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放弃一家独大,讲求分工协作、共建生态,以期构建区块链开源生态圈。微众银行追求“分布式商业”出于怎样的商业逻辑?
区块链来势汹汹,古典互联网时代独领风骚的BAT们,有可能被取而代之?这种猜测让区块链创业充满想象,但为BAT们担心还为时过早,他们早已经布下重兵。
8月23日,在微众银行位于深圳的办公室,马智涛和他的团队用了两个小时,向细致介绍了微众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他第一次透露,微众银行要做“分布式商业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由腾讯牵头发起设立。作为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一向低调。此时,他主动向媒体阐述微众银行在分布式商业方面的战略构想,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催生新型的商业模式,二是BAT乃至全球金融机构都在抢滩区块链,微众银行有必要明确战略方向,对外发声。
一场围绕区块链的大战已经打响,细观微众银行的金融科技布局,或许能一窥金融业当前的挑战与机会,也能为思考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金融业提供一些思路。
区块链:分布式商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2014年,微众银行成立。2016年5月31日,其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发起成立金链盟,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2017年,微众银行提出了“分布式商业”概念。
“这是一种由多个具有对等地位的商业利益共同体所建立的新型生产关系,是通过预设的透明规则进行组织管理、职能分工、价值交换、共同提供商品与服务,并分享收益的新型经济活动行为。”
马智涛说,这是团队多轮讨论之后对分布式商业下的最新定义。
这句话比较拗口,可以理解为金融行业参与群体广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资质、资本、资源等方面各有所长,通过区块链、大数据、AI及云计算等创新金融技术,不同机构可以实现具有对等关系的同业合作,共同设计产品或开展业务。“分布式商业是传统金融同业合作模式的升华。”马智涛说。
对于当前集中式商业而言,分布式商业不主张一家独大,更讲求分工协作、共建生态。
在马智涛看来,分布式商业是大势所趋。比如,从经济环境看行业界限逐渐模糊,现有业务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社会环境上分布式、小而美的思潮逐步形成。同时,单一机构已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最重要的是四大技术逐步成熟,降低了产业创新、试错的成本。
比如,大数据为分布式商业提供了生产资料,金融机构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应用与风险管理。人工智能推动金融行业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解决了人工环节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云计算降低分布式商业的合作成本。区块链则是金融科技赋能商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马智涛说,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推动金融行业朝着可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分布式商业的合作更加透明,联盟链是金融机构普遍接受的区块链技术。
FISCO BCOS平台:金融机构更爱的联盟链
当前,基于区块链的创业如火如荼,具备扩展能力的公链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平台型产品,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公链之战已经打响。
但金融机构更爱联盟链。马智涛认为,联盟链更具落地条件,最终,联盟链可以成为公共服务链,向公众提供服务。“参与方会是可信机构,不用担心安全,2019年会陆续落地。”他说。
微众银行对联盟链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6年5月31日,那天,微众银行与20多家金融机构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简称“金链盟”),约定共同探索、研发、实现适用于金融行业的联盟链技术及金融业应用场景。2017年12月,微众银行联合金链盟多家成员机构发布了基于联盟链的金融业底层技术平台——FISCO BCOS(Block Chain Open Source),该平台整合了身份认证、非对称加密算法、技术治理、监管审计等功能。
在微众银行核心产品“微粒贷”发放的贷款中,微众银行占20%贷款资金,合作银行占80%,这种模式成为分布式商业的天然场景。2016年8月,基于上述平台,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了区块链机构间对账平台,利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对账、追溯、审计等功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至今,该平台的交易记录数已超1500万笔。
2017年10月,微众银行基于FISCO BCOS平台推出了电子存证管理平台,该平台引入广州仲裁委参与存证业务,通过区块链技术为金融领域的仲裁提供真实透明可追溯的数据源。
“有了联盟链体系后,可在此基础上探索很多场景,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创新技术。”马智涛称,上述两个产品是微众银行基于FISCO BCOS平台推出的主要应用,但他们也在供应链金融、跨境业务、智慧零售、物业管理等众多场景进行探索。
分布式商业落地的挑战:固化的中心化思维和商业配套不足是关键
“我们希望在整个分布式商业生态中,能长出许多参天大树,微众充当养料提供者角色。”马智涛称,FISCO BCOS是一个对外开源的平台,微众银行的战略考虑是基于该底层平台,通过开源代码、免费软件、开放接口等不同形式的合作,连接多方,构建区块链开源生态圈。 当前,马智涛对微众银行金融科技板块的定位是“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
从微众银行立场看,以区块链打底的分布式商业可以让拥有不同能力和数据的金融机构取长补短,数据共享,从而降低成本,开拓更多业务场景。另外,分布式商业也是对现有集中式商业的一种“颠覆”,如果能协同更多中小型金融机构,也能为微众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这一步并不容易。马智涛说:“分布式商业模式强调对等参与,它颠覆了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大企业要放下自己的包袱。”要想打破垄断,自然不容易。
“中心化思维是要把别人吃掉,分布式商业讲的是协作,联盟,不是竞争,各取所需又不会恶性竞争,分布式更富有理想。”马智涛说。
当前,区块链技术已经走过10年,真正成功落地的项目很少。马智涛认为,除了思维方式难转变外,区块链技术落地必须要商业配套,恰恰,这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场景。
“智能合约会按照约定条件触发商业行为,但假如程序出问题了怎么办?谁来承担责任?这需要很多配套,包括法律体系的支持。”马智涛说,分布式商业需要树立信任机制、共识机制、连接模式及激励机制。“现在还算初期,再过3-5年,分布式商业才会成为中心化模式之外的机会。”他说。
不难发现,区块链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船小好掉头,风险之下是机会,对大型金融机构而言,是否参与,如何参与,一时之间还没有想明白。
全球金融竞争:区块链是中国反超的机会
金融领域的区块链联盟并不只有金链盟,如国外的R3 联盟,它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式账本联盟组织,涵盖花旗、摩根士丹利等 60 多家国际知名银行机构。国内,China Ledger也是重要的一支力量。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有“BASIC”计划(Blockchain、AI、Security、IoT、Computing)。根据《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蚂蚁金服以49个区块链专利位居榜首。马云相信:“区块链和互联网在未来20年将重构世界金融系统。”
眼前有一扇通往未来的门,门口挤满了野蛮人。它像一场战战争,好比手机操作系统,谁能拿到入场券,谁就能在未来掌握话语权。如何突出重围?马智涛给微众银行列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国际化。马智涛介绍,传统银行普遍沿用IOE架构,底层技术严重依赖国外闭源软件系统,颇受掣肘。如今,区块链带来了开源平台间的竞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并不吃亏。“这是个机遇,中国去争取话语权,这是很好的时间点,我们要把这个平台走向国际化,抢占时间窗口。”马智涛颇有感触地说。
第二是壮大开源社区,收纳更多参与者,参与者越多平台才能快速演变,这一点与目前公链创业者的做法一致。
第三是孵化场景化应用,让技术真正落地。马智涛透露,第三方开发者基于FISCO BCOS平台已经形成了旅游金融、文化版权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接下来,微众银行将联合金链盟,共同开启奖金额度共计200多百万元的区块链应用大赛,以期孵化更多应用。“搞区块链的都挺苦,很多人做不下去了只好去发币,急着寻找兑现渠道,这对区块链发展很不利。我们开源,让业界从专注底层平台转移到应用上来,转移到解决实体经济中的痛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