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比特币诞生于一篇论文,一个署名中本聪的人提出了一种构想,一种无须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这套货币的系统背后,没有任何政府、官方机构的背书。因为中本聪认为,传统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系统有其弱点,需要套基于密码学的支付系统。试问,如果10年前,给你这样的货币,你敢用吗?
在外界的不断质疑和价格起起落落中,比特币走过了第一个十年。跟十年前不同的是,由于价格一再上涨,最初的比特币信徒由不被理解的怪咖,变成了加密领域的大神。也因为比特币,区块链这个概念,才会被反复提到。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币圈链圈人跟圈外人聊起比特币区块链等概念的时候,可能依然会收到以下回应:
不了解区块链,但知道比特币
比特币就是一个泡沫
区块链除了炒币还能干嘛
收到这些回应,除了感叹圈子太小、区块链技术离大规模落地还有距离之外,我们也需要思考,这十年来,比特币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新的信任方式
比特币的白皮书(中文版)这样写道: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电子支付系统,它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杜绝回滚支付交易的可能。
只要诚实的节点所控制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攻击者的计算能力的总和,该系统就是安全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习惯于线下交易用法币,线上交易走PayPal、支付宝,这些交易都需要金融中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无法直接达成信任,只能借助可信第三方来达成交易中的信任。但这种对第三方的信任也是对人的信任,政府、金融机构等都是人按照某种规则组织而成的信用机构。
中本聪提到的基于信用的模式的弱点,根源上是人性的弱点,因为这类信用的根本是人和人的组织。抛开人心善变这一古老的话题不谈,单就人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就足以让以信任为基础的系统宕机,金本位制的消亡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历史,或可佐证这一点。
而基于密码学原理的比特币,在人类信任之外,找到了一种机器信任的方式。在对机构的信任体系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现实世界和计算世界新的链接方式
机器信任的意义在于,拓展现实世界和计算世界的链接方式。
曾经的互联网,只是现实社会的一角,自从移动互联网出现和发展以来,现在的互联网,能量已经大到能够有条件地覆盖人们衣食住行娱乐,逐渐跟现实社会融为一体。互联网产业的背后,是大量7x24小时运转的机器,是通信网络。以人类懒惰的本性来说,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机器,来支持现实世界的运转,所以,未来大概率是一个机器越来越多的世界,而机器的世界就是计算世界。
而比特币提出的人和人之间借由机器达成信任的模型,就是一种现实世界和计算世界的链接方式,让信息互联网变成了价值互联网。
新的产业
代表集团:矿工、矿机厂商、矿池、矿场、加密货币钱包、加密货币交易所等。
在比特币诞生之前,我们听到挖矿这个词,可能只会联想到金属矿、稀土矿、煤矿。比特币的出现赋予了挖矿新的涵义。原本,中本聪的设想,是只能用电脑来挖矿,大家PK设备性能。为了挖矿,一些有好奇心的动手能力强的人开发出了计算芯片,将挖矿变成了一个专业性更强的产业,逐渐出现了专业矿工,矿机厂商、矿池、矿场等专门性企业也在逐渐发展。计算领域的发展又带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毕竟,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海量的数据和计算。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认可比特币这一类加密资产之后出现的交易需求。由于需要KYC/AML,这种交易的形态并不符合中本聪去中心化的理念,但交易所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传统的证券、贵金属等也有专门的交易所。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交易所扩展到加密货币领域的结合产物,是传统事物+新概念的结合体。
十年中,比特币的理念越来越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事物+新概念的企业。
所以也就有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币安、Coinbase等新兴行业巨头。新的产业又会带来新的就业,尽管每个人眼中的未来都不一样,只要能够生存下来,就会有新的机会,世界最终会属于更有创造力的人。
新的故事
比特币十年给圈内外人贡献了多少茶余饭后的吃瓜故事?
程序员用一万个比特币买披萨故事,后来披萨值2亿美元。
中本聪 BM互怼的故事,后来BM去开发了BTS等项目。
中本聪消失的故事,他说他可能要走,然后就一去不回头。
V神发布以太坊项目但无人问津的故事,后来以太坊的价格让不懂的人拍断了大腿。
烤猫创办公司到消失的故事,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徐明星、李林、赵长鹏、吴忌寒这些大佬的故事。
普通人交易爆仓、血本无归的故事。
....
这些故事里,有别人的故事,也可能有你我的故事,不是你吃别人的瓜,就是别人吃你的瓜,大家各自度过了一段愉快时光。
比特币十周年,市场起起落落,新的时代有新的风险和机遇,新的思考,希望下一个十周年,我们都能有新的领悟。
仅以本文表达作者对中本聪作为一个时代开创者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