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绿色金融如何利用区块链化解挑战(一)》中,介绍了绿色金融和绿色区块链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与碳交易结合有效突破绿色金融的挑战。本篇将进一步介绍碳交易及其与绿色区块链如何结合,进而将绿色金融做深做实而非只是浅表层面的“漂绿”。
一、碳交易市场激励绿色金融资本流入
碳交易指碳排放方通过购买碳减排量以抵消其排放量,实现“碳中和”。除了上篇讲到的,碳交易是化解绿色金融挑战的突破口,同时它巨大的市场空间还将激励绿色金融体系中的资本流入。
目前,全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暂居首位。2017年12月,中国碳交易市场在此前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建成后将超越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初期仅仅纳入电力行业,已经覆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达到了35亿吨,超过欧盟两倍。
1、强制减排市场
目前碳排放大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配额型交易为主体。政府通过总量控制,规定某区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并给相关企业免费发放或拍卖碳排放额度。碳排放超标的企业需向政府缴纳罚款,或向碳排放额度盈余的企业购买额度。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交易机制均属于强制减排。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长期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2、自愿减排市场
自愿减排市场(VER市场)最先起源于一些不受《京都议定书》约束的企业。自发性向减排项目方购买减排指标以抵消其生产、生活等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全球碳排放的目的。
2016年全球碳定价体系中,仍有80%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市场未被完全覆盖,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在自愿减排市场的项目类型中,拥有生态多样性价值的森林类项目占比最大。阿里推出的“蚂蚁森林”-- 面向个人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和全民公益行动计划,在短短1年之内就吸引了超过2.3亿用户参与。
二、绿色区块链解决碳交易市场痛点
1、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在碳交易市场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个控排企业/项目方的碳排放/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关键在于如何避免造假并能准确定位到谁在造假,明确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罚。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可以确保碳资产所有相关数据上链后的唯一性、不可篡改、永久保存,并且可以准确追踪任何资产的权属变化和交易记录。比如某森林何时由谁栽种、树种类型、林权归属、多大面积、由谁调研勘察、审定、监测,每吨碳以多少价格在何时发生了交易等一切与数据流和资金流相关的信息。
2、优化开发流程
传统的碳资产开发周期长,涉及控排/减排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勘察/监测机构、核证机构、交易所等,平均开发周期超过一年,且每个参与节点都会有大量的文件传递,容易出现错误,影响最后结果的准确性。
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碳资产的开发、交易和配额拍卖等所有流程都能编译成智能合约运行在区块链上并自动化处理,无需人工干预,确保交易过程可信可靠,杜绝人工过多干预造成的误差和低效。不仅可以使整个流程变得透明公开准确,还能减少碳资产开发周期,进而提高效率。
3、高效共识、全球匹配
对于碳资产供给方,可以将所拥有的环境数据提交上链申请,验证节点综合其提交的资质证明材料、陆海空天网络采集的数据、政府部门有关该环境资产的证明数据等,结合方法学和智能合约,进行有效性合法性验证,共识通过后该环境数据即变成有效的碳资产,可以进行自由流通和交易。
对于碳资产需求方,可以提交需求信息,在智能合约的自动控制下,通过链上资产交易系统进行撮合,包括进行相关的用户验证,资产验证,需求验证和合规验证等流程。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精准供需匹配。
综上所述,绿色区块链在碳资产的开发和交易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而碳交易将成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市场落地。在绿色金融体系中,绿色项目、绿色工具、绿色信用、绿色绩效、绿色信息等等,都可逐步通过绿色区块链实现更加精准的量化,在数据可信交换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业务协同,从而助力绿色金融更快发展,为绿色实体经济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