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挖矿模式被国内交易所大量复制的盛况,只是在经历了6月Fcoin短短20天交易量的暴涨,从而成为交易量第一的交易所后发生。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有的交易所凭借交易挖矿模式一跃成为交易量前列交易所,有的则因为平台币暴跌、投资人撤资、无法满足矿工拉盘而宣布破产。
离交易挖矿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现在回看跟风交易挖矿的国内交易所们,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交易所都以破产宣告结束。
由此应验了BKEX创始人纪京言的那句话:“交易即挖矿”模式只有少数玩家胜出。
交易挖矿的泡沫
1.交易挖矿≠挖矿
为什么说交易挖矿的本质并不是挖矿呢?
比特币挖矿的经验来看,挖矿的本质,应该是指为区块链做出贡献后获得报酬,实质上是为该币种的网络体系提供算力支撑。
让我们再来看看交易挖矿的模式是怎样的。它是通过支持投资者在某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然后收取交易的手续费,按照一定的比例返还平台币给投资者。
其实这种交易本质上并没有产生贡献,更不用提那些为了代笔去进行的刷单行为。它从根本上说,是想通过支付手续费,购买平台币。更何况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购买方式更加复杂。
这样的行为并不符合挖矿的两大特点:为区块链作出贡献,不需要付费。因此,交易挖矿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在挪用“挖矿”的概念,实际上和挖矿的性质南辕北辙。
2.交易量造假
按照国内目前的市场情况,数字货币交易所刷交易量的情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纵容刷量机器人恶意刷单,实际上就是在透支交易所的未来。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旦平台币价格下跌,挖矿结束,利益消失后,这些投机者、刷量机器人势必会不再继续制造虚假交易,交易量可能面临急剧下滑,很可能会为交易所带来灭顶之灾。
3.全都是泡沫
关于交易挖矿模式的破灭,举个例子,CATTLEEX交易所,采用交易挖矿模式,仅仅上线了6天,就被10名羊毛党撸至破产。
满币CONI,上线10天,价格就跌到原点。
用一个词来形容交易挖矿模式,那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交易挖矿平台币的价格不能持续上涨,那么当挖矿成本高过挖矿收益之时,恶性循环就会开始,最终平台币将会崩盘。
最后如何收尾?交易所选择收割庄家,跑路。投资者就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现在市面上昙花一现的交易所太多了,割完韭菜就跑。交易挖矿模式,它是一场豪赌,吸引了各路的投资人。大家都以为自己能成为吃螃蟹的人,最终却在无形中被当做了韭菜。这种模式,不应该成为国内交易所的出路。
交易所生态
交易所的出路到底应该如何?我们先把目光放到了国外。
欧美交易所与国内截然不同,他们并不热衷交易挖矿模式。交易所生态,才是众多欧美交易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举个例子,英国的GTEX集团,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构建了交易所生态,才最终成立。
数字货币交易所将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配合技术落地、孵化渠道、研究机构和媒体宣发,全方面围绕交易所进行,为交易所维持稳定的数字货币流动性。
交易所生态其实就是为交易所打下坚实的基础,维护其长远、稳定的发展。缺少交易所生态,交易所个体便会缺少后续资源和力量支撑,难以持续发展。
作为交易挖矿的代表交易所,缺少交易所生态的Fcoin近期又推出了FT1808来维持平台币的币价。从其官方网站的解析看来,又是新一轮的交易挖矿。
缺少生态,交易所只能绞尽脑汁推出一轮又一轮的交易挖矿,来维持平台币币价不会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