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区块链与智能安全专场暨蓝石区块链实验室成立仪式”在北京举办。该专场论坛是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GBF)继2017年5月启动后推出的系列专场活动的又一场。此次论坛聚焦探讨区块链关键技术与智能理论和智能安全技术的结合,并且基于这种结合能在实际场景应用中如何创新。论坛上,致力于构建全球区块链科技产业生态的蓝石区块链实验室(Blue Cefa Labs)宣布正式成立,未来实验室将在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珠宝、物流等领域展开研究。
此次专场论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推进工作指挥部联合主办,蓝石区块链实验室、贵州蓝石科技有限公司和数据观(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GBF),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共同设立,旨在促进全球区块链技术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促进区块链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应用场景逐渐落地,应对当前区块链发展早期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区块链领域的高端专业论坛,GBF积极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金键博士进行了开场致辞,对当前火热的区块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对应用场景和未来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他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2017-2020年是全球5G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科研到试商用到商用的过程,5G会改变所有连接的状态,而区块链中全新的计算模式,是第一次提出用技术降低交易不确定性;第二,“Data = money”的时代正在到来,由此也能看到整个技术发展的趋势;第三,分布式商业模式才是更好的共享经济,区块链在帮着时代前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理论与复杂智能系统协同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郑志明院士率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在区块链智能安全方向上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郑院士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区块链技术对社会秩序及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展示了早在2009年就前瞻性提出的有关可信计算与可信网络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他对蓝石区块链实验室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构想。“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信任系统,实际上一个系统的可信概念是:这个系统的行为及其结果要可以预期,行为的状态是可以监控监督的,行为的结果是可以评估的,行为的异常是可以控制的。做好一个区块链系统要满足这四条。” 郑志明院士期望我们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能够早日诞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智能理论与复杂智能系统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筱在“区块链与智能安全”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科研成果,并从区块链科技研发和场景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区块链智能安全的应用与实践。
来自工信部、科研机构、高校、行业组织的多名专家就区块链标准化、区块链项目的合规性、区块链的监管、区块链安全技术、区块链应用的安全质量保障以及贵阳区块链产业生态建设等话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最新进展。
为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传统应用领域落地,融合更多的应用场景,蓝石区块链实验室在当天的活动上宣布成立,并引发区块链领域强烈关注。蓝石区块链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顶级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发起,致力于区块链科技产业生态的建设。
在实验室的启动仪式上,蓝石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实验室主任和专家团队等获颁聘书。为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实际应用,蓝石区块链实验室与爱迪尔珠宝、中融人寿保险、共赢金融控股、汉唐信通、普瑞华夏国际教育、贵州川商城市建设等国内知名企业签约了首批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