中透露,Bystack目前在节点不多的情况下TPS能够达到4000,完全满足当前的商用交易速度的需求。
然而,性能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企业业务上链的动力有多大,上链后的涉及数字货币而带来的监管如何解决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