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由WBC主办的世界区块链峰会上,真格基金海外投资首席顾问Omer Ozden发表了演讲。Omer Ozden分享了他和俞敏洪、徐小平艰苦的创业经历,那时候互联网在中国的生存处境同今天的区块链一样,面临着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完善。但是Omer Ozden笃定中国的潜力,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对于现阶段的区块链技术,Omer Ozden将其比作一个6岁的孩子,它成长的很迅速,甚至快于法律的发展速度。但同时它也很脆弱,需要监管沙盒等类似的手段去保护。
以下为Omer Ozden演讲精编的中文编译,由整理。
我很幸运,在中国现代化发展最好的年代,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从一个学生、一个创业者、一个律师到一个投资人,我和中国有很深的缘分。在过去的26年里,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的变化。
90年代中期,我刚到北京来的时候,北京还没有四环,黄包车到处跑,现在北京已经有了七环,不用滴滴就很难打车。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91年,那个时候我就看到了中国的潜力、能量和雄心,看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意义。
90年代中期,我在中关村开始创业。那时候只有最大的外资企业在那里有公司,一个老外在中关村单独创业的基本上没有,徐小平和俞敏洪是我来北京最早共事的人,我的办公室就在清华大学南门,但是创业条件非常艰苦,中关村还是土路,路上窨井盖经常被偷,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从办公室出来,穿着我的新衣服走着走着,就掉进了井里,幸亏俞敏洪看到了,他一边跑,一边喊,Omer Ozden你在哪里,你没事吧?然后俞敏洪把我从井里拉上来了,如果当时他没有看到我,我可能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现在中关村再也看不到土路了,但和俞敏洪、徐小平艰苦奋斗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经历。那个时候,网络行业的规定和市场都不太明确,跟现在的区块链的规定和市场一样,就像90年代投资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很大程度上都是不合规的。2000年,我在硅谷的律所工作,我和百度、阿里巴巴几个投资公司一起,跟纳斯达克谈了很长时间,最后美国政府批准了我们的VIE结构,继而日本的VC、纽约的VC和香港的VC开始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我们2000年建立了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法律结构。
那时候,中国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这些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和新东方会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也很难想象我们今天能有一个影响世界发展的开放的中国。正因为看到了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潜力,我2010年我放弃了全球最大的律师行纽约合伙人的工作,回到北京,建立我的公司,帮助中国企业做跨境业务,是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成为所有想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好帮手,协助你们在海外市场的公司和稳定发展。
对于区块链来说,技术发展很快,法律规定和法律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每3到6个月,法律结构、法律环境就会改变。所以,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法律也是科技。区块链的发展速度,比法律的发展速度要快。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友好的环境,就像我们的国际贸易,能够帮助国际的法律发展,所以他们在做什么呢?
很多国家都会使用沙盒的技术,沙盒是小朋友们玩耍的地方,其中用沙子保护孩子,监管沙盒用于数字经济,也能够帮助用到区块链,区块链跟金融有关,金融是最为强大的,一个初创公司,就像一个6岁的孩子,如果把所有成人的职责,能附加到孩子的身上,不可能发展得了,这就需要法律沙盒帮助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有差不多20多个国家,他们都开发了自己的沙盒技术,运用于区块链行业。
瑞士,有许多的区块链公司都在这里成立,他们的监管机构是融资市场监管的管理局,他们是非盈利的结构。现在是要从这种基础的模式向着新加坡的模式来发展。新加坡的法律监管结构,对于区块链公司非常友好,因此吸引了许多的区块链公司。日本在2017年出台了虚拟货币方案,也是世界上最为自由的。但是日本有一个问题,他们的税收非常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很高。而在美国,技术发展了很多年的时间,但是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在当中发挥很重要的监管的作用,像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证券期货交易会,他们分别唱红脸和唱白脸。
最后总结一下,区块链到今天已经不可回避了。我们要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共同开发区块链。我会用我在法律、金融、跨境交易的经验和各位的经验充分结合,推进行业的发展。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点,贡献区块链的相关技术,鼓动你的朋友参与进来。
第二点,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
第三点,做区块链。
20多年前,刚来中国创业的时候,我摔了很多的跟头,包括掉进了中关村的井里。但是我的中国朋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情谊、信任和支持,让我在中国少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中国的企业,想出国发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也会像当年我的中国朋友们帮助我那样,不让人们掉进陷阱里,希望就像徐小平,毛大庆、俞敏洪这样的老朋友们一样,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你们的最好的老外朋友,合作伙伴,和大家共同进退,让我们大家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中国人的商业智慧,在全球书写传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