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中本聪先生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10周年!)
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是关于人们认识规律、适应规律的方法的理论。区块链方法论就是在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基础之上,总结区块链的运作规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对区块链涉及的各个领域、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等作出的论述。其内容主要涵盖区块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
对于普通人而言,了解区块链不必非得要精通区块链技术,只要掌握了区块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链上和链下的各种问题就足够了。
一. 区块链的立场—去中心化
当我们谈论区块链的方法论,事实上是在试图从哲学角度来探讨区块链作为人们认识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的一种技术工具,如何、怎样达到认识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在人类历史上,技术进步一直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当今时代,区块链通过组合现有的技术,改造现有的生产关系,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人们的生产和未来的生活,人们的信仰取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是人们认识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不可多得的技术工具。
区块链的立场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是相对的,就像太极图,是阴和阳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相互转化的关系。人类过去的文明都是建立在中心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通过中心化的国家机器、社会组织来提高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适应客观规律,达到人们追求生活幸福的目的。所有的文明都是建立在这样的中心化条件下。所以几千年来,人类都是在中心化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几乎没有去中心化的存在空间。只有中心化,而没有去中心化的存在,这个社会将会被中心化霸凌;只有去中心化,而没有中心化的存在,这个社会将陷入无政府状态。虽然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文明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以中心化的条件下得以完成的。但是,这种中心化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满足不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面临共同的问题,如温室效应问题,资源的有限性问题,人口爆炸问题等等的解决。恰在此时,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区块链技术人们已经试图和正在寻找解决上述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从比特币的诞生和运行来看,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来改进和创新生产关系,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信息对称,激励机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按照去中心化的方式往前发展,人类或许能够找到解决现实困境的钥匙。
去中心化的运行逻辑是以整个人类为出发点,来考虑在全人类范围内如何进行资源最优配置,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何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相应的激励和报酬。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建立社群的方式适应人类新的技术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信息对称、提高效率以及新的激励方式应运而生。这种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存在方式,和以中心化为特征的现实世界的存在方式并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和谐平衡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需要去中心化的地方就去中心化,在需要有中心化的地方就有中心化,在需要弱中心化的地方就弱中心化,在需要强中心化的地方就强中心化。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一种阴和阳的关系,追求动态中的平衡,平衡中的运动,从而达到和谐状态。这就是去中心化存在的理由和动力。
二. 区块链的观点—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可溯源
区块链的观点是指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来解决现实生活和链上生活各种各样的问题。区块链说到底是通过点对点传输、分布式记账存储、加密算法与共识机制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而构建去中心化、数据真实与不可篡改的信任机制。区块链的这些技术特点对于多数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交往都能进行改进、提升、甚至替代。这对于金融领域,知识产权领域,商业领域,司法领域,工业制造领域等带来不可估量的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使人类在建立资源最优配置,信息对称,激励机制等方面促进人类进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1.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加密不可篡改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利用哈希指针前后相连的链式数据库,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具体而言是指把随时间不断增长的数据打包到各个区块里,所有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串起来形成一条链。区块链从数据存储的角度来看,可以总结为两大特征: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加密不可篡改。所谓分布式数据存储,是指区块链的全节点数据并不是由一个中心化节点储存,而是由分布在全球的无数节点共同储存,每个节点都拥有一份该区块链的完整数据,不会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垄断对数据的存储权。同时,由于区块链通过对计算机代码和加密学的运用,加之设计上的精巧和特别,区块的微小的篡改都能被察觉出来,也就促成了区块链防篡改、可靠的特点。
正是这种超脱和近似冷酷的技术设计机制,才使得信用社会的到来成为可能。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统治者一直牢牢地掌握着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为社会大众所掌握。统治者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牢牢掌控着整个社会,按照自身喜好影响社会。因此,对信息进行垄断和篡改,使之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是统治者和中心化组织的常用手段。只有当数据或者信息实现零成本传播,不可篡改的时候,信用社会才能到来,大众获取的信息才会更加真实,可靠和零成本,每个人都有条件做出最优化的价值判断,社会才能进步。
2.共识机制
分布式数据库就像一个公共帐本,所有人都能查看,但没人能私自修改以往数据,因为他不可能修改分散在其他人机器上的数据库。传统的数据库一般具有增删改查四种操作权限,而区块链数据库由于其分布式存储特点,去除了删和改的两种操作,仅留下了增和查的两种操作,据此实现了防篡改的重要特征。对于区块链的“增”操作,就是要把一定时间内全链新增加的交易数据打包成一个新区块并添加到已有的数据库中。
那么到底选择哪个节点来执行这个“增加”操作,执行之后形成的新区块如何取得其他节点的信任,并添加全链所有节点的数据库中,这整个流程和规则被称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现阶段,业界常用的共识机制有POW、POS、DPOS、DBFT等,不同的共识机制有着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和运行效率,根据不同的区块链系统设计目标,有所取舍。
在这个系统之中没有人能够主导,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主导者。所有人的行为和信息传递都将受到验证和制衡。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每个关联人产生信息不断注入这个数据库之中,使之不断庞大,丰满。而区块链前后相佐证的设计程序则使得这个数据库更加可靠,因此,共识=靠谱,可保证不会发生数据丢失或篡改的情况,它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与信任感,这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信任的成本。
3.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段写在区块链上的代码,一旦某个事件触发合约中的条款,代码即自动执行。智能合约解决了社会信用无法保障的难题,对于每个社会人来说,充分达成共识很重要,如何落实这些共识也很重要。加入智能合约的各方都有遵守合约条款的义务,智能合约的执行赋予了合约当事人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若即若离”式的全新关系。“若即”是通过代码将当事人捆绑在一起,即权利与义务的分配;“若离”便是双方当事人形成共识之后便不需要双方的相互制约或监视,因为违约方一旦触发条件,合约将自动按照先前的约定履行,违约方必将遭受利益损失。正是智能合约的强制性,才释放了合约双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而不需将精力放在维护合约上,“若即若离”的合约关系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社会摩擦。
三. 区块链的方法—通证和社群
区块链的方法是指区块链技术的表达和应用,区块链技术是手段,应用才是区块链技术成功的关键。区块链方法论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区块链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上链,表现形式是通证和社群。
1.通证
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化权益凭证即通证(Token),一般分为实用型通证和证券型通证,它是指区块链世界中的某种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的使用权或现实中的某种资产和权益。对于现实中的权益而言,比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以及黄金珠宝等实物资产,可以转变为链上加密数字权益凭证,这个过程是现实世界各种资产、权益,服务的数字化,也就是通证化。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时代所诞生的各种数据也可以通过通证的方式价值化,或者称为资产化。在这个体系中,一些重要的价值、权益都被通证化。通证降低了交易、协作、消除信息不对称,重新构造了权益内容,使人们的权益获取和交易方式变得简单化。
2.社群
社群的价值在于,其可以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开放性、自治性等特点,应用于社群,使得在社群里各个角色的定位与分工变得平等,社群中,没有老板,也没有雇员,既没有地域限制,也没有时间限制,更没有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性别、种族、民族、文化等歧视,通证的交易既安全、简单又成本低廉。社群中,所有人都是通证人,即在社群中,拥有相同通证的人。你创造的价值是多少,会由其他通证人形成共识,用通证来衡量。每个通证人共同承担社群风险,共同分享社群收益。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正在起步阶段,其未来将会呈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人们可以在不同领域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其方法论的内涵,也将逐步丰富和完善。所以,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看待区块链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崭新的世界,并且拥抱这个新世界。
(感谢陈智鹏博士,高原律师的斧正)
作者 冯培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2018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