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住的币圈
2017年9月,币圈风声鹤唳。央行等七部委将ICO定性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代币或“虚拟货币”也因挑战法定货币的权威被一并禁止,“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重压之下,包括ICOAGE、ICO365在内的ICO平台遭遇团灭,项目方也纷纷开展清退活动,有的凉了,有的出海。在2017年底牛市开启之前,“活着”的ICO也经历了长达近3个月的苟延残喘。
中华上下五千年,民间智慧无数,其中一条便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项目方和投资者而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国内环境不允许代币融资,项目方便把根据地迁到海外,继续招揽中国的金主:中国人主导的团队、中文的官网、满是中国话的官方社群。投资者或投奔代投,或亲自操刀,遇到所谓“被墙”的网站,学会“科学上网”是关键。
目前看来,国内监管部门似乎对这类“管不住”的群体束手无策。虽然网上不时流出一些封杀ICO项目、代投相关的社交软件账号,但蜂巢财经(HiveEcon)仍发现一些以ICO代投为名的企鹅系社群。此外,一种叫做“Telegram(电报)”的加密聊天应用几乎是国内币圈人士的工具标配。
退潮的信号
近期,ICO的负面新闻比较多。譬如,投资者纷纷“割肉”的英雄链和太空链均在3月份被立案。国内有关部门是否会上演“千里追凶”大戏不得而知,不过,最近的两份行业数据也表明,ICO似乎不那么受宠了。
根据数据网站ICOData的一项调查,2018年4月ICO融资额跌至新低,仅募集了5.43亿美元,较之3月份下降44%。 自今年初以来,ICO融资活动一直呈现“步步低”趋势。
此外,知名评级机构ICORating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进行ICO的项目中,接近半数不过是一纸白皮书。持续维护代码库的项目仅占0.5%。26.2%有MVP(最小可视化产品,相当于想法的Demo),15.5%已推出内测版本,11.2%进入公测阶段,而停留在白皮书阶段的ICO却高达46.6%!
“纸上谈兵”的风气和先融资,后写代码的币圈“潜规则”有关。毕竟,招聘开发写代码要花不少银子,索性先融资,拿到钱了再请人。尤其对专注区块链底层的项目来讲,发币时就仅有线路图和白皮书。一些项目方最早只请一个(兼职)程序员,来创建ERC20代币智能合约(熟练的程序员仅需15分钟)。
让普通投资者头大的,不仅是难以验证项目可信度,还要面对ICO投资收益降低的烦恼。2018年第一季度的代币平均回报率仅有49%,较之2017年第四季度的收益,下降了10%以上。
不止如此,对于今年第一季度发行的项目代币,仅有21%有幸上线交易所(去年同比33%);而且,在上市的代币中,破发高达83%。
ICO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但自今年开始,ICO融资方面不再有那么多wow案例。“纸上谈兵”、收益下降、存在高破发风险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解释了ICO正在退潮的原因。
* 蜂巢财经(公号ID:HiveEcon) 专注于为区块链居民打造的聚集人、信息、工具等产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