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一个月,币安智能链 (BSC) 链上总交易量突破 12 亿美元;从 0 交易量起步,到超越 DEX 龙头 Uniswap,PancakeSwap 只花了 5 个月时间。如今,BSC 已成为与以太坊旗鼓相当的公链生态,而它大获成功的原因,不止因为背靠币安的资源,还在于它 EVM 兼容的特性让投资者几乎无缝就能从以太坊转移到新的生态。
这种承接以太坊外溢的流量,迅速起势的做法,给了 Web3.0 应用开发者启示:只有好用的应用,才有可能让用户逐渐接受并享有去中心化带来的价值。换句话说,去中心化可以折中,但用户体验不能打折,只有顺应原有用户的习惯,并据此改进的项目才有可能后来居上。
同样地,区块链 Token 并非实现商业价值从 0-1 的万能钥匙,因为互联网商业早已建立起了坚实壁垒。我们尤其要考虑到,「安于现状」的用户对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互联网有天然的依赖性。因此,Token 的价值更多是赋能 1-100 的商业化过程,那些结合传统商业模式优点和去中心化代币网络的强大激励机制的项目,有可能让区块链技术无缝进入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消费类应用,进而服务数千万量级的用户。
渐进式的去中心化是让成熟互联网产品走进 Web3 世界的更好选择。
融合,而非取代
我们见过太多试图改善或取代各种互联网产品的项目了,从早些年的长毛象、ZeroNet,到 Twitter 创始人极力推崇的「bluesky」,甚至更多区块链概念的产品,目前来看都还没有成功。
问题不是互联网用户执拗不愿迁移,也不是新产品不够颠覆,更多问题在于两者的摩擦,当互联网用户想尝试去中心化应用时,可能一开始就被私钥、Gas 等看似繁杂的概念阻挡。
在可预知的未来,桥接 Web2、Web3 的产品,进而驱动更去中心化产品的诞生更为现实。那么新的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在这两种差异悬殊的产品间搭起「桥梁」,最好是既能帮助原有产品留存用户,同时充分发挥代币激励机制的效用。
消费类应用代币发行、治理系统 Props 团队正在做类似的尝试,在互联网和 Web3 之间搭建起「桥梁」。
截图来源:YouNow
严格意义上说,Props 并不是一个原生区块链项目,它诞生于实时社交媒体 YouNow 内部,最先在它生态内落地。从原有用户角度看,它并不会显著改变使用体验,即便是第一次接触的互联网用户,完全可以将 Props 代币看做附带的、可以变现的奖励。
对于接入 Props 协议的平台来说,因为 Props 已经完成前期工作,项目方在引入时无需承担任何 Token 部署工作,即可在原有体系中无缝接入协议。一旦用户普遍认可 Props 代币,甚至可以考虑扩展 APP 的原有「平台币」功能,使其成为独立、可转让的 APP 代币,将用户在线参与的价值转化为数字资产。
实践证明,这种渐进式的去中心化方式正是当前市场所需要的。除 YouNow 之外,Props 已经与视频聊天平台 Paltalk、Camfrog,以及 P2P 交易市场 Listia、行为数据积分化应用 Tegger 和房屋租赁平台 Roomi 等六大团队达成合作,将 Props 协议接入原有生态。
令人惊喜的是,除以上 Web2.0 产品外,主打虚拟地产(NFT)交易与 AR 社交的元宇宙项目Superworld也已宣布集成 Props,成为首款加入 Props 生态的区块链产品。而据 Props 亚太负责人孔维国介绍,接下来还有一家业内顶级的区块链机构将宣布集成 Props。不久之后,他们会像 Props 生态里的其它产品一样,使用 Props 2.0 的服务来发行自己的 App Points(Token),用户想要获取他们的 App Points,只能通过质押 Props 的方式来实现。这无疑给 Props 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Web3 时代,Props 的想象空间
成千上万的用户要从互联网转向 Web 3,必然要有一个方案提高这种迁移的效率,让垂直一体化程度得以降低。2017 年,Props 项目启动时,它支持平台将积分机制转换成代币,进行类似的「链改」;随着加密行业迭代更新,Props 也引入了 Staking(质押)、奖励分配、去中心化治理等极具区块链特色的玩法。
Props2.0,旨在将 Props 演化成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通过激励机制实现复利成功。
新的设计(预计近 2 个月内推出)不仅允许合作 App 独立发行并使用自己的 App Points(应用内部平台币)来激励其用户,更是在 Props 持币用户、Props 协议与合作 App 之间创造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预测市场」,让 Props 持币用户积极参与到所有合作 App 的评选中。Props 用户通过将自己的 Props 质押给特定 App 的方式为 App 进行投票。而为了鼓励 Props 持币用户投票给自己,合作 App 会拿出一定比例的 App Points 来作为质押奖励回馈用户。
·新的代币发行模式
相比于以往项目方独立发行代币、NFT,独立运营项目,独立应对监管的境遇,现如今数以万计的应用有了新的选择。它们可以直接接入 Props,在 Props 进行 IPO(Initial Props Offering)或者发行自己的 NFT 产品。技术与运营的问题交给 Props 团队,平台方只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即可。
在上文提到的诸多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甚至是诸多优秀的区块链企业也不再独立发行代币,转而使用 Props 的服务。
·良性的投资预测市场
对于那些想要对区块链项目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的用户来说,他们需要一种预测与筛选机制,来帮助他们在成千上万的区块链项目中甄别出他们认为具有潜在投资价值的项目。并且,因为区块链市场本身的高风险性,他们也需要尽量减少或控制他们投资的风险。
IEO 提供了一种思路,即由平台进行项目初筛并协助用户进一步了解项目,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参照依据的方式。「质押挖矿」,这种「零成本」的投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投资风险。而由用户质押结果来决定代币分配的方式,也给了用户一种新的参照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认为,收到更多奖励的产品更受市场的关注与欢迎。
Props 结合了以上三者的优点,创造了一种用户友好的投资预测市场。用户可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 Props 生态的合作伙伴上,并将各个 App 所获取的实时奖励数据来作为判断市场对于不同 App 未来预期发展的参照,进而决定将手里的 Props 质押给某个或某几个 App,「免费」获取来自协议的 Props 奖励与 App 提供的 App Points 奖励。
·托管式用户参与
对于非区块链用户来说,独立使用钱包将 Props 质押进合约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一种由 App 代为质押的模式将长期存在于 App 内。这样的做法目前也广泛应用于交易所,像币安、OKEx 等交易平台,他们会帮助用户参与到 PoS 质押或 DeFi 流动性挖矿中获取收益,这种形式可以最大程度消解圈外用户在参与区块链项目时所面临的高门槛。
虽然加密货币日渐步入主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买入并持有比特币,但合规依旧是这些公司的首要考量要素。Props 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合规的前提下,帮助互联网科技公司轻松地引入代币激励机制。
Web3 愿景值得期待,但它并非一蹴而就。目前来看,完全颠覆的去中心化应用只适用于小众群体,假以时日才能渗透到大众群体。而如果要让数以百万计的主流消费类商业迈向区块链,突破横亘在两者间的关键规模瓶颈,只有类似 Props 这样主动适应互联网原有架构,而不是完全抛弃所有模式的做法,才有可能加速整个 Web3 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