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已成为2018年国内外投资界的一个网红单词及热门概念。
但更多人仍然对区块链的当前应用及发展形态不甚了解。
毫无疑问的是,目前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将与往后成熟期的区块链技术千差万别。全世界的天使投资人、互联网初创公司纷纷押注的是,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最终存活下来的“区块链”主流发展形态。为此,本文从区块链技术作为接入点,进而提出两项论断和一点展望。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区块链的主流分支形态,即按照链式处理“去中心化”程度可将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类:
-公有链:完全去中心化(基于密码学的陌生人信任体系)
-联盟链:弱中心化(基于商业契约的联盟式信任体系)
-私有链:强中心化(基于内部组织框架的个人或企业)
“去中心化”与“交易私密性”
现代金融及经济活动对于交易的私密性有着较高要求。在符合监管要求的透明性要求前提下,各类金融机构或实体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大多存在关联交易、套期保值、股权置换等非公开操作,目的可能是战略投资、对冲风险敞口、杠杆收购等。
但对于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则会将交易信息保存在每一个节点账簿(ledger),以防黑客攻击篡改。换而言之,各个节点用户(node)均有机会读取通过“区块链”技术处理的大宗金融交易,从而通过处理获取内幕交易,甚至进一步作出看涨看跌金融资产的行为。
因此,“去中心化”与“交易私密性”存在天然悖论。
“公有链”的世界是极为公开和透明的,大到金融机构上亿元的金融交易,小到我们个人每天的信用卡消费流水,几乎都可能被实时窥探和监控,这是很多企业及个人无法接受的。这无异会制约“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大范围应用和普及。
但是联盟链却不一样,以国内联盟链代表赤链来说,赤链(redchain)算得上是全球很早的混合链了,不同于传统的公有区块链,结合了公有链的“低信任”和私有区块链的“单一高度信任”来提供了一种混合的区块链模式,同时保留了区块链技术的必备特征以及安全特点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化网络的复杂需求,形成了适合于实现自组织机构、分布式节点互信社交网络及蕴含的相应经济社会制度的社会化区块链系统。把个体的人和商品、贸易和货币、组织和社会全部通过区块链体系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一个彻底解决前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区块链系统。
由此可以看到赤链解决了区块链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去中心化和性能的矛盾。
奖励机制和稳定秩序
为什么每个节点用户愿意投入成本(处理器硬件、电费和时间),帮助他人完成运算和处理?这是因为“区块链”提供着比特币等所谓数字货币激励机制,或者说是提供算力的报酬。
但颇为讽刺的是,数字货币无任何实际价值支撑。号称打破中央货币垄断的数字货币,由于运算力指数上升的矿机的出现,出现了货币持有量高度集中于少数参与者的现状。据悉瑞士信贷在近期发送给客户的一份关于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报告中表示,全球97%的比特币被4%的比特币地址所持有。
高度的数字货币集中率导致其名义价格被严重操纵,并周期性地产生暴涨和暴跌,没有创造任何新增价值,仅仅是将多数人的财富向少数人进行转移,可以称为史上最为严重的价值泡沫和彻头彻尾的旁氏骗局。
因此,单纯依靠价值忽高忽低的数字货币进行算力补偿和激励的方法并不可持续,节点无法获得稳定的收益预期。同时,可惜的是目前尚未出现更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但是,赤链旗下的IPFS figtoo(无花果)项目,据了解,目前已正式落地,并且在半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从0到2000的跨度,这对于现在的区块链项目可以说绝无仅有。
两大论断
论断1:公有链和私有链技术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公有链如同早期的无政府主义,过于理想化且存在前文提及的“交易私密性”悖论问题,目前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小规模试点阶段,在未来实际应用层面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私有链大多被个人或单个机构拥有,因此丧失了民主式的主导权,与传统中心化交易处理系统无异,亦无法代表未来“区块链”的主流形态。
论断2:弱中心化的联盟链具备大范围普及应用的基础,或成为主流形态。
联盟链是指同业或跨行业间的机构或组织间形成联盟,协同处理联盟内部的交易信息,从而建立弱中心化的链式处理体系,目前以R3、Hyperledger、赤链为主要代表。
联盟链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联盟机构间的闲置算力资源,进而联动处理交易数据,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处理效率。
鉴于联盟链大多以商业契约方式开展合作,“交易私密性”悖论问题一般鲜有发生,因此目前联盟链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被大规模普及和应用的链式处理形态,或预示着“区块链”或成未来世界的主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