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断臂求生。
总有朋友在后台留言,询问我们监管机关怎么看待通证经济?怎么看待“币改”服务实体经济?说实话,我们虽然在帝都工作,但是,并不知道现在谁家是“币”的正式监管机关,只是知道,打击非法集资归谁管,出现群体事件归谁管。对于大家的问题,只能从经验和观察,尝试作答。
1正确理解:法无禁止即可为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句话,在币圈不成立。
无论是security tokens or utility tokens, 在我国的发行都受到2017年9月4日文件的约束。
前者,实际上是一种金融产品,其实质就是解决资产流动性或直接募集资金的方式。在我国,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请注意,不是省市级),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扰乱市场秩序,实质上已经涉嫌非法经营。您可能会问,什么样的tokens会被认定为金融产品,有一个直观的指标,那就是是否到交易所进行流通。一旦到各大交易所流通,就带有了金融属性,拥有了金融产品最危险的特性,即买单的韭菜。
后者,我们更愿意理解成一个预售或纪念币类宣传手段(或者就是一块令牌),在相对封闭的应用领域,给会员和客户提供服务。这种类型的所谓“通证”,我们认为是可以容忍的。
2不得诱使老百姓购买…
漫天飞舞的“路演”着实让人迷了眼。
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一些与币相关的事情,采取了谨慎关注的态度。一旦出现诱使老百姓购买各类币的行为,是地方监管机关很难容忍的。
在邮币卡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同样的策略,可以判断,地方监管机构十分关注多少人参与了类似项目,损失金额大约多少,波及地域有哪些,出现风险的概率有多大。
最重要的,监管机关还会考虑,某一种市场行为到底对实体经济有没有正向作用。如果没有正作用,且可能带来巨大风险,根据金融会议要求,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会主动出手,防患于未然。所以,不建议各大项目(含海外项目)到境内进行大规模路演和宣传,甚至现场教授大家如何下载地址,如何使用钱包等。
3 万不可操纵市场,割韭菜
昨天一个直播节目找飒姐当嘉宾,热情的观众留言询问:如何识别项目方和交易所严重操纵市场?
这个问题把我拽回了当年做过的证券纠纷: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使用超级杠杆、信息严重不对称等等。我笑了笑,给这位读者一个建议:看一看《东方华尔街》这部电视剧,您会在币圈找到极其相仿的影子。
如今,进币圈来玩牌的,除了P2P老板着急发币融资,就是证券行业的新锐想来淘金,当然,还有新老韭菜。没有直白的大起大落,大家的做法相对隐晦,锁仓后,逐渐托市,拉几个锯齿,赚几拨,当子弹充足,开始回收私募份额….
我们在办理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案件中,还发现了交易所的一些门道。他们有超级权限,可以让庄家(做市商)得到更多的场外信息,还能给双方提供不同的杠杆,庄家1:200;韭菜1:5,呵呵,怎么玩?怎么都玩不过人家。懂了吗。
因此,即便是灰色的产业,也绝不能采取操纵市场的办法,这样只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风险。
4关注收入畸高现状
之所以,我们判断未来的大案会出现在币圈,其中一个原因是:金额过于庞大。
在普通网贷案件中,一个高管的年薪不过50万,CEO的年薪200-300万,而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几个老朋友从P2P上岸后,又到了交易所和项目方任职高位,日薪和奖励都到了飒姐咋舌的地步。
这样暴利的行业,很容易遭来记恨。请脑补:华尔街肥老鼠。
自我收敛,减少行业平均薪酬,回归正常的劳动回报,而不是天价的代币。透支未来,把股权吹成估值,把数字化吹成百倍币,其实是饮鸩止渴,到头来“黄粱一梦”。最终还是要有一个大海来买单,但韭菜已经乏力了。
因此,建议圈内头部企业或数字投资团队,对于项目方进行约束,必要时施行“限高令”,让过于燥热的行业,回归理性,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
5写在最后….
飒姐不是容不下新事物的老古董,只是怕“最赚钱的事都写在刑法里”一语成谶。那么多优秀的人,为了虚幻的梦,把自由和生命搭进去,让人心疼。
成文法是把法律条文,摆在那里,然后进行解释。既然已经有红线了,我们就得遵守,在法律解释范围内做事,不能越过底线。
最可悲的是很多朋友匮乏法律常识,对于法律底线不了解。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的行为只要没有人管,就是合法的。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如,未雨绸缪,提前进行心理建设和策略准备。
不要ICO(及变相发币),不可诱使老百姓买币,不得操纵市场,减少天价利润,也许,新事物还能多运行一阵子,等待新契机。如果急功近利,整个行业都玩杀鸡取卵的把戏,把好好的资产嫁接上各种债权,那么,泡沫早晚会烤化,树倒猢狲散的结果就在眼前。
头部企业,要发挥正能量,而不是忙着拓展海外市场,把中国韭菜卖向全世界。唯有自我约束,引导行业走向健康,才有真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