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原名小蚁,2014年正式立项,2015年6月于Github实时开源,2016年10月,NEO主网正式上线。作为国内较早发起的区块链项目,成立以来,NEO团队亲历了区块链行业的高潮与低谷,数字货币市场的狂热与冷却,各国监管态度的模糊与清晰。
回顾NEO的诞生,有几个里程碑式的重要节点:从2014年比特创业应的想法孕育,到微天使网站的推出,致力于协助小微资产众筹;2015年9月,NEO前身——小蚁发布白皮书,并完成两次众筹,为团队筹集后续几年开发和生态搭建的充足资金;2017年6月,小蚁品牌升级,NEO正式面世。
2014年至今NEO发展路线图 (来源:通证经济研究院)
根据小葱区块链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NEO自主网上线以来,表现出主网运转稳定,开发者社区成熟,基础设施完善,社群热度较高等发展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共识中心化程度高,应用生态薄弱,技术进展迟滞创新后劲不足,NEO 3.0实践方案不明确等问题。
站在NEO两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对NEO创始人达鸿飞进行了一次访问,不限于NEO本身,我们还问了达鸿飞这些问题:
近两年公有链的发展经历了什么变化?现状和核心问题?
国内团队主导的项目如何真正“走出去”?
NEO受争议的共识节点去中心化进展?
公链场景如何取舍,金融OR游戏?
行业未来的关键词?
对稳定币,STO等新热点的看法?
对新近入场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们有哪些建议?
来看看国内最早的区块链拓荒者之一达鸿飞的分享:
NEO创始人达鸿飞
区块链应用场景:游戏or金融?
8btc :NEO的目标是实现智能经济,现在的发展状况跟你最初想要做的一样吗?
达鸿飞:整个大方向没什么变化,但是你在具体着眼一点,在现在这个时间做什么事情,当然会有侧重。创业过程像是打篮球,打篮球有个动作,一只脚站在原地不动,另一只脚在移动,然后再看往哪个方向,但是篮筐的方向永远是在那个位置的。比如最近的重点,我们跟游戏开发者接触比较多,一些游戏会在NEO上面进行开发。
8btc:看得出来最近NEO生态很重视游戏领域的发展,8月社区项目NEL举办了NEO区块链游戏开发大赛,NEO Global Capital还投资了区块链游戏开发平台Cocos-BCX,为什么看好区块链在游戏领域的发展前景?
达鸿飞:最早大家都想着区块链跟金融结合,有很强的颠覆性,但是也有很强的阻力,因为金融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不管在哪个国家,与金融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有牌照的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这种方式下很多业务也会受到这些牌照的阻力,需要满足这个牌照的需求,要满足很多监管的条件,对区块链公司来说很难做到;第二种就是不管这些牌照,想办法绕过,做一些不需要牌照就能完成的事情。
本质上是触碰现有的金融监管就很难进行下去。有牌照的机构的想法就是我已经有牌照了,本来就可以进行这个业务,为什么还要跟区块链公司合作?没有牌照的最后不能合规,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
自然而然有一些游戏开发者开始到NEO上来做开发,也看到在以太坊这样的其他的项目平台上,游戏也是比较多人应用的一个方向,游戏里面的数字资产跟区块链里面的通证,天生是比较好的结合。
现有的一些游戏,区块链只是给它加上了一些东西,它里面的数字资产可以用区块链记录来流转的这样一个游戏,相当于加分了,而不是彻底把它变成一个只能在区块链上才能玩的游戏;另外一些博彩博弈类往往都是只能在区块链上玩的游戏,短期内这类游戏是比较容易火的,因为他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长期来看最终游戏的可玩性是非常重要的,重点还是在游戏本身上。
未来出现的区块链游戏可能是像头号玩家电影中所描述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里的资产都是记录在区块链上,里面需要有很好的经济模型,但什么时候能出现这样一款游戏,只能等他横空出世。我希望未来能出现我女儿也能玩的区块链游戏。
共识节点如何去中心化?
8btc :NEO的去中心化进程外界有些质疑,最近共识节点去中心化这件事整个社区也比较关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和规划?
达鸿飞:现在NEO主网上共有7个共识节点,NEO Foundation运行其中的6个,NEO开发者社区CoZ运行一个,测试网上的7个共识节点分别由NEO Foundation维护2个、NEO Global Development维护1个、CityOfZion社区维护2个、荷兰皇家电信(KPN)维护1个、瑞士电信(Swisscom Blockchain)维护1个。测试网上运行的共识节点比如运营半年以上的时间能够证明他们运营良好的话,所有的token持有人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投票,这些节点就可能被选为主网上的节点运营方。
但投票参与率并不高,目前主要是交易所和团队参与投票,所以NEO团队目前对这件事情影响力还比较强,但随着未来若干年后团队把票逐渐分发出去,团队的影响力还会继续减弱。
8btc:非团队的来运营节点,比如提到的国家级别的电信公司,它们运营的动力是什么?
达鸿飞:运营的动力是第一他们在技术能力和硬件条件上完全没问题,第二他们希望能深入了解和接触一条公链,这样对于他们未来开展区块链业务有很大帮助。
公链需要有原创性,开发者友好很重要
8btc:从2014年的比特创业营直到现在,你几乎经历了中国区块链发展全程,也见证了从国内诞生第一条公链项目,到今年公链层出不穷。谈谈你眼里近几年公链的发展演变进程?目前来看公链领域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达鸿飞:近两年公有链发生的变化:第一是数量变多,因为相对来说,公有链的估值市场比较追捧,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做公有链;第二个变化就是大家都是奔着全球市场去的,从第一天开始就很国际化。
困难在于,如果是由中国团队发起的项目,和海外的团队发起的项目相比,还有很大的文化语言壁垒;另外在底层核心技术上原创性弱一些。公有链需要有原创性,基础设施如果跟别人的技术架构一样的话,其实应该加入到别的项目里面把这个项目做的更好。
8btc:的确非常多,所以公链之间存不存在竞争?今年有不少知名公链几乎在同一时期上线了主网,NEO团队会有危机感吗?
达鸿飞:公有链太多,但上层应用和开发者都不够用。就像操作系统做好了,上面没有程序跑,操作系统就没有生命力。有危机感,对NEO来说,面对公链强烈竞争时,应对措施主要是观念上的——如何做成对开发者最友好的,开发者容易上手的公链?比如文档,教程就很重要,怎样能让一个会编程的开发者立刻能够到NEO链上,变成一个智能合约开发者。
产品是发展海外社区第一要素
8btc:你也提到过今年1月在海外做了一次比较成功的开发者大赛,NEO在海外整体的口碑和热度可能是国内团队主导的项目中最好的,能不能分享一下这两年怎么建设海外社区的?或者在海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分享一些经验?
达鸿飞:海外社区很多时候还是看产品和技术更多一些,因此把产品做好是发展海外社区第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是传播,中国团队发展海外社区肯定面临文化隔阂,因此需要有比如英文材料,当地活动能够传播出去。
8btc:你在海外时间也很多,你感受到的国内外区块链发展有什么差异?
达鸿飞:实际上除了中国,还有各个地方,每个地方发展都不一样。如果跟北美比较,我们这的市场做的多了一点,而真正做底层开发的比较少;第二从监管方面来讲,小国家相对来说,区块链项目更容易接触到监管机构。
“愿景”是未来行业关键词
8btc:2018年已经过去大半,未来的一年你觉得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会是什么?
达鸿飞:Vision.愿景吧。最近一年中,我们看到大量的新出现的项目,可能大部分这些团队想做的是:我要做一个东西,市值可以做到以太坊的百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五,就觉得它成功了。我觉得这类想法实际上很难在一个比较平静的市场里面坚持下去。
反而是那些真正有很强愿景,真正想做有深远影响的,有意义的事情的团队,更容易在比较平静的行业里沉下心来做事情。而做的这些事情在下一次市场获得更多关注的时候,就容易发掘出来,也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
给行业投入时间和智力,而不仅仅是金钱
8btc: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当前市场环境下,接触区块链不久或者想要投入区块链行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的?
达鸿飞: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把自己的时间和智力投在行业里面,做一些创造性的事,而不要仅仅把金钱投在这个行业,指望它明天怎么涨,怎么翻多少倍。我看到的把时间和自己的智力投入进来的,长远来看都挺不错,但仅仅是投机性的投一些钱的,也许短期内会赚不少,但又涨有跌,最终市场给的只有少数的幸运儿能留着,很大部份都会还回去的。
如果一样东西符合原来的定义和监管,那他的颠覆性是有限的
8btc:最近很热的几个行业话题,比如稳定币和STO。Circle Coin (USDC)、Gemini Dollar (GUSD)和Paxos (PAX)这些与USDT相比,新一代的通过审计甚至符合监管的稳定币出现;而STO,很多人认为它可能是ICO之后的下一轮造富热点,你怎么看?
达鸿飞:符合监管的稳定币出现,如果监管不变,我觉得没什么用,跟银行转账没有区别。如果会有一样东西,它百分之百符合原来监管的具体的措施,而不是监管的实际意图,很可能它就跟原来那个产品,原来世界上已经现存的那种模式是一样的。
8btc:但大家会认为在数字货币世界里面,还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类似基础设施的稳定币,不然没法被大规模普及接受。
达鸿飞:对,我同意是需要的,但是需要的这个模式,如果不能推动有新的监管的出现,可能意义就不是那么大。
8btc:意思是可能需要配合新的监管框架一起出现,而不是在原有的监管框架里面?
达鸿飞:对,如果它能够被定义为一个原有的东西,并且又符合监管的所有条件的话,那它本身就是一个原有的东西。比如被定义为债券,那它就是一个债券,如果被定义为一个什么东西,又符合原有的所有监管需求,很可能工作方式就跟原来的那个东西几乎一样,最多就是提高了效率。
一个新事物,如果它符合原有监管和原有对某种东西的定义,而且并没有推动新的监管模式出现,很可能它就是原有东西的一个高效率的升级版,它能够提供的颠覆性是有限的。它就只是一个优化版本,而不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