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Token)可能有四个要素:数字形式证明,基于加密证据,可流通,可编程。
那么用通证来做数字资产表示时,如何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个初步的思考。
本文摘编方军的一本即将出版的区块链普及书籍,这可能是第一本从互联网视角讨论区块链的书。
01
通证(Token),数字资产的链上表示
从比特币到以太坊,从区块链1.0的数字现金进展到区块链2.0的数字资产,关注的焦点在发生转移。
有了智能合约和通证之后,以太坊就有了新的用途——进行数字资产的表示与交易。链上的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也有了一种相对统一的价值表示形式。以太坊开始往前一步,超越作为数字现金系统的比特币,开始解决数字资产系统的三个问题:
表示的资产是什么?
如何发行?
如何进行复杂的交易?
在实际运行中,以太坊被主要用于前两个问题——表示的资产是什么、如何发行。在有了数字资产之后,人们很自然地会创建关于数字资产的各类复杂应用。
一般来说,通证,是资产在区块链上的价值表示物,涉及的资产包括三类:比特币以太币等链上的原生资产、映射到链上的线上资产、映射到链上的线下资产。当它们被在链上表示后,我们将之统称为“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
特别地,用以太坊区块链和它的智能合约可以创建与发行代表价值的通证,然后用它去关联资产,形成现在较为通行的数字资产表示。
图:数字资产的表示与应用
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主要可以创建两种表示价值的通证:可互换的ERC20标准通证和不可互换的ERC721标准通证。可互换的通证可类比为现金,不可互换通证可类比为房契。
对表示为通证的数字资产,以太坊智能合约可以进行各种交易,如通证间的兑换、通证抵押、通证分配与消耗等,由此可以形成复杂的数字资产交易与应用。
正如以太坊白皮书所展示,它的系统设计和智能合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字资产的交易。
02
通证经济系统设计与通证的发行方
比特币系统是一个最理想化的情形:它的发行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由计算机算力按规则竞争完成。但当区块链被用来处理通证表示的数字资产时,我们不得不从最理想化的发行去中心化往回退了一点,这步回退是让区块链投入实用的必要妥协。
回看以太坊最初的代币众筹过程。严格地说,以太币的发行是中心化的,是由以太坊基金会将以太币售卖给比特币的持有者。但这个过程是自动化,由预先确定规则、编写后不能修改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用区块链上的通证来表示链上的其他资产、线上资产、线下资产时,完全的去中心化、甚至完全无人介入的自动化都不可能。
资产的设计、发行的设计、以及后续项目的运行,都需要有机构来发起。这个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块链项目的中心。
这个发起机构的角色是,进行协调,将线上资产、线下资产与通证进行对应。
这个发起机构的角色是,发起和发行通证。当然,与过去相比,这个机构是相对去中心化的,它并不掌握社区的百分百的“股权”,也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必须是做社区的协调者。
这个发起机构的角色,也是持续运行项目和社群,直到社区能够自行运转。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区的扩大与强大,中心才开始可能弱化,甚至最终达成去中心化社区状态。
要仔细地辨析发起机构的角色,因为要利用区块链上的通证来表示资产、构建名为“通证经济体”的产业生态圈,它是关键的驱动者。
现在看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状况,区块链项目的发起方多为注册在新加坡等地的非盈利基金会,在一些国家与地区,这是一条合规的路径。而我们认为,区块链要实现商业落地,较为现实的路径是与现有各国的公司注册制度形成某种连接,这里将区块链项目的发起机构称为“自商业公司”(DAC,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mpany),它利用区块链技术与经济手段,促成运用通证的产业生态圈。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也看到通证经济体通常采取的设计是:通证经济体是一个产业生态圈或社区;用通证来表示一个生态或社区的广义资产;借助通证来进行分配、交易。它协调各方共同推进三个核心事务:
链,区块链技术的落实;
通证,通证的建立、分配与管理;
社群,用户社区与投资社区等以价值共识形成的社群。
发起通证的区块链项目实体(基金会或自商业公司)是社区和资产的创建者、协调者。
关于DAC的相关的讨论还可参见通证经济实践联盟的《通证经济的模型与实践》白皮书0.1版,以及专家报告《自商业DAC-通证经济的模型与实践》
03
通证价值设计与数量设计
一个通证经济体的发起机构,如自商业公司,它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设计这个产业生态圈的“通证经济系统”。
通证经济系统设计包括两面,一面是和通证的价值相关的设计;一面是和通证的数量相关的设计。
一个通证的所表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与现有资产对应?可因为什么贡献获得?如何确定它的价格?这是通证的价值设计关心的问题。
通证的数量设计则包括初始分配、流转和总量控制等。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通证的数量设计。
通常,通证在四个群体中进行发行和分配:1)投资者;2)团队与顾问;3)生态成员;4)留存。假设留存的通证并不进入流通,除非它的状态被改变了。团队与顾问、生态成员这两方的通证会随着时间逐步进入流通:团队与顾问的按预设规则逐步解除锁定;生态成员通过贡献获得通证奖励,并按规则逐步解锁与流通。
图:通证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假设用通证经济系统来改造一个线下社区。那么可能有一个初始分配:投资方、团队各获得一部分通证;现有社区的成员按照规则获得一部分通证;同时将一部分通证留存,以备社区发展之需。
其中,社区成员按一定规则获得通证,就是把线上资产映射到链上,用通证表示出来。
之后,通证将根据社区成员的贡献进行分配。项目团队要设计一个通证在社区内的使用场景:
生态成员如何获得通证?
生态成员如何消耗通证?从项目角度说也即,如何回收通证?
项目回收的通证,如何安排?是再次发放与流通,是销毁,是变更为留存状态?
另外,由于通证是一个经济系统,还会涉及到其他的跟数量相关的经济逻辑,主要包括两点:
总量。通证的总量如何变化?是增多?是不变?是因逐步销毁而减少?
解锁。被锁定的通证以通证以什么样的速率和规则逐步释放?
确定一个通证的数量逻辑之后,我们就可以编写智能合约用代码实现它,并在区块链上自动甚至自治地运行了。
图:通证经济系统设计清单
04
通证的价值增长
通证经济的基础逻辑是,通证的总体价值对应着一个经济体的总价值,经济体的总价值上升,通证的单价上涨,经济体的总价值下跌,通证的单价随之下跌。
这背后还有两个重要的隐藏假设:
假设之一是,与过去的公司不同,通证反映的是经济体的价值,而不是公司的市值。
以淘宝这样的交易市场平台做对比,通证总价值反映,是包括交易平台、卖家、服务商、买家等组成的经济体的总价值,而不是平台公司的估值。
假设之二是,类似于证券市场的持续交易,会有效地发现一个通证的价值,确定一个通证的价格。
在证券市场上,所有持股者中的一小部分的交易确定了股票的价格。
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每股28.7万美元,总市值是4700亿美元,而每日平均交易量不过是292股左右,被拆分便于交易的BRK-B,每股价格190美元,平均每日成交量408万股,也就是每日交易总额不到总市值的千分之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通证经济系统的价值设计的关键是:
如何使得它所反映的通证经济体能够持续增长?
如何确保通证向生态成员释放过程不会导致价格的暴涨暴跌?暴涨暴跌都会影响生态的健康发展?
如何选择初期的投资者以及之后的生态成员,培育他们成为持有者?
图:常被忽视的常识:持有者才是伙伴
不管是发展一个生态,还是发展一个互联网平台,它都有较大的前期投入成本,需要成本来跨越从想法到项目的过程。我们把一个项目分成三个阶段:
孕育期;
研发期;
高速发展期。
通常而言,有前景的想法和初创项目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获得研发期所需的资金。这里通常有一个公司估值的大幅度上涨,公司手中支持下一个阶段的资金也会一下子相对增多。
而现在的各种众筹的拔苗助长,注定会失败。第一,价格暴涨只是泡沫,价格终将回归价值。第二,生态无法速成,只能养成。拔苗助长,带来的是项目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