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遗产纠纷案件屡见报端,传统遗嘱继承的弊端渐渐显露。从遗嘱的订立到公证,再到保存和流转,遗嘱的真实、安全和保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区块链技术以其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性为遗嘱继承提供了一种新的存证方式。
传统遗嘱继承的痛点
订立遗嘱,在许多人眼里只是将自己处置身后事的想法写下来,而遗嘱的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并未被纳入考虑范围,为随之可能产生的遗嘱继承纠纷埋下了伏笔。比如2014年一桩遗嘱继承纠纷一案中,遗嘱人在其遗嘱中将位于天门市竞陵办事处大桥路xx号的房屋赠与原告,但经法院查明,遗嘱中所描述的财产为一幢单元楼,而立遗嘱人所拥有的仅为其中的一个单元,于是法院以原告诉讼请求不明为由裁定驳回起诉。
此外,遗嘱公证的信息化、电子化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但是公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程序甚至实体瑕疵,繁琐的流程让许多有想法做遗嘱公证的人望而却步。公证的缺失,使得遗嘱缺乏公信力而争端频生。
同样,遗嘱的保存也会直接影响遗嘱的真实性。传统遗嘱保管对物理空间需求大、而且要求严格,有效可存放遗嘱数量有限。如中华遗嘱库在北京建立的面积1600平方米的专业保管仓库,其可容纳保管体量为200万份遗嘱,与现实需要仍有差距,且难以满足大体量的异地读取、调用和流转。
区块链提供了新思路
遗嘱订立、公证和保存的问题实质上是遗嘱内容无法自证完整与真实性的问题,以及遗嘱流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区块链恰恰是把遗嘱管理过程交给区块链技术来运行而脱离人的控制,也就消除了各个步骤的信任风险。
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单一的遗嘱登记转变为多节点参与的区块链网络,从而保障遗嘱数据的真实和可靠。区块链的时间戳、哈希加密等方式,则能帮助保障遗嘱内容不被篡改。
如果遗嘱内容订立错误,区块链上有权限查看遗嘱的人可以协同修正,连同修正行为也记录到链上,无法隐藏或销毁。这样,反映遗嘱人真实意愿的遗嘱被确立下来。区块链接着可以使真实遗嘱的维护变得更容易,使伪造的遗嘱得到排除,使法院更快地获得事实,定纷止争。
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这一特性的还有保险索赔、供应链管理、医疗健康记录管理、土地产权注册、能源管理、版权管理等诸多场景。
区块链解药的配方
就遗嘱存证说来,区块链技术是这样开出解药的:区块链先以多层次的架构创建遗嘱平台,保证遗嘱存证的安全,继而以多信息上链保证遗嘱不被篡改,最后以多种保管形式的组合达到储存和调用的便利。
1、区块链遗嘱平台架构
以开放的联盟链作为平台的信息存储层和基础。链内由授权的记账节点(共识节点)、普通节点(远程节点)、代理节点(接入节点)组成。三种节点分别负责数据打包、上链和接入。
图片来源: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这种联盟链结构通过控制记账节点数量保证了共识算法的速度,同时又能支持数量广泛的合作。为维护平台生态和防范恶意攻击,平台对包括准入方、记账方、数据网关方、应用方和用户方的各不同的参与主体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在保证大量遗嘱安全迅速地上链时,也增强了遗嘱信息的保密性。
2、数字遗嘱存证
区块链上记录的遗嘱信息需要由外部导入,如公证机构、全国公证遗嘱备案平台、多元纠纷解决平台(ODR)、中华遗嘱库等开展遗嘱服务的平台运营主体,而这一导入环节的信息上传方可以称之为信息网关。
上链的遗嘱信息包括遗嘱正文、上传网关及签名、登记时间戳及信息生成时间戳、财产登记信息等关联信息和多方签名,可确保遗嘱信息真实、合规、不可篡改。
3、数字遗嘱保管
区块链遗嘱平台遗嘱存储保管形式可分三类:隐私要求低和需要便于查询的小体积遗嘱信息,采取明文数据方式上链;信息存储空间要求小,对信息调用的要求性不高但存在保密性要求的遗嘱信息,仅需要做完整性和时间证明的信息,只需将数据的哈希值上链存储;信息存储空间要求大,隐私要求高的大体积遗嘱信息,采取哈希数据+全文数据云存储+本地储存方式上链。
多种形式搭配使用,可以在保证遗嘱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满足不同的保管需求,节省数据交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