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巨大发展前景,众多企业、机构乃至个人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寻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途径。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在知识产权客体的认定上,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不明晰和不确定性。目前区块链技术专利主要集中于加密数字货币领域,而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简单结合往往被认为不具有专利性。比如在A企业的涉及加密数字货币的专利申请过程中,审核机构认为保管并保护客户的存款是已长期存在金融事务,而并非来源于互联网技术。因此,审查机构对专利中描述的通过计算机实施的安全保管加密数字货币的方法认定属于抽象概念,而非针对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这使得区块链技术无法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
在申请程序和认定上,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同样也面着挑战。如在专利申请上,由于区块链技术在性质上可能被认定为商业方法,因此专利审查部门极可能将区块链技术视为构成了对特定逻辑演算或演绎方式本身的申请。另外,区块链的技术发明如何能满足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要求对于区块链企业而言显然也并非易事。
2
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主要在于著作权保护、专利权保护两个方面。
(一)著作权的保护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软件著作权人对其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享有著作权。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受法律的保护。著作权人享有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等权利。根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白皮书》中对区块链技术的本质作出定义,将区块链技术视为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源代码将受著作权法保护。
但是,著作权保护对区块链技术保护的弊端很明显。首先,由于著作权对于新颖性的要求较低,因此其他区块链企业可能会通过对该项计算机技术稍加修改,然后申请新的著作权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护力度和强度;再者,根据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软件用户享有的权利较少,只包括安装(或称运行)、复制(个人使用)、修改(个人使用)三种权利。如果未经许可,对软件进行了不当复制、修改、演绎,使用者便可能构成版权侵权,从而导致区块链技术被侵权的可能性较高。
(二)专利权的保护
根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权保护范围包括计算机程序发明。计算机程序发明指的是为解决发明提出的问题,全部或部分以计算机程序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执行上述流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外部对象或内部对象进行控制或处理的解决方案。例如计算机程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工业过程、测量或测试过程控制,通过计算机执行一种工业过程控制程序,按照自然规律完成对该工业过程各阶段实施的一系列控制,从而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工业过程控制效果,则这种解决方案属于技术方案,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享有独占实施权(包括:独占制造权、独占使用权、独占销售权)、许可实施权、标记权、转让权、放弃权以及请求保护权等权利。
通常来说,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记账技术优化产业链流程的特征符合技术方案的定义,但实际申请的结果还需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并非所有区块链技术都能符合上述专利申请的条件。
专利权保护的优点是保护程度高,专利权人的权利也较大,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审核标准较高,不仅进行形式审查,还要审查发明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查结果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同时,保护期也比较有限,以发明专利为例,其保护期仅为20年;另一方面,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人提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为准,因此如果区块链技术企业不能对其技术应用范围进行明确说明的话,很可能会出现遗漏保护内容的情况。
3
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前景
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体系下,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得到专利法保护和著作权保护,还可能包括合同法在内的全方位保护。但鉴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殊性,在目前的实务中相对适合区块链技术创新配套的保护机制是著作权保护。如果应用专利权等其他知识产权对区块链技术或产品提供保护,很可能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导致整个区块链体系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专利权的保护有效性。
对于区块链技术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如何解决其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传统体系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保护与其开源发展之间的冲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保护条件下,如何在依赖现有法律框架为新技术保驾护航,协助创造者探索保护及推动技术发展,也是法律服务者将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