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ON想要实现的最终愿景是什么?下一代的高性能、可扩容、支持隐私保护的去中心化云计算服务网络。
“区块链现阶段应当发展基础设施,谈应用还为时尚早。在这个阶段过分强调应用,就好比90年代用微信一样,技术条件不具备因此没有价值。”矩阵元CEO孙立林这样看待区块链当前的发展阶段。现在,他多了一个新的身份——PlatON创始人,而该项目因万向区块链肖风博士亲自挂帅格外吸引社区关注。
发展基础设施的事情,孙立林和他的团队已经做了两年。2016年8月,他所创立的钜真金融拿到了国内区块链领域单笔最大融资——1.5亿,由万向控股与分布式资本联合投资。2017年,矩真金融品牌更名为矩阵元,并推出了与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合作开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BCOS(BlockChain OpenSource)。
同年,矩阵元发布了四大围绕区块链数据安全计算的技术——安全多方计算平台(MPC)、非交互零知识证明(NIZK)、硬件钱包和区块链平台JUICE。
这几项技术在PlatON生态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而PlatON与矩阵元也将采取技术授权的方式进行合作,PlatON是一个开放网络,矩阵元是一个企业级应用,矩阵元为PlatON生态提供技术支持。
在最近的2018 Distributed峰会上,PlatON首次亮相,孙立林在首发演讲后,接受了的独家专访。
Distribute 2018峰会现场
区块链的本质:清算交收一体化
“区块链本身就是基础设施,本质是清算交收一体化,螺旋上升又回到了现金时代”, 孙立林首先从区块链的本质谈起。传统的支付交易中,为确保最佳的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把支付、清算、结算三个环节进行了分离。而在比特币或者原生区块链架构中,通过一种机制,巧妙地将清算、交收进行了整合,链上的支付、清结算可以像现金一样被处理,从而大幅提高结算效率。
正因如此,区块链在自身架构上做了取舍,为了实现支付的一致性而牺牲了性能。因此动辄追求几万TPS对区块链来说是个悖论,“如果要拼性能就不需要区块链,中心化的服务器性能要好得多。”
同时,孙立林还澄清了另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原生的区块链并没有隐私保护功能,“cryptocurreny的更准确译法应该为‘密码货币’,原生区块链用的是哈希和签名而不是加密,所以应该叫‘密码货币‘。”
由于性能和隐私性这两点区块链自身的架构限制,孙立林继续介绍,区块链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第一,不适合繁重或复杂计算,性能是企业应用的瓶颈;第二,智能合约并未真正实现智能;第三,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隐私保护,企业并不愿意分享他们的数据。
基于这三个问题,PlatON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其中,区块链只是下一代计算架构的组成部分,把共识和计算完全解耦开,添加一个单独的计算层,从而支持更为丰富复杂的隐私计算、隐私存储和隐私通信。
PlatON:不仅是公链,更是网络
展开来说,PlatON由这四个概念组成: “计算工厂”,“服务集市”,“超级清算方”,“隐私守护者”。
数据就是资产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孙立林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数据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只有通过计算过程,包含了算法计算,算力支撑和数据的过程才有价值,因此叫做“计算定价”。基于计算定价,形成“计算工厂”,通过计算工厂的加工处理,保证生产出来的成果有价值;为了让数据方便流动,诞生了“服务集市”,由运营商来统一调度,匹配需求;
“超级清算方”是指什么?“举个例子,在国内银行卡用银联做转接,但是买股票,票据等等需要去不同的机构,是互不相通的,超级清算方就是在PlatON环境下,不管是什么行业和场景,进行统一的涵盖了计费、支付、清结算、争议处理等各项服务。”
但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做数据清算时,数据隐私如何保证?在传统的如医疗、金融等行业,核心就是数据,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数据隐私保护——数据不可以放在外部服务器上,甚至不能被外界看到,因此PlatON的解决方案是,把数据留在本地,参与的多方一起计算一个结果——协同计算,在架构中添加了不同维度的隐私保护算法,比如零知识证明,全同态加密等等,这就是“隐私守护者”的概念。
因此, PlatON不仅是公链,更是个网络。之所以称之为“网络”,还因为包含了软硬件的协同进化,不仅有算法,还要有大量计算依靠硬件的提升,未来将推出支撑PlatON计算与运营需求的硬件架构。
PlatON是什么
下一代运营商:数据流动性定价
PlatON想要实现的最终愿景是什么?孙立林回答:下一代的高性能、可扩容、支持隐私保护的去中心化云计算服务网络。
第一代运营商是电网,靠能量定价计价,因为它提供了能源;第二代运营商类似中国移动,靠通讯定价,提供了通讯连接服务;第三代运营商是云计算,比如阿里,依赖于对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的集中整合,靠计算定价,提供了计算与存储服务。
第三代运营商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没有解决隐私保护,并且依然强中心化,所以才出现今天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网络,当下的区块链网络还没能演进到真正的下一代运营商。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下一代硬件和计算架构诞生,把隐私计算和计算复杂度,通讯复杂度完美博弈融合之后,才会诞生第四代运营商。
第四代运营商的商业逻辑是全新的,核心是数据流动性定价,PlatON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计算和数据。以互联网公司举例,今天的商业模式是,用户使用微信,免费把数据提供给微信,微信拿去卖钱。互联网公司用海量的免费用户数据换取了高估值。用户是互联网公司数据的奴隶,无偿提供,这样并不合理,数据是属于用户每个人的资产。
下一代的运营商服务应当实现两个目标,第一,企业使用数据得到每个用户的许可,第二,使用数据赚了钱分给每个用户。
技术架构与创新
Token的本质:度量节点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在长达两年多的企业级解决方案积累后决定发起PlatON?从联盟链到公链乃至网络的转变,其中的关键是加入了token的设计。孙立林从token本质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区块链发展到今天有三大变化:各级节点数量增加;每个节点产生的数据量增加,大数据分析和交换需求越来越迫切;每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发生变化,会突破单向性和单线型,转向多维度的连接。而Token的本质目的是度量两个节点直接的关系。
“Token并不是区块链发明的,这个词是金融行业一直有的,token是全部数字化的资产,是一个度量衡,度量关系如何定价,包括交易的频率、成本、效率等等这些因素。”
PlanON创始人肖风在PlatON闭门交流会上也指出,公有链的核心价值在于币,现在大多数大公司进入区块链,往往着眼于联盟链。联盟链去掉了币,只是一个分布式账本。没有了币,也就失去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取向,失去了区块链的分布式商业价值。因此,联盟链走不长远,而这些大公司选择联盟链,很有可能也无法在区块链上有所建树。
孙立林本人喜好哲学,他认为先哲多有预见性。在PlatON白皮书中也引用了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论万物的终极起源》中的一段话,“世界不仅是一台最值得称道的机器,而且就其心灵组成而言,他也是一个最好的共和国”,机器意味着计算、算法,心灵组成意味着共识、治理机制, “市场上没有新鲜事,只不过是数据量大了,节点数多了,节点连接多了,所以需要用新的解决方案来做。”
应用场景和路线图
在PlatON最适合的应用场景上,孙立林认为是生物信息行业和征信行业,因为这两个领域目前已经完全数字化。
生物信息行业是全球数据量最大的领域,同时对隐私保护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而现状是,生物信息学最缺乏的就是计算力和隐私保护,因此天生适用于分布式计算架构。孙立林举了个例子,“基因数据各个国家都有,让他们把数据拷出来共享给其他国家是不可能的,但是做手术或者制药的时候,需要各个地区的样本。怎么实现呢?就需要多方接入一个完全分布式的网络,数据留在本地,共同计算出一个结果。”征信等其他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路线图
按照路线图,PlatON将在2018年第四季度发布MVP(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测试版本,同步发布PlatON客户端钱包和IM功能,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主网上线。
根据PlatON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PlatON不会进行ICO,并将在专业法律顾问团队协助下,力求符合多国合法合规要求。
附PlatON技术白皮书下载:
https://www.platon.network/static/pdf/PlatON_whitepap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