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数月的熊市弥漫,短暂的蛰伏过后,火起来的STO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站在了区块链从业者面前,引发了行业的超高关注。STO不仅被认为是继ICO之后的又一金融科技领域重大突破,被频繁拿来与IPO、ICO进行优势对比;更有甚者,一些区块链投资人认为STO是破局当前区块链行业困境的“唯一出路”。
STO一词在融资语境下确实崭露头角时间不长,因为数月前的STO还没有从ICO内脱离出来另立门户成为一个新词。但STO所指的Security token却并非新鲜事物,ST一直以来都被定位于token下面若干分类中的一种,甚至还算不上主流,彼时的市场主流声音仍旧是UT。
牛市里,由于Utility Token可以摆脱监管肆意发币,成为项目方和投资者的心头好。躁动的市场情绪里,以小博大是唯一的追求。此一时彼一时,被割疼了的投资者镇定下来,发现没有监管存在,发出来的币都成了空气币,投资已难以为继。于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具有合规证券属性的STO的崛起。
因何而困?——链下信用缺失
区块链被誉为制造信任的机器,目前的现状却是只精于制造“链上”的信任,而疏于制造“链下”的信任。不同于法币的信用根基在于国家主权和税收,加密数字货币的信用根基在与对技术和算法达成全民共识,这是一种典型的“链上”信任。对于BTC和ETH而言,庞大的信仰者基数尚足以支撑其成为“数字黄金”和“数字资产”。但对于其他主打功能性的utility token,仅靠以投机者构成的社群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其价值的,缺乏“链下”信用是非常致命的。一旦交易所币价下跌,链上共识崩溃,而又无任何链下价值托底,就很有可能面临“归零”的尴尬境地。
STO如何解困?——价值上链+合规监管
为何最近一段时间稳定币和STO大行其道,笔者认为重要的原因是稳定币和STO都能解决传统UT链下价值不确定性的痛点。本质上来看,稳定币和STO的核心卖点都是把具有链下普适价值的资产进行通证化,即资产上链。笔者在《稳定币试验的圣杯在于拉开资产上链的序幕》一文中曾经提出,尽管稳定币项目的抵押物是通过中心化托管的模式来进行的(数字资产抵押模式采用的是智能合约自动托管),但成功打通了链上价值与链下价值的等号,这也为未来其他资产的上链找到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STO项目就是通过主动寻求监管的姿态,将证券的价值属性和通证的流动性特点进行结合,在法律框架内保障了通证的价值。
STO是唯一出路吗?——技术和流量也都是
关于熊市出口的讨论逐渐有了一致的论调,STO被寄予厚望。据媒体报道,相关数据统计,现在已经有超过20000名STO发行方在排队,等着发行自己的证券化通证。这个数字不可谓不高,说明市场的嗅觉还是相当灵敏的。在所有关于如果才能“不归零”的讨论中,回归链下信任似乎成了异口同声的当前最优选择。
STO是唯一出路吗?笔者认为,做有抵押的融资,做有流量的生意,做有技术的基础设施都是出路。第一条路当然以稳定币和STO为代表,价值加持是最显而易见的;第二条路可以参考网易星球的模式,主要以通过加密数字资产为电商、资讯、视频导流作为变现手段;第三条路,强悍的技术永远是价值创造的终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区块链基础设施仍旧不完善的客观环境下,由MIT教授、图灵奖得主Silvio Micali领衔的Algorand项目逆市获得6200万美元新融资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后,套用能链科技CEO林乐博士的一段话作为总结:人、物、资产的上链规模,是个简单的标准。相比于互联网,链上用户到达10%;相较于物理世界的单一资产,链上映射达到5%,或许那时,区块链行业拐点才会实质性到来。
作者:能链科技首席研究员 专栏作者 杨驿昉
资讯经授权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