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兴经济产业研究所主办的区块链技术与通证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上,柏链道捷CEO孟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冯培、汉拓云链创始人叶开、Tokonomy社群合伙人赵鑫五位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分别从政策、技术、法律、实践理论角度就实体产业的通证化道路展开了非常精彩的讨论。
以下是圆桌精彩观点精编,由整理。
主持人:哪些领域适合通证化?
叶开:我做传统产业转型服务将近20年,我认为适用于通证经济的产业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需要去中介,比如房地产经纪;第二、存在很大的信任问题;第三、协同共享,价值在上下游产业链中需要形成共识;第四、信息获取成本非常高、非常不对称性;因此,像是服务业、粗放的农产品产业、新零售、内容产业,包括数字版权以及传统的艺术品都有很高的改造空间。
孟岩:我认为比较容易开展通证改造的产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互联网化程度比较高;二是做增量,而非存量,因为存量涉及到既有利益,太复杂了,很难去调整。三是将不可量化的资产通证化,比如版权,还有大家不太容易想到的,比如影响力、专业化程度都可以通证化。
赵鑫:当我们谈通证经济的时候,其实可以分为单一价值观和多元价值观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单一价值观是大家是替换以前的模式,就像刚刚提到的去中介化的共享经济、电商,它们都是把原来的水挤掉了,在这个角度上,区块链是要推翻互联网这个中心化垄断者的。而多元价值观的经济体,它和传统的价值是不可通约、不可兑换的,比如孟岩提到的影响力、时间。我认为未来会出现很多多元价值的社群,区块链会为他们带来新的变现途径。
冯培: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看一下全世界年轻人,或者说40岁以下的精英分子,他们在关心什么?第一、大家会发现,他们关心的主要是金融,区块链最适合的领域可能是金融。我们国家也是认可的,人民银行数字研究所成立也有两三年了。第二、知识产权领域,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其实有一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就是打假。如果通证合法化,我们何尝不发行一枚打假币呢?线上让大家都去发现打假的证据上链,线下通过律师联盟打假,线上线下结合能够做到信息对称。第三、像是律师、会记、医师是没有中心化的机构的,管我们的律师协会是群众组织,司法局是行政监管组织。最近我知道有人在搞律师链,我认为像这些非常需要信任的服务性组织天然适合区块链。
主持人: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通证经济是否一定要依托区块链呢?
孟岩:虽然价值互联网不一定要用区块链来做,但是区块链是做价值互联网最好的基础设施。从长远来讲,我认为通证经济一定要运行在区块链之上,但是中短期,可以先在中心化系统上把通证经济跑起来,没有必要等。
冯培:token被翻译成通证,这样的翻译就像沙发和坦克一样,它的音译和原意高度一致,这是天才的翻译。那么也有人翻译成公票、代币、令牌,我想应该用区块链的方式来解决区块链的问题。通证就是区块链技术结下来的最美好的鲜花和果实,它们二者是不可分的,但我们可以过渡,比如现在的无币区块链,或者没有炒作价值的慈善通证、扶贫通证。
叶开:从技术分层设计来讲,不一定非要是公链,目前做农产品供应链的时候,就是联盟链+公链,还有做新零售的时候,通过加密技术,也可以让云和链进行token的共识同步,这就意味着通证有可能是一个组合设计。未来企业级的应用,可能是公链+子链,这个子链有可能是个联盟链,和已有业务系统做结合,而在这样一个分层设计中,token可能既在公链中,也在子链中,还在业务系统中。也就是说,通证是离不开区块链的,但通证也不是只有区块链,中心化系统也可以参与进来,只是说怎么用token实现共识和分层。可以把这样的共识同步简单的理解为跨链,只不过它跨的不是链,而是云到链。那么一些和token无关的业务不必要放在链上,在业务系统进行处理时还有和token相关的加密同步,链和云都围绕token在运转,而且公链+业务系统可能会让效率更高。
主持人:通证经济在哪些商业模式中可以发挥最佳的效率?
赵鑫:通证最重要的就是能在一个经济体里做资产的确权和交易行为的确权。我们说通证有很多类型,权益型、货币型、实物型,它们有什么共性呢?就是数字资产的权益通证。它代表了把资产和权益数字化,这就诞生了很酷的事情。比如在过去,商品的权益是很容易确权的,而企业的权益则是很难确权的,今后会有很多商业模式因为引入通证而发生变化,比如加盟商的商业模式、农业领域合作社的商业模式,这样一些运用到积分、众筹、加盟、分销的商业领域,都可以用通证经济重塑,将资产和行为数字化。因为资产本身带有时间的力量,大家做的都是贴现的事情,数字化之后,就相当于加入了空间的力量,你可以把它分拆到很多地方,同时,又增加了数学的力量,以前很多难以计算的权益都可以被计算了。所以我觉得朝着这个方向,会出现很多非常有趣的商业模式。
叶开:我们刚好总结过有哪些模式,第一个是货币模式,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用于支付的;第二个是溯源,很多人都在做;第三个是服务,比如专业的律师服务,还有养老、家政这样一些服务类型,因为服务的提供商和接收方之间只有中间商的,而且这其中是涉及信任以及工作量的计算,可以用区块链来解决。第四个是有金融授信的积分模式、数据模式;第五个是矿机模式,家电里带有智能芯片的;第六个是粉丝模式,在文化娱乐领域;第七是分布式存储。
刘晓蕾:我认为有社群属性的比较适合通证经济,有一些行业和产品并不是交易完成就结束了,它还需要消费者后续的交流,比如除了刚刚提到的粉丝经济,还有孩子的早教,妈妈群就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社群属性的地方。
孟岩:十几年前,互联网的到来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平台商业模式,它在互联网出现前是不太好做的,而且规模有限,这种模式的厉害之处在于买方和卖方相互加强,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买方,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卖方,反之亦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效应,现在的巨头无一不是平台商业模式的受益者。区块链也会催生一种或几种新的商业模式,我觉得今天去猜测可能还为时尚早,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比如一些传统公司,还没有分所有权,而只是在分利,就已经启动了高速的成长,我相信随着通证经济的深入,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模式诞生,也期望这样的创新能够率先发生在中国。
主持人: 通证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用型通证、证券型通证还是货币型通证?如何适应监管?
冯培:我们看看9.4之前那些所谓不合法的通证由哪种占主导地位?是融资类的,也就是证券型通证。换句话说,对于新兴企业或者团队,他们想做事的时候最缺的是什么?还是资金。未来哪种通证占主导地位没办法判断,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最频繁的依然是以融资为目的证券型通证,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和ICO条件下的证券型通证是不一样的。如果未来国家允许融资了,我想可能是STO这种受监管的、安全性的形式,STO借鉴了IPO管理的方式,包括对资金的监管,对团队真实性的调查、对资金的流向的管控等等,但是相比于IPO的监管,它在时间、效率、成本方面又极大的改善,换句话说,通过第三方发行token还是非常需要监管,STO对国家来讲,立法也很方便,我们现在有证券法,将来在证券法下面制定一个STO条例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解决目前一刀切的方式,然后可以让我们这些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以及一些咨询公司在线上公开透明的进行第三方监管,这样效率多高。
刘晓蕾:真正的通证经济体的社区是没有主体的,比如比特币,你监管谁呢?除此之外,对于会计,我们公司买了一个数字资产,我该如何上表呢?以及税收的问题,数字资产该如何收税呢?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讲,都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我觉得这需要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去解决的,业界也可以为监管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赵鑫:这个话题比较沉重,我从一个轻松的角度和大家谈谈。各位都读过《百年孤独》吗?书的开篇说:“那时候这片天地还是新的,很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只能用手指指点点。”今天通证就是这样的情况,很多东西都是新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之所以监管比较难是因为在这一个概念下面有太多的可能性,就好比你走在街上,看见孔雀,你管它叫公鸡,孔雀开屏了,你说这是个背着折扇的大公鸡,你想用一个背着折扇的大公鸡的方式监管孔雀,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确实有待于我们去明确它里面的经济内涵以及它能够作用的外延,一点点的去推进。我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货币型的通证绝对是有巨大的空间,但是在主权国家内部,可能权益型通证会跑得比较快些。我个人很喜欢实用型通证,你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可以往里面装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很好玩。
孟岩:我们现在接触具体项目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就是你到底要吧什么东西通证化,我们在做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它究竟是什么类型的通证,有时候我们是在做游戏的生活化,有时候是把产业游戏化,实际上能够通证化的东西很多。我们觉得在这个时候,第一不要急于分类;第二不要急于命名;第三不要急于去判断哪种通证更有前途。先去做吧,到时候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物种。
叶开:每个产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给传统产业做得最多的是资产类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token是不上交易所的,我们把它称为基础资产。比如土地、林地,对于这些物,我们不用交割所有权,而只是去定义用益权,就是使用的收益权,那这个token不上交易所,是在产业内用法币去交易的,其实就是实物的电子化,只不过这个不实在传统数据库的接入,而是打出来一条链,我们认为它是传统产业资产的区块链创新,配合法币买卖。第二种是在基础资产之上,它用智能合约分配收益、权益,比如约定在一个时间内某种行为收益的分配,还有类似ABS的设计,做隔离、结构化,这是非常典型的证券型通证的设计。第三种是为产业做的链,这里面有个手续费、服务费,也就是平台币,平台币是可以到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的,基础资产只在产业的交易市场交易,而且用法币。这是我们根据不同的产业设计的一系列模式。也就是说你做了通证未必一定要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就是传统资产的数字化。比如我们在做农产品,就是用区块链做了一个电子数据中心,但问题是投资方看到的是一个token,而不是recode,他们认为这有未来,为什么呢?如果将来央行的数字法币发行了,这个token就和它的价值对上了。
主持人:对于实体经济的通证化道路,有什么建议?
刘晓蕾:我认为有一个可以借鉴的点是让客户成为股东,因为最开始只有投资人是股东,后来衍生出职工持股,也就是雇员是股东,随着现在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可以考虑让那些有重大贡献的客户股东化。
孟岩:我提四点,第一个是合规,要考虑路径问题,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个是增量,前面已经讲过了;第三个是经济系统,这件事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既要考虑业务层面,也要考虑金融层面;第四个是范式切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相关方的权衡,这方面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很多公司都是身体转过来,但脑袋还停留在原来的方向,它们会不断的被旧有的思维和模式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