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初风雨激荡的中国,人们提出了“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的社会问题,现在一百年过去了,进入了21世纪的区块链时代,一个新的问题叩问着每一个区块链从业者,“去中心化之后会怎样”?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这个词在区块链世界中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信条,不论在币圈还是链圈,只有人们就一个区块链系统的设计展开辩论的时候,只需要抛出一句“你这个系统是中心化的”就可以结束争论了。但令人吊诡的是,去中心化的概念在业界却是含混不清,甚至在中本聪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1]中,都没有出现过“去中心化”这个词汇,只是用了点对点(Peer to Peer)这样一个传统分布式软件系统常用的名词。到2014年,Vitalik Buterin提出以太坊的设想时,去中心化已经大行其道了,在以太坊白皮书《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中,“去中心化”这个词就出现了上十次。
1、逻辑层是中心化的
为了澄清人们对去中心化的歧义,Vitalik Buterin在2017年2月6号写了一篇文章《去中心化的含义》[3],详细的对去中心化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到去中心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可以分为三层的:逻辑层、政治层和架构层,对一个区块链系统而言,虽然在政治层和架构层是去中心化的,但在逻辑层却是中心化的,这可以从图1中看出。
图1 去中心化的三层
实际上,我们从比特币的诞生历史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比特币区块链在逻辑层上的设计理念都来自于中本聪2008年的白皮书,随后由中本聪在2009年初开发了Bitcoin QT软件以实现白皮书中的思想,同时在bitcointalk上传播自己的思想。所以比特币区块链从逻辑层上来讲毫无疑问是中心化的,而这个中心的源头就来自于中本聪。
中本聪就像一个宗教的教主一样,提出了这个宗教的原初概念和教义,而比特币白皮书就是这个宗教的圣经,随后首批研读并搞懂了白皮书思想的人成为了圣徒,由他们将教主的思想传播出去,并不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徒。但不管比特币区块链和比特币社群发展到多么庞大,这个系统和社群的逻辑共识依然是中心化的,而这个中心的源头始终还是指向2008年的白皮书。
虽然我们将比特币的发展壮大过程跟宗教的传播做了一个类比,但事实上,人们对比特币的信仰和对宗教的信仰具有一个重大不同,那就是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来自于信念、想象和对来世的美好期许,本质上都来自于心灵,而人们对比特币的信仰来自于数学,来自于数理逻辑中蕴含的确定性,本质上来自于理性。而这种建构在理性上的中心化信仰从来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逻辑上的中心化多多益善。
2、政治层并非去中心化的
虽然Vitalik Buterin的文章对去中心化的概念做了一个很好的澄清,但仍然相对理想化,所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希望达到的目标。事实上,我们从区块链的发展演进历史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区块链系统在政治上并不是去中心化的。
图2 多中心化的政治生态
仍然以比特币为例,最开始完全是中本聪一个人独立发展起了这个系统,这个时候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在政治上当然是中心化的,因为只有中本聪一人而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比特币已经从加密朋克的小圈子传播到主流大众,早已不是当年的城下阿蒙了,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流通、蔚为壮观的庞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bitcoin core核心开发团队、比特大陆、嘉楠耕智等矿机商,有鱼池、蚁池等矿池、有币安、火币、OKex等交易所,有比特派、imtoken、Trezor等数字钱包等,这些服务提供商毫无疑问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中心机构。矿工是通过购买矿机商的矿机,再连接到矿池才能进行挖矿的,而普通用户是下载了数字钱包(很多是轻钱包)才能使用比特币网络的转账功能的,至于币币交易还要到交易所注册账户来使用。
从比特币的这个生态场景可以看出,比特币社群从政治层上来讲显然不是去中心化的,至少不是大家一般认为的那种去中心化。虽然由于中本聪伟大的隐退,使得中本聪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消失了,仅仅留下了一个精神图腾,但是政治上的真空期很短暂,迅速的为矿机商、矿池、钱包商和交易所填补上了。普通用户是通过这些中心化的服务商连接上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从而使用比特币的各种服务的。如上所述,比特币的政治生态并非去中心化的,而是由这些服务商组成的多中心政治体系。
推而广之,撇开那些空气币不谈,凡是那些建立起了繁荣丰富的区块链生态的项目从政治上都不是去中心化的。用以太坊为例,依然有矿机商、矿池、钱包商、交易所等等多种中心化政治实体,而且由于Vitalik Buterin作为创始人仍然奋战在项目开发的第一线,所以在以太坊社群中仍然拥有无可置疑的政治威信,所以就创始团队的去中心化程度而言是远远不如比特币的。不过这种现状不应苛责Vitalik Buterin,因为以太坊的路线图还远远没有实现,现在正处在第三阶段大都会(Metropolis),其中的第二分阶段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升级2个月后才会实现,Casper和Sharding也还在路上,至于最后的阶段宁静(Serenity)至少要2020年才能看到了,期待那时候以太坊的愿景“世界计算机和DAPP平台”能够真正实现。
3、去中心化之后将会再中心化
每个区块链项目在发布的时候都是雄心勃勃的,要么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开发一个创新的底层公链,要么结合业务资源打造一个行业通证经济体,而且它们绝大多数都会宣称自己打造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系统或经济系统。正如在本文开篇提到的,“去中心化”已经成为了区块链行业的政治正确和信仰,那么现在比特币社群、以太坊社群乃至整个区块链行业中各个项目社群中出现的政治多中心化现象是正常的吗,这是对区块链“去中心化”理想的一种背叛吗?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状态还是说只是短暂的过度现象?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关系到这场发端于十年前现在已如燎原之势的区块链革命的成败。
比特币诞生的2008年正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中本聪洞察到了全球金融体系中蕴藏的根本性问题,创立了比特币系统,并在比特币创世区块中留下了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头版文章标题。中本聪的引用,既是对该区块产生时间的说明,也是对金融危机巨大压力下,旧有的脆弱银行系统的冷嘲。中本聪希望比特币社群的用户都能看懂比特币白皮书,还有能力阅读Bitcoin QT的源代码,并且一人一CPU来运行比特币节点,共同构建这个没有央行的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
在比特币的发展初期,社群中主要集聚的是加密朋克拥簇和技术极客们,他们精通密码学和计算机,懂得哈希运算、非对称加密、工作量证明(POW),梅克尔树这些术语,还会到Github上阅读源代码并做自己的修改。那个时候氛围是民主的,政治架构上也是去中心化的(尤其是中本聪神隐以后),那是去中心化的黄金时代。
随着比特币价格节节攀升,整体社群的智识却逐渐走低,普通用户已经无法理解比特币白皮书的原理,也无法再看懂Bitcoin core的开源代码,基本上也不会自己运行全节点钱包。这时候,对于比特币系统有更深入了解,并愿意在比特币生态中贡献力量获得收益的群体就纷纷聚集起来了。为了更好的进行SHA256哈希计算以挖矿的聪明人,开始开发专用的ASIC,逐渐变成了中心化的矿机商;为了集合大家分散的算力共同挖矿,人们开发出了中心化的矿池,用PPS和PPLNS分配收益;为了买卖比特币,炒各种数字货币,中心化交易所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就这样,比特币区块链在政治层面就慢慢的再中心化了。
4、再中心化是合“理”且有价值的
“再中心化”形式上看似是对“去中心化”的背叛,但事实上这是去中心化理想在现实中的合理实现。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再中心化这种存在必然也是合乎于某种“理”的,这种“理”是什么呢?
这种“理”就是社群中的人的理性是高低不一的,的确存在一小部分精英的理性高于普通水平,普通用户必然先是对精英建立了信任,再由精英提供的服务接入区块链的逻辑世界。这样的现状短期内也不可能改变,因为人类思想的改变和理性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类的普遍理性水平抑制了完全去中心化的实现。
虽然这种再中心化后的多中心化政治体系是合“理”的,那它比起未曾进行区块链改造之前的单中心体系是否更好呢?回答是Yes,的确更好。我们想借用在讨论去中心化问题中经常引用的一张图来说明这个问题。
图3 去中心化图示
这张图在Vitalik Buterin的文章《去中心化的含义》[3]中也提到了,并且声称这种图对解释去中心化毫无帮助。我的观点是只要对这张图的描述做一点修改就可以描述“去中心化”议题。在原始的标注中,左图称为“中心化的”,这个是正确的,中图称为“去中心化的”,这个有必要修改为“多中心化的”,右图称为“分布式的”,这个应该改为“完全去中心化的”。
我们对一个区块链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度量,假设一个系统里有N个用户,M个中心,则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定义为M/N,这个值越大,代表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反之则更低。就图3而言,N=46,在左图这个单中心化(也可称完全中心化)的系统中,M=1,则去中心化程度为1/46;在中图的多中心化系统中,M=7,则去中心化程度为7/46;而在右图的完全中心化系统中,M=46,则去中心化程度为1。从左到右,去中心化程度逐次提高。
图3的场景映射到现实中,左图就代表传统的中心化软件系统,中图就代表现在区块链系统的现状,而右图代表未来人类理性普遍提高,人人无需借助他人都能直接地参与到区块链系统中,最终一人一个中心,也就意味着没有中心,人们就完全自由了,于是也就实现了完全去中心化。虽然现在仍不能实现右图,但中图仍然比左图好。换句话说,虽然现在比特币区块链的中心化程度被很多人诟病,但依然比央行体制下的货币系统更加去中心化。
最后谈一下去中心化和信任的关系。在区块链的政治正确话语中,去中心化代表天然正确,而中心化则意味着天然邪恶。事实上,中心化并非天然邪恶,一个中心之所以能够建立,必然是因为其他人信任它,这些现存的信任关系不必全部摧毁,这些信任中心也不必全部推到重建。好信任可以继续保留,坏信任和无信任才需要区块链来拯救。
区块链真正解决的问题是,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环境中,人们如何通过对数学和代码的信任,进而获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中本聪为什么首先在货币领域吹响了区块链号角的原因,因为在金融领域,人们已经对贪婪的银行家失去了信心,中心化的偶像已经崩塌,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也因为金钱的诱惑而难以建立,于是,区块链这台信任的机器就开动起来了,去中心化的大戏也就慢慢的拉开了帷幕。
5、结论
一个区块链系统在设计之初仍应追求在政治层和架构层上最大地去中心化,这是一个好的目标,但是一旦实施落地,必然会在政治层上再中心化,从而形成多个权力中心,这是无法避免的。最终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将会趋近于社群整体的智识分布程度,反过来说社群的智识去中心程度将决定系统政治层的去中心化程度。但对于同样的社群智识分布来说,一个好的设计将比坏的设计达到更多的去中心化,这也是一个优秀区块链系统应该追求的品味。
参考文献
[1] Nakamoto, Satoshi.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2008).
[2] Vitalik Buterin. “A next-generation smart contract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 white paper (2014).
[3] Vitalik Buterin. “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