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讨论最多的事情,就是区块链这个技术,到底如何应用,对现实世界有什么样的进步意义,尤其是国内,可能问得最多的,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什么帮助。
其实这个逻辑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区块链这个技术,是解决信任问题的一种原始机制,符合动物群居或人类社会运行的最根本需求,那么它就是历史性和趋势性的,从而就要提出一个反向的问题,人类能为区块链做点什么,而不是区块链能为人类做点什么。
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可以说地球上最有效的组织是“公司”, 时至今日,“公司”为全球80%以上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公司”占全球经济力量的超过90%,“公司”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超过9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百年来都是人在适应公司,而不是公司去适应人。
“公司”这个组织,在地球上出现,只有四百年的时间,但在这四百年的时间里,有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等。这个组织诞生至今,逐步解决了人们对物质、信息、交通等的需求,可以说全球大部分消费品,以及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传输和交通工具,都是在有了“公司”之后才得到本质性改变的。
每一家公司,每秒钟都在研究市场需求,都在创造和改进产品,全世界90%以上的创新和产品供给,也都是由“公司”这个组织来完成的。
当然,“公司”虽然创造了世界的繁荣,但也存在过度激发人性贪婪的成分,使得人类不得不依靠“政府”这个组织,来制衡“公司”,并制定一些规则。当市场强大的时候,政府就“小”,当政府“小”的时候,市场就大,市场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公司”。因此,才有了“大政府小市场”,或“小政府大市场”一说,但两者确实实现了协调发展,解决了政治和经济的融合问题,牺牲了一定的效率,以求达到某种平衡,也诞生了政治经济学。
从历史来看,“公司”这个组织,在生产有形的物质资料方面,有强大的自我推动力和极高的效率,以至于让人类迅速摆脱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人类的繁衍不再受制于食物和土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人类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但解决解饥饿这个事情,已经不是靠生产能力来解决的了,造成饥饿可能的原因是,发展失衡、分配不均、民族隔阂、信息流动受阻、慈善效率低、信任基础差等等,而不是人类缺乏生产能力。全球还存在饥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现有相关“组织”的协调能力早已到达极限所致。
因此,未来真正缺乏的,肯定不是实体物质需求,而是一种可信任的分配机制,以及对物质之外,财富的认知和传递层面的需求,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需求“公司”这个组织变成了资产本身,而不是一种可以发挥历史性作用的推动力。
在现有财富市场,外汇(法币)、信贷、保险、债券,实际上是带有非常强的中心化主权色彩的,什么是中心化或主权色彩,最简单的一个理解就是“强制性”,其履约,主要靠的是国家信用和国家法律,这种形态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会被颠覆掉。反而股票的强制性会小一些,主要是背后是“公司”权益,因此股票可能会在很长时间里存在。黄金等不需要任何组织背书的财富载体,未来依然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因为其没有强制性,跟区块链一样,是一种共识。
未来重要争论,有可能是资产证券化和资产区块链化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元跟黄金脱钩之后,全球资产进入到了“证券化”时代,黄金对全球资产定价货币美元失去了制衡,基于主权信用货币定价模型的“证券化”导致信用泡沫严重,衍生品越来越复杂,透明度越来越低,信用价值持续被透支等等。另外,每一种“证券化”的资产,都需要至少三、四个第三方审计或担保机构参与,这就导致“证券化”本身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
在满足人们对财富认知方面,有没有比资产证券化更有效的办法呢?我认为就是资产的“token化”,token被翻译为“通证”。由于这是基于区块链的一种资产形态,省去了诸多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而且保证了可信和更好的被交易的属性。
如果说资产证券化,仅仅是基于货币、信贷、房产、公司资产等等,那么区块链技术之下,可以把任何信用、技术、社交、荣誉、规则、社群、信仰、爱好等等,原来无法证券化的很多东西,token化。token无限的扩大了人们对资产和财富的认知,创造了新的需求点,财富的体现形式越来越多,财富的分配就会更加的公平,这是消灭贫困更有效的一种方法,符合人类从普遍性的物质社会,过度到财富认知社会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