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密货币总市值从8100多亿美金下滑到现在的1200多亿美金。也就是说折合约50000亿人民币的跌幅,或许这在全球股票市场上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仅有3000多万投资者的加密货币市场来说,已是巨额数字,这也许是区块链史上最贵的“学费”。
最佩服世上这两种总能成为赢家的聪明人:
第一种是率先吃“螃蟹”,快速总结经验教训,继而有灵敏嗅觉,挖掘红利的人。
例如,当年率先搞起互联网电商的马云,被众多投资人喷“满嘴跑火车”、“像骗子”,踩了无数坑、经历了数次濒临倒闭的困境,才造就了现在的阿里帝国。
第二种是不轻易涉险,等别人吃完“螃蟹”踩完各种坑、总结完经验教训并做好铺垫,再坐收渔利的人。这种人不一定比第一种人聪明,但数量相对更多,并且他们敬畏风险。
例如,后来崛起的京东,在阿里培养好了大量用户的消费网购习惯以后,开始总结阿里的经验教训,打差异化的牌,并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出现的网易严选,也是在等待一干大佬花了重金培养好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搭建好了支付环境后,进入市场,以物美价廉的品牌优势,拉拢了大量用户,最终获得成功。
在区块链领域,第一种人就在标题中写的交了50000亿学费的人中的一小部分,因为大部分人交了学费,并不会记得总结经验教训,更不要说什么红利挖掘,这就是传中的“韭菜的记忆只有3秒”。
而第二种人,也许就是在场外等待率先吃螃蟹的人总结好了经验教训,把区块链领域做好、做成熟、进入主流,密切关注场内动态的那一两亿人。
经白话区块链常年观察,汇总下面所示的2018年最贵10堂课的经验教训总结。不管是不想白交天价“学费”的人,还是场外坐收渔利的聪明人,一起来议议?
01
过于自信
其实不管在什么市场里,人们总是喜欢高估自己的各种能力,例如:
总认为自己只要不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就不会有风险;
有时候明知道投机凶险,也了解部分“骗局”,但总觉得自己肯定不是最后的“接盘侠”;
总觉得自己精美绝伦的“操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能够完美穿越牛熊,还能翻身;
总认为自己能够判断大趋势;
总觉得跌了就抄底,打死都不信市场只跌不涨;
总相信自己能熬到下一轮牛市。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就算是号称人才济济、对行业和项目进行过深入研究、比我们熟悉市场100倍的“基金”投资机构们,均亏损得底裤不保,我们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02
信仰偏差
许多人的“信仰”,一定是被带偏了。不少“大佬”们经常会发表各种脍炙人口、煽情、传销式的打鸡血“金句”来“充值信仰”。
其实,我们会发现这和洗剪吹、中介店门口那种“喊口号的打鸡血早操”的性质非常类似。老板们都希望员工努力工作,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更大价值。那圈内“大佬”们苦口婆心给大家打鸡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对其深信不疑的人们,可曾独立思考过呢?
其实,在区块链领域,我们真正需要信仰的,只能是科学技术。没有技术保障,无论你是中本聪,还是比特币,都不可能获得共识。
03
迷恋技术分析
这个圈子里也有一个路人皆知的刚需:“预测市场行情”。群众们的需求被抓住后,各路“大神”就会开始围绕这些需求,从传统投资市场里搬来很多理论和算法,输出涵盖各种“不明觉厉”的词藻的行情分析,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哪怕有些只能起到心理按摩的作用。
而且,为了防止打脸,大部分解读专家会运用超高的文字技巧,告诉你未来走势不是上涨就是下跌,也不排除横盘的可能性,这其实是毫无价值的“废话”。就算有时候打脸,也能用“黑天鹅事件”来搪塞过去,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相信的。就算这波人不信,还会有新入圈的人。只要还有人想赚钱,这类市场需求只会愈演愈烈。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些成天研究技术分析的人们,像不像彩票店里研究彩票号码球走势的彩民?他们每天都会运用各种理论、算法对彩票的走势进行推演和计算,并在草稿纸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技术分析”。
话说回来,技术分析其实也没那么不堪。在传统投资领域,很多技术分析的原理、理论确实是经过精明的投资者们深入研究得出的。
当然,我们同时会发现很多技术分析员们给K线图套上同一套著名理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小共识。只要大部分人相信这个理论,市场有时候确实真的会按照这个理论来走。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如战场,特别是那些被强力操控的小币种,庄家们能随时基于著名技术理论进行反向操作,下爆多头、上爆空头,这就是自由市场里的博弈。
或许上文描述的不专业、不准确。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加密货币这个极其特殊的市场里,传统投资市场里搬过来的技术分析,真的适用吗?
04
高估新科技的短期收益
9月份,白话区块链在《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90%的人都走不出这个奇怪定律》一文中,向大家介绍了“阿玛拉定律”: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其长期影响。
新科技确实令人期待,很多人也愿意相信它在未来会发挥更大潜力。但在区块链技术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有几大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人们看到的是各路应用落地困难且很难创造预期价值。此时,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已经被疯狂热炒的市场会出现何种反应。
05
因区块链有“去信任”属性,
就总以为项目们很诚实
近期看到一组数据,据称2000+种数字货币,已有半数归零。虽然不排除夸张成分,但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它们确实已接近归零。这和年初的状况相比,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归零项目?”归根结底,大概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牛市下猪都能起飞的行情,让投资者们尝到太多甜头,导致他们大多失去理智;另一方面,就是成本无下限的代币发行。有些项目就是把一个好像还看得过去的想法,随便包装就推入市场。
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完美的技术,具有透明、可追溯、去中心化等“颠覆”性属性。他们也坚信这些项目方肯定能完成项目白皮书使命,并给予他们超值的投资回报率。至于项目真实的可行性,很多人甚至没有认真考量过。
06
以为区块链是“万金油”
经过各路“大佬”、项目方、配合拉盘的媒体们的轮番轰炸之后,许多人开始认为区块链是“万金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无所不能。于是,凡是看到团队还行、思路不错很棒、未来或许有前景的新奇项目,就会马上下手。
于是,几乎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区块链的身影,它仿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只要是个行业,就能和区块链搭上边,什么寺庙链、中医链,只有你想不到的链,没有不存在的链。
07
过于保守
当然,凡事都有相反的极端,有疯狂就会有保守。区块链领域里的保守派,其实也不少。
在比特币发展早期就听说过比特币,并嗤之以鼻,然后在2018年年初又禁不住诱惑,入了10万元以上的比特币的人,不在少数。
在2013-2014年那一拨牛熊里,很多人在看到了熊市的惨烈后,就出现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后遗症”。他们认定加密货币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并彻底逃离了区块链领域,结果错失了2016年崛起、2017年爆发的又一轮牛市。当他们幡然醒悟,想要重新进入区块链领域时,已失却先机。
所以,除了保持理性,我们也不应太保守,新事物能被狂热追捧,必然有它的优势。任何投资参与决策,最好是经过独立思考、深入了解后做出的,否则会吃大亏。
或许你也是“2013年入市,2017、2018年拍断大腿”的一员,但是现在知道也不算太迟,如果你愿意,欢迎成为白话区块链社群的一员,到我们的知识星球逛一逛,真正地学习、交流、分享,从而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08
把杠杆当做“赌博”工具
对于期货杠杆,想必大部分人都觉得那就是赌博工具。其实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对冲风险、量化套利的好工具。但是,这类工具仅限于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普通投资者使用,还是存在不小风险的。
说白了,赌性就是人性里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梦想成为富人,但却不想努力、不想思考,贸然投资自然会陷入困境,多么痛的领悟!
09
借贷抄底
就像前面说的,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对形势的预判,以及自己对长期借贷抄底泥足深陷后的忍耐能力。
若无法抗过借贷抄底,那么情况可能会非常糟糕。因为借贷也是一种杠杆,它会放大你的亏损,加剧你在漫长熊市里的痛苦。
10
不“敬畏”风险
这是最后一课,也最重要的。没有人喜欢风险,但凡有收益的事情,我们就该意识到:“风险和收益永远都是成正比的!”
或许一开始不少人都制定了个人投资原则,比如“见好就收”之类的。然而,纵使人们计划得非常完美,却始终输给了贪婪的人性。他们把原本完美的计划打破,追求高收益。押注失败后,不断想回本,但最终还是泥足深陷。
如果已经历过此类困境,那么请不要白交学费!下一次,一定要记住:敬!畏!风!险!
——End——
原创: WJ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白话区块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