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朋友:
您好!
作为法律人,我们一直处于比较中立的位置,近期听到大家的一些困惑,看到大家的无助,飒姐想写封信给您,我们一起聊聊天。
1链圈创业的方向,也许是卖给BATJ
晚上六点半,某星巴克咖啡,一位背景很牛的链圈创业人紧急约见。听他的谈吐应该是比较高阶的理工男,谈及其创业的项目,他长叹一声,没有想到去新加坡做了一个基金会,在美国做过豪威测试,融币采取私募,谁曾想,私募的人里面有一个不地道,是个代投,找了一帮普通人。结果,币价断崖下降,普通人来到项目方,要个“说法”。
他们的项目其实还是很有前景,聚焦在某地区的某一支柱行业。然而,凡事总需要个裂变的时间,市场也需要慢慢培养,但投资人的心态有点急,尤其是遭遇了冬季般的币圈熊市。
由此看出,区块链创业可能并不是“个人创业者”的浪潮,对于个人创业者而言,其面临的法律、经济桎梏较高,我们认为,在金融科技领域内区块链细分行业的创业,未来可能还是大企业的天下。普通散客创业者的失败概率明显较高,all in的回报率反而不高,建议谨慎,或者以被BATJ收购为创业目标更为切实。
2币圈熊市还要熊多久?
一直被问这样的问题,币圈熊市的原因力很多,作为背景单一的法律人而言,很难讲透。我们只能谈一下自己的判断。
依靠发币进行融资,无论是ICO还是STO在中国内地目前尚是:非法状态。如果试图一次创业,财务自由,恐怕已经错过历史机遇了。然而,我们发现我国香港地区对于加密货币的投资组合,给予了一定空间。如果有项目方想要通过“自融资”进行发展,请不要在内地进行,考虑取道HK的办法。
当然,我们还是要反复强调,即便是取道香港地区或者在新加坡等地,都要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币不能卖给中国境内居民。在实践中,其实也不能卖给美国国籍的人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人。
比特币的价格狂泻,意味着币圈熊市会更久吗?
昨天与加拿大一位华人币友聊天,他坚信比特币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未来作为一种虚拟资产,其价值始终存在。当然,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也具有相应的价格。我个人对比特币的看法是:持有部分虚拟商品,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不反对身边的朋友持有比特币,但是,请注意,持有和以此为业进行交易是两码事,偶发的场外交易我们认为是合法的;持续频发的交易,可能会引发非法经营问题,请创业者务必注意。
3量化投资是新方向吗?
如果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我们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币”的量化投资不反对。如今,香港地区也给出了出口,除却比特币和以太币的组合,其他币种投资组合必须持牌经营。
现在,已经有大陆团队赴港申请牌照,我们相信获批的公司中也一定有内地项目方的身影。
But,香港法律也是严苛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宽松容忍。对于ICO的风险以及空气币的警惕跃然纸上,在新规中,特别通过脚注的办法提示参与人,ICO的项目方可能会联络不上,也可能会逃匿等。以我们对香港当地投资人的了解,本地居民对虚拟资产的投资热情非常有限,目前属于持法币观望状态;本地机构投资人跃跃欲试,他们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我们观察他们对于“回报率”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还有百倍币的疯狂念头。
飒姐跟香港朋友吃饭的时候,特意推荐了《华尔街之狼》供大家琢磨,金融离钱很近,离犯罪更近…..即便是在法律允许操作的区域进行量化交易等,也得注意相应监管规则的起伏,金融创新与刑事风险天生就是相伴的。在这方面进行创业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万不要签署“抽屉协议”,一旦被揭出来,人设崩塌,可就混不下去了。
4写在最后…
十几年前,飒姐也是一枚创业者,还记得那年的大雨,中关村湿漉漉的街,资本的嘲笑和项目的羸弱….创业失败后,我们曾经在车库咖啡、三W咖啡、必帮咖啡当公益驻场律师,那时候,每天都接触大量的创业人,我还记得那种扑面而来的冲劲儿和热情。
如今,我们替一些金融科技创业团队“接生”,伴随创业团队成长,但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发现了风险,听人劝的朋友,多数还是“软着陆”了;不听劝的朋友,我们只能遗憾,看到他们疯狂撒币,疯狂扩张,然后,轰然倒下。在看守所里,我们四目相对,他一开口说了四个字:黄粱一梦。我竟有些泪潸潸了。
区块链是热点,是机会,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乘风而上,只是希望大家攀登高峰的时候,能够时刻保持清醒,雪崩就在脚下,如履薄冰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