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第一台打字机诞生,可是打字员们嗷嗷直叫,因为键盘上的26个字母按顺序是一字排开的。 迫于用户体验,1840年设计者把键盘改进成二字排开,但速度依然不及手写,毕竟没有钢琴家愿意转行打字。
图1 1840年 钢琴键盘
1865年,有人灵光乍现,设计出半球状键盘,像只芒刺长错方向的刺猬,打字员一手掌控,敲字速率飙升,不过敲错字的频率也一起飙,一来因为按键太密,二来由于没人能看到键盘全貌,刚上手打字不仅手要动,而且头也要跟着摇。
图2 1865年 刺猬键盘
1868年,肖尔斯(C. L. Sholes)设计出一款键盘专利,被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买下,后者略作改动后,批量生产推向市场。
图3 1868年肖尔斯的专利键盘文书
雷明顿公司为防止钢丝缠绕,调换C和X的位置,调整M的位置
这款键盘因左上位六个字母得名:QWERTY,QWERTY键盘面世后,一代又一代人论证了它不是最优的排列,但丝毫不影响QWERTY键盘成为150年后全世界的习以为常。
原因只有一个:头部效应。
一、什么是头部效应?
好的会更好,更好的成为最终的唯一。
钢琴键盘视野好,可需要左右手大幅移动,工作时间一长体力消耗就大;刺猬键盘击键效率极高,不必左右移动,可是视野不够,容易出错,两者在效率上都没有赶上手抄。
QWERTY键盘平衡了击键效率和正确率,但这并不是它最终占领市场的原因,很多人都发明新方案,试图把它从市场占有率榜首的位置拉下马,其中包括QWERTY的发明者肖尔斯,随后他发明出XPMCHR键盘:
图4 肖尔斯的XPMCHR键盘
肖尔斯把AEIOU五大元音都排列在右手的核心位置,左右手协同度更高。另外,X、Q、K等出镜率低的字母放到最边缘,留给最不灵活的小指。面对这一设计,机械专家和统计学家统一地竖起大拇指。
但是,生产商没有买账。
生产商不关心技术好坏,只在乎利润厚薄。他们很清楚,技术专家并不是市场专家。
当时,打字机市场并不像现在,遍地男性码农。打字机解放的是抄写员,和抄写一样,打字是门细活,打错不仅浪费油墨,而且增加机械故障率,所以让更细心的女性上阵,成本上更有优势。
图5 工业革命时期的打字工厂
另外,打字产业雇佣的不仅仅是女工,而是身在同一屋檐下的女工,不管是出于培训还是绩效考核,一款标准化键盘是打字工厂的基本需求。于是,只要设计上不是特别拖累效率,都能被市场选中。
不过,为什么偏偏是QWERTY键盘最终胜出?
1893年,5大打字机生产商Smith、Remington、Caligraph、Densmore和Yost顶着技术专家们的反对声,大规模生产市场存量最多的QWERTY键盘,这样能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多的销量。当大多数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QWERTY不是布局最优,但也胜似最优,因为再有谁想推出竞品键盘和他们竞争,那就是和用户习惯作对了。
最终,依靠资本力量唤醒头部效应,QWERTY键盘沿用至今。
类似的头部效应频频出现在人类历史上:Windows操作系统,塑造了几代人的操作习惯,苹果搭上半条命才用MacOS分得一杯羹;可口可乐凭一张配方,让百事追了几辈子,也没能赶上可口可乐的市场支配地位;甚至,火箭推进器的宽度,都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因为运载火箭推进器的火车,一开始是由两匹马在铁轨上拉的。
有观点认为,未来最具头部效应相貌的电子现金应用,比特币极可能是其中之一。
二、比特币的发展史
QWERTY不是第一种键盘方案,相应的,比特币也不是第一款电子现金,和QWERTY键盘一样,它的前进之路上铺满了先烈的灵牌。
第一当属DigiCash。
DigCash的发明人戴维·乔姆(David Chaum)198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期间提出token的概念,并发明盲签(Blinding Signature Technology),基于这一技术,乔姆在上世纪80-90年代创造出第一款数字货币DigiCash。DigiCash能保障货币收发双方的隐私,当时的马克吐温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曾支持过DigiCash,这个项目拿到很多风险投资,不过最终没有继续成长,无疾而终。
第二属于90年代中期Adam Back开发的HashCash,不仅能阻挡垃圾邮件,也能抵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还能用工作量证明(POW)发行新币。Adam Back于2002年发布了HashCash的白皮书,不过,HashCash的处理能力没能赶上用户需求的增长,没能做成。
就在HashCash消失的第二年,密码学界的华裔老江湖戴伟开发了匿名分布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
图6 戴伟 b-money开发者
b-money第一次实现货币在分布式网络中流转,能不依靠第三方执行合约,不过在发行货币环节,b-money要求所有账号共同拍板决定计算成本,还要达成一致,这点极不容易,戴伟为防作弊,设计出很多奖惩机制,不过都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乔姆的盲签技术、Wei Dai的分布式匿名网络和Adam Back的工作量证明终成过眼云烟,但却被中本聪看在眼里。2009年1月,比特币诞生,中本聪堵上了前辈们的漏洞,尽管不完美,但没有硬伤。
真正促成比特币发育的是时代。
早期,B-money和比特币都只是理论层面上下求索,没有应用场景,直到 2010 年美国政府向支付服务机构施压,封锁维基解密的银行账户,暗网浮出水面,作为唯一没有硬伤的比特币,那一刹那露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因缘际会是比特币头部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的必要条件是两大不可复制因素:
三、天量算力和时间信用
上周文章提到,算力是保障区块链账本安全的真正因素。
别看所有币都有算力保护(挖矿),但比特币的算力几乎是区块链世界算力的全部。天量算力既是以前头部效应的结果,也是今后继续维持头部效应的原因。人性底层的贪婪,将会促成天量级别的诚实算力继续加持比特币。
图7 比特币算力成长史 2009-2018(蓝色为BTC,红色为BCH)
图8 比特币与其他币算力对比 2009-2018(对数坐标 同图7 来源https://bitinfocharts.com)
比特币的算力始终贴着人类算力的上限在前行。其他竞争比在对数坐标里都至少落后几个数量级,在普通坐标中都看不见影子。
过剩的大算力只要一扭头就能向其他任何币发起51%攻击,折损竞争币的信用度,可是任何大算力到比特币面前一站,都会变成小弟,人性底层的自利本能会让任何级别的算力都甘当比特币的保安,加入诚实算力的队伍。于是,多的算力会更多,吸引更多的算力。
如果天量算力是比特币的第一把保护伞,那么第二把就是时间信用。
比特币是唯一一个从2009年至今抵御所有攻击都成功的币种,时间无法喊停,这使得任何竞争币一旦和比特币同台,即使表现得再出色,都会在时间信用维度矮去一头。
手握时间信用者就像有着51%胜率的庄家,只要时间足够长,能让任何资本量级的对手都败下阵来。这就好像每场比赛下来,庄家赌徒各有输赢,可是10届世界杯下来,赌徒总是大面积死伤,而威廉希尔般的老庄总在山上笑。
从时间信用角度看来,任何与比特币的竞争都没有意义,因为好的信用会更好,衍生更好的信用。
所以,根本不用说服任何人跟随比特币,人性会牵引人群,像木偶一样走过去,继续促进比特币的头部效应。
结语
比特币的出现、壮大都很偶然,壮大后的老大地位却是必然,越往后的竞争者,长期竞争的成本和收益将越来越不对等,因为时间越往后推一天,比特币硬化为基础设施、形成底层结算公链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
作为一场实验,比特币最终能否做成要留给时间评议,不过现在看来,这是所有思想里最符合人性的设计:
因为害怕被双重支付的损失,吸引一部分人尝鲜;很多人因为尝鲜而获利,更多的人因为恐惧和贪欲而扑上去,贡献代码、传播思想;最终更多人涌进来,也许能实现消灭双重支付这一人类本能的憧憬。
在没有创始人挥手感召的情况下,一场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共同致富的共产主义运动一发不可收拾。比特币的设计者瞄准人性开的这一枪,参与者无一幸免。
本文于2018年7月14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