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欧洲的区块链行业分不分币圈和链圈?
曹寅说,丝毫不分。
然后,他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逆时针画了三个圈圈。
窗外,东方明珠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略显疲倦。黄浦江上,时不时地有三两只轮渡缓慢地驶入视线。低头俯视,一排排由双坡屋面和清水红砖墙面组成的弄堂,错落在现代化建筑之间,静谧而安详。
7月中旬,记者在上海黄浦江边上的宝矿国际大厦(BM TOWER)采访了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和数字启蒙资本的合伙人–曹寅。
黑色西装外套,内搭藏青格衬衫,下身深蓝色牛仔裤。当记者第一次在会议室见到曹寅的时候,他还随身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的外壳贴满了各式各样的logo,有区块链媒体“Bitcoin.com”和“Cointelegraph”、区块链项目“Hyperledger”、投资公司“Grayscale”,还有爱沙尼亚相关的“TALLINN Estonia”、“enter e-estonia”等等。在这19个logo中,有近一半是欧洲国家的品牌,而本次采访的主题也是与“欧洲区块链”相关。
(左为曹寅,右为记者)
实际上,除了数字启蒙资本和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合伙人的身份之外,曹寅还拥有其它两个身份:爱沙尼亚数字国家计划顾问委员会成员、能源区块链实验室创始人。目前基金会已经在柏林、塔林以及赫尔辛基设立了办公室。
于是,记者就以“欧洲”为话题开了场:“像你经常跑欧洲的话,一周跑几次?”
曹寅没忍住笑,说:“一周跑几次?……一个月至少一次。”
……
好吧,严肃一点。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中、美、日、韩等国家常常是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欧洲国家在公众的印象中,则显得保守而落后。那么,欧洲国家对数字货币、ICO和区块链分别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曹寅对此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解答。
“务实”“友好”“开放”
由于国家不同,对待数字货币、ICO和区块链的态度自然也不同。
就数字货币而言,欧洲国家有没有推出数字法币呢?曹寅提到了波兰的数字兹罗提(dPLN)和瑞典的e-Krona。
比如,今年三月底,位于华沙(波兰首都)的Lazarski University团队宣布,开发了一种数字化的国家加密货币–数字兹罗提(兹罗提PLN是波兰的法币)。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是一种不需要昂贵的基础设施的非赢利货币,并能与世界上各种外汇进行匹配兑换。今年四月初,瑞典央行宣布,与IOTA合作推出国家数字货币e-Krona,这个项目目前处于初始阶段,预计在2019年完成。
就ICO而言,曹寅在交谈中三次用了“务实”这个词来形容欧洲国家对ICO的态度。
比如,法国在今年6月初的时候,法国财政部和金融机构AMF公布了一项名为“Pact Act”的法案,宣布要对ICO进行监管。还有瑞士,在今年的二月中旬,瑞士金融市场管理局(FINMA)发布了一套与ICO活动相关的指南,阐述了现有金融市场立法应用于首次数字代币发行(ICO)监管的相关标准。曹寅说:
“像瑞士、法国和德国,都是抱着一个务实的态度。他们是在现有的框架里,去理解什么是数字货币、什么是ICO。如果和现有的金融框架并不矛盾或违背,他就认为这是合法的;如果超纲了,那就会形成一个讨论的氛围。让企业能和监管者、立法者来进行交流和互动。”
就区块链而言,曹寅表示,欧洲国家对区块链的态度都是“非常开放”、“非常欢迎”。
2016年,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发布了一份名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的88页区块链白皮书;德国在2013年8月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并已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德国也是世界上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今年4月上旬,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共有22个欧盟国家签署了一份协议以建立“欧洲区块链联盟”,旨在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曹寅说:
“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对区块链技术在人权、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应用,都非常感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22个欧盟国家组成的“欧洲区块链联盟”,还是欧洲八大银行在7月初利用共同开发的区块链平台完成跨境金融交易。这些都与“欧洲一体化”有关,法国学者法布里斯·拉哈在《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中写道:
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合作性机制,以确保整个大陆的集体安全和经济繁荣,这种意愿早在1945年之后各种欧洲组织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欧洲观”的起源最先处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1)寻求和平,谋求一种能够避免长期困扰着欧洲大陆的连绵不断的冲突的机制;
(2)在多元化的欧洲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等领域建立一个超乎其上的同一体,可用作各个民族国家的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合作及贸易壁垒的消失来促进经济繁荣。
也许,这就是欧洲国家喜欢“一起搞区块链”的根本原因。
如果法国是“欧洲的区块链沙漠”
“欧洲的区块链分不分币圈和链圈?”记者问。曹寅摇了摇头,说,
“丝毫不分。我们分币圈和链圈,是因为币圈在我们中国是非法的……欧洲的数字货币投资其实也很活跃,只是没有像中国这么活跃的交易。欧洲那边买了比特币可能一两个月翻一次身,中国是日间交易者。”
记者继续问:“既然不分币圈和链圈的话,那有没有其它明显的圈层划分呢?”
曹寅说,他们有圈层,是按照国家。然后,他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逆时针画了三个圈圈,继续说道:
“比如德国、奥地利、捷克、荷兰、丹麦,这是德语区的文化,核心是柏林;然后是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瑞典这些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法国就单独一个地区。”
那么,这些圈层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曹寅说,技术发展和偏好不一样。
“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很少听说法国项目吧,因为法国互联网产业不发达,做不出来东西,同时法国有着非常苛刻的企业责任和强大的劳工组织,创业公司的隐性成本非常大。德国就很多元化,所以有主链、DApp,还有各种交易所、媒体、会展等等。北欧这些国家这边则偏重底层技术……波罗的海地区的一些国家,比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是前苏联加盟国。苏联的理工科教育非常好,虽然后来解体了,但是由于其对基础科学的重视,所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所以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的区块链技术都做得很深、很实。”
曹寅认为,语言、文化和历史等原因导致了欧洲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差异。他把法国比喻成“欧洲的区块链沙漠”,一方面是因为法国的文化比较“慢”,另一方面是因为法国的互联网产业不发达,而且金融监管管的很严。德国则是最发达的,柏林是欧洲区块链的“老大”,还有就是赫尔辛基和塔林两个双星城。
欧洲的“币圈”和“链圈”
记者问:“你在欧洲的时候,会投资哪些区块链项目?”
曹寅说:
“从主链,到协议,到DApp都会去投。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创新……而不在于它是DApp,还是协议。看它有没有解决区块链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上图的“原始创新”,也就是曹寅采访中所说的“原生创新”。他说:
“所有原生性科技的突破其实都离不开理论上的突破……(这种)突破大部分是从学校产生的……欧洲很多原生式创新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像量子力学、牛顿力学、相对论等等。区块链像一个‘容器’,关键要看往里面倒什么东西,而理论指的就是里面这个东西。通过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的创新,再用区块链技术表现出来。”
欧洲区块链的“原生创新”给曹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列举了爱沙尼亚塔林科技大学的MerkelChain和IOTA、Cardano等从欧洲大学走出来的区块链项目。这种“原生创新”,曹寅认为,是欧洲和中国区块链行业的一个大的不同点。
“一个区块链项目是不是从学校里走出来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记者问。
曹寅说:
“很重要,这意味着你是不是以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开发。工程创新是需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学校教的不光是知识,还有方法论。如果没有经过比较好的学术训练,是不会有方法论的基础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项目到后面就做不下去的原因……中国的公链没有从学校里走出来的。”
除了技术之外,社区是欧洲和中国区块链行业另一个不同点。而社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投机性”上,曹寅说,欧洲从20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动荡的状态,从一战、二战、冷战、科索沃战争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乌克兰战争到经济危机、恐怖主义、难民潮。欧洲人不相信“未来会更好”,而中国恰恰相反,所以欧洲数字货币投资的投机性并没有那么强,这就导致了欧洲的区块链项目也没有那么强的投机性。这一点或许能体现在项目估值上,他说:
“欧洲项目估值很低,中国项目估值偏高……欧洲很多项目是主网上线或DApp做出来之后,才开始发币ICO的。”
在采访的最后,曹寅和记者聊到了澳大利亚的区块链行业。他说,不光是区块链,澳大利亚也很少有互联网公司,是因为缺少这种“基因”。同样的道理,欧洲的区块链产业之所以与其它国家不同,也许就是“基因”的不同,导致了理念上的不同,进而发展出了不同的技术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