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比原链主办的“比原链全球开发大赛”在杭州启幕。随后,大赛预热活动在杭州、北京、深圳、南京、上海、韩国首尔、美国波士顿、硅谷等地陆续展开,逾百支海内外技术开发团队争相加入。2018年11月17日,16支最终入选的队伍将在“区块链创新之城”杭州进行最后角逐,争夺百万奖金。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权确认出席比原全球开发者大会。
作为工信部直属单位,赛迪区块链研究院主要从事标准制定、行业测试、技术解决方案、教育培训、生态构建等工作。据悉,本月底,赛迪研究院将发布区块链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下个月,将发布区块链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值得业界关注。
刘权作为知名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多年从事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工作,拥有国家级课题70余项,本次大会期间,刘权将与这些优秀的技术开发者们在区块链信息化、信息安全等问题上进行深度交流。
赛前,对刘权进行了专访,对全球区块链生态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于行业热度:ICO凉了,但区块链投融资更热了
今年8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年度发展报告(上半年)》中,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区块链企业成立的数量似乎有所下滑,但投融资情况却大幅上升,如下图所示:
这两个数据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行业的热情,但彼此有矛盾,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区块链到底有没有凉?
针对这个问题,刘权院长表示,在这一针对区块链投融资的统计中,并没有囊括ICO,由此可以看出,区块链从15年到17年,热度上升非常快,随着17年ICO被禁,整个行业的活跃度虽然有所下滑,但技术与应用却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大家的竞争点和关注点,由数字货币转向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于BaaS平台:BATJ兵家必争之地
去年在对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分类时,还在谈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但今年我们注意到,BAT、京东、华为等企业,他们区块链的布局是通过BaaS平台这一方式。他们为何不谋而合,做出这种选择?
恰巧,这几个企业都是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的成员,刘权院长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因为整个IT的趋势是基于云状态下的,不管联盟链还是公有链,它们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现在这些企业为用户提供一个云架构的平台,把主流的公有链和联盟链集中进来,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节点全部放在上面是不现实的,更容易造成51%攻击。”
关于联盟链:如今跑马圈地,5年后见分晓
目前区块链最多的落地场景都是以联盟链的方式,比如电子存证、供应链金融、政务平台、医疗平台等,但是我们注意到,除了金融行业有规模相对大的联盟链BCOS之外,其他行业都是跑马圈地,各自为营,基于Fabric或自行搭建联盟链,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对于未来行业内整体生态的形成,是否会埋下一些问题?
刘权院长认为,这个现象是必然的。他表示:“将来链之间怎么打通?如何形成信息共享?这一定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是个混战状态,这就和互联网发展阶段中操作系统的竞争一样,谁的用户多?谁的生态强?谁就有可能成为主导。”虽然赛迪研究院也在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但这种竞争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力量,3、5年之后,也许就能见分晓。
关于公有链:安全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从今年5月份开始,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每个月都在向社会发布首期全球公有链技术评估指数及排名。昨天采访的时候,正好是第6期榜单发布的日子,结果显示,EOS、以太坊、比特股综合指数依旧排名榜单的前三位。
据悉,赛迪全球公有链技术评估分基础技术、应用性和创新力三个子指数。基础技术主要评估公有链的技术实现水平,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以及去中心化。应用性主要评估公有链支持实际应用的综合水平,包括节点部署、钱包应用、开发支持与应用实现。创新力主要考察公有链的持续创新情况,包括开发人员规模、代码更新情况和代码影响力。
采访中,刘权院长告诉我们,目前做这个的团队有7、8个人,在制定指标体系,经业界专家反复讨论后,收集数据进行测试,最终形成一个客观公众的排名。在观察了诸多公有链之后,刘权院长表示,随着数字货币市值的整体下降,公有链团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至少从代码的更新频次来看,有所减弱,社区活跃度也在下降。由此也引发了两点思考,一是当公有链脱离币的炒作时,它自身该如何发展?二是如何进一步突破存储资源、带宽资源的限制?
另外,刘权院长特别强调,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可以看到,黑客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交易平台和个人钱包了。一方面是要注重私钥保护,另一方面交易所的安全机制也存在很大问题。另外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相关规定已经出台,如何配合国家监管,删除和撤销一些信息数据?这都是难题。
关于许可链:积分变体是创新,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种新模式,有很多企业应用区块链的时候 ,是以公有链为底层平台,但是在其基础上,增添了授权许可的环节,也就是用户必须通过某种中心化的身份认证机制才能加入节点,而且在这一体系内,也发行了token,但却声称这只是生态内流传的积分变体,而且整个链的控制权还在中心化的企业手上。这一形态是适应于监管的创新?还是挂羊头卖狗肉?会不会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精神相违背?
刘权院长表示:“如果企业能够将token和企业原有的积分结合起来,按照原有的模式,没有把token用于场景外的交易和流转,也并没有将其应用场景扩大,这倒不失为一个发展方向。”
关于比原开发者大赛:期待围绕应用的创新
大家都知道,Tensority是比原链团队提出的基于张量计算的共识算法,对人工智能ASIC芯片更友好。在采访中,也询问了刘权院长对于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大数据的结合的看法。
刘权院长表示:“既然是数字社会,有三个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我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大数据是数字社会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而区块链将在其中构建生产关系。”
11月17日,比原全球开发大赛将在杭州进行最后角逐,刘权院长将作为嘉宾出席,他也表达了期待与寄语:“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大赛,看看业界的选手围绕区块链应用的解决方案上,能够提出哪些创新点。”
目前,比原全球开发大赛正在招募优秀的开发者团队,更多信息及报名可登录大赛官网:https://bytom.io/developers_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