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EOS比喻为区块链的操作系统,其实在目前EOS的生态环境下,把它比作房地产行业,更贴切一些。
按照EOS白皮书的规定。区块生成者可以公布它们可用的带宽、计算资源和状态的容量。EOS.IO系统根据账户在期限为三天的抵押合约中所抵押的通证数量(即token数),允许每个帐户可以消耗一定比例的可用容量。例如,如果一个帐户持有EOS 1%的token,那么这个帐户就有可能利用EOS公链上1%的状态存储容量
当公链建立并运转起来之后,开发者通过持有或者租用的一定数量的token,使用主网的资源运行自己的DAPP,为用户提供服务。这就好比地产开发商购买土地建造房子,商家通过租/买方式使用其店铺,做生意一样。普通用户不再需要像比特币、以太坊一样为交易支付矿工费用,拥有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由于EOS受到各界高度的关注,可以预见主网上线后,EOS俨然成为了虚拟世界的一线大型城市。但是也极有可能患上大城市病。
目前EOS币10亿,流通市值达到124亿9千1百多万美金,总市值更是达到139亿4千多万美金。目前运营成本预估是1%也就是1.4亿美金。
然后按ETH目前的Dapp数来看未来应用在1000以下,这么摊分下来,每个应用需要维持的运营成本起码得14万美金,对应现实来说就是14万美金/单位的”高房价”。
过高的成本让eos的入场门槛高高在上,只是成为大型机构以及少数富人的虚拟地盘,成为虚拟社会中的北京,上海,东京。同样高房价必然带来高租金。
高居不下的EOS虚拟房价
EOS的”高房价”导致大部分开发者人在这种环境下创造产品,需要花费大量的试错资本,大大
推高了产品成功的门槛,导致只有极少部分的抄币者以及区块生产者获利,大部分开发者不堪重负从而脱离EOS的开发,缺少了真正为EOS带来价值的应用产品,事实上,这件事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好像现实社会中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一样,已经有分布式应用开发者不愿忍受EOS token的高价,而选择自己搭建更廉价的区块链开发平台。最近出现的EOS+,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EOS+虚拟社会中的新兴城市
EOS+代码几乎是完全基于EOS,但token进行了重新分发。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使用EOS的
所有功能时,付出的成本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问题是,这条路行得通吗?
EOS是开源代码,其开发公司也没有强制要求启动EOS主网时,一定要按EOS token来为主网做映射。也就是说,block.one并不要求,你在启动主网的同时,要按一比一比例把新的令牌还给EOS token的持有者。道理上是说的通的,有可能BM在开发系统时,就预计到了今天的情况。给广大中小DAPP开发者,留了条活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