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果A要给B发送一些比特币, 可能会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收到, 并且要支付较高的交易费。闪电网络协议在今年一月发布之后,受到了加密货币社区成员极大的欢迎,该技术可以提升比特币的交易速度、以及处理小额支付的效率。但最近闪电网络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加密货币研究机构Diar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闪电网络协议可以100%确保适用于0.03美元以下的交易,如果金额大于5美元,则成功率会下降一半;如果金额大约490美元,那么成功则会降到1%。
难道闪电网络不适合大额交易?对于Diar发布的闪电网络报告,赤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王玉华给予了驳斥。他表示:"Diar用来生成相关评估指标的模型本身就是有缺陷的,而且也产生了有缺陷的评估结果。当考虑闪电网络的工作方式时,他们采取的评估策略就好比要在可容纳10个人的房间里塞进50人,那么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可能的,成功率自然是0%。这项研究本身是有缺陷的,因为里面并没有包含支持大型交易的闪电网络渠道,而是专门针对了一些容量不足的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闪电网络目前的最大比特币支付限额约合260美元,而不是他们所说的490美元。"
众所周知,现在BTC网上的交易缓慢且昂贵,但是比特币核心团队并非通过增加比特币区块大小来解决此问题,而是利用称作"闪电"的二级网络系统,声称它能实现真正快速的交易和收取低廉的费用。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A和B两人可以把比特币放到一个多重签名钱包中锁定(链下),然后进行交易签名更改双方各自能取回的比特币数量。交易参与方可以随时关闭交易通道,最后一笔经过签名且包含最新余额动态的交易最终将会被广播并写入比特币区块链(回归链上)。
另一种情况是涉及更多的第三方,比如已知C想和A交易,但双方没有建立支付通道,不过A和B、B和C都各自建立了支付通道,这时C就可以通过B和A达成交易,B其实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充当着一个网关的角色。整个过程实际上不需要在主链确认,因为都是几方之间倒来倒去的"数字游戏",因此交易速度会非常迅速。只有当关闭交易通道时,才会最终确定各自的余额并写进主链区块。但也有个问题,如果我们和C之间的通道只有0.5 BTC,那么想要发送超过0.5数量的BTC,那么这种方法也无济于事。在交易运行的每个通道中必须有足够的比特币加载,并且人们想要发送的比特币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小。因此闪电网络必须另辟蹊径。
赤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王玉华表示,很多区块链想要模仿比特币的模式,但其实比特币的模型并不适合高频商用,不如直接创造一个新的记账模型,赤链的域状网络结构分级记账系统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比特币的交易拥堵问题。
赤链的技术构架直接摒弃了区块链技术的串行链技术,而是将网状P2P和串行链技术相结合,形成域分层立体区块链结构,不仅有效的避免了BTC遇到的交易拥堵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能做到毫秒级的交易达成,并大大降低节点记账和验证压力,这也是分级所带来的优势。
这就像20年前的网络传输技术发展一样,当时网络传输技术在开始初期具有三种主流协议,当时认为TCP技术必然消亡的专家学者占大多数,但结果其它两种技术却消失了。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传输技术的早期很相似,不同协议版本百家争鸣,所有的区块链技术都处于串行和全广播技术层面。试想,如果数10亿人,每天都交易两笔,这个层面的技术如何支撑如此天量的传递和验证,更不用说安全,就如同10亿人在同一个房间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喇叭开会,如此的广播量不死即伤,有效传递更是无从说起。
所以区块链的立体化结构势在必行,赤链系统正是通过其社会化网络的立体结构与区块链立体机构的全融合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应对天量级的各类交易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