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权一类的币,是指自身不锚定任何资产(包括股权、债券、实物资产、特定服务等)的币,其主要用途为在一些场景中被人们使用,你要用它他就有价值,不用他他就没价值,越多人使用价值越高,目前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的原生币均采用这一类设计。
本文的目的,是为说明这类币由于币价剧烈波动,导致生态内的交易成本高昂,以及这类币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这决定着最终只会有少数胜出,而多数币将由于币价缺乏价值支撑,而进一步导致生态内部的激励机制失效。
以及作者建议,许多区块链项目(包括内容平台、公链等)采用“使用权一类的币”这种设计的,需要转为分红性质、股权性质、特定服务等具备价值支撑的币,并取消将其作为计价手段的设定。
1、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
以以太坊为例,如果强制使用ETH,生态内部的使用者(交易双方)除了需要在二级市场购买币用于支付或者收到币后在二级市场变现,还需承担币价波动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高昂的交易成本(借助二级市场转移风险的成本、获得币的成本、变现的成本)将必不可少。
甚至对于一些延期交易(比如借贷),则会由于转移币价波动的风险的成本过高,而直接导致这类交易无法进行。
2、高度依赖币的流动性
借助二级市场转移风险、获得币、把币变现,需要建立在币有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流动性越差,这几项操作的成本就越高。
而对于所有项目方而言,“让币拥有良好的流动性”本身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或者说实现的成本极高,比如火币网上币费高达数千万,还要持续的宣传推广让人们来交易。
3、显著的马太效应
上面已说明,在生态内部强制使用该币,将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
而在生态外部的使用与流通中,这类币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谁都会选择使用比特币,而不是某个不知名的公链币。因为比特币有最好的流动性、最多的接受用户、最多的获取与变现的途径、币价的波动率也最小,人们在使用时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
越多人使用,意味着越低的使用成本——这决定着新的使用者又会首选比特币,促使比特币进一步变好——马太效应天然决定着只有极少数能成功,多数币将缺乏价值支撑。
回到生态内部与生态外部的问题,对于这98%的注定只能在其生态内部流通的“使用权一类的币”,其价值难以找到支撑,并且即使在其生态内部使用,其还会导致交易成本高昂。
4、由于币值缺乏支撑,导致激励机制失效
如果币值缺乏支撑,那么用其作为奖励就是无效的,精心设计的激励机制也就失效了。
作者建议采用这类设计的币,需要尽快转为分红性质、股权性质、特定服务等具备价值支撑的币,并取消将其作为计价手段的设定。
作者:舒国柱,从事数字货币/经济模型理论研究,微信wahahaha015,如有经济模型/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欢迎联系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