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摩擦是证券通证行业最重要的争论之一。加密证券领域的一些专业人士,如Securitize的首席执行官Carlos Domingo,赞同这样的论点,即复杂的证券通证将成为该领域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Carlos的理念反映了Securitize对构建组件的关注,例如与交易所的集成,这使得他们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发布多个证券通证。SpiceVC的Ami Ben-David等人所倡导的另一派思想认为,证券通证需要某些基础设施构建块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其他人,例如来自Fluidity的Michael Oved则表现出了高度的实用主义,构建了关键的基础设施模块,如AirSwap或Two-Token-Waterfall Protocol,同时也专注于将曼哈顿的公寓楼通证化。对于证券通证,确定应用程序和基础架构之间的正确优先级水平远非易事,这高度依赖于我们希望通过加密证券实现的特定功能。
证券通证中的基础设施-应用周期
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整个证券通证行业可以分为两个组别:
I.作为现有证券或其他资产的数字包装的证券通证。
II.代表当前市场中不存在的新证券形式的证券通证。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将第一组视为现有证券加密数字化的结果,而第二组则是使用当前基础设施无法构建的新形式证券。
以这两个组别为基准,我们可以解释加密证券中基础设施和应用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常有趣。鉴于第一组中的证券通证是现有证券的通证化表示,它们还需要现有基础设施构建块的可编程表示以便可操作。合规性和披露是此类基础架构构建块的主要示例。为了使证券通证合规,监管法规需要以通证智能合约中的某种链上形式表示(即使只是与链下数据交互的Oracle)。类似地,受特定披露要求约束的证券通证需要一个披露基础设施来发布可能影响通证行为的公共、重要信息。为了使第I组中的证券通证具有相关性,它们需要一些基本的基础结构协议,这些协议可以帮助产生更复杂的证券通证,从而带来更好的基础架构。
第二组中的证券通证代表了新形式的证券,这些证券只有因加密证券的可编程功能才有可能产生。传统证券是现金流和投票权的结合。通过证券通证,我们可以想象出新的证券形式,同样可以代表投票权或现金流。用传统金融工具无法创造的新形式衍生品也可能出现在证券通证领域中。我们不知道这类证券通证需要什么类型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第二组证券通证的基础设施将主要由该领域的新应用程序驱动。
越过鸿沟
在《跨越鸿沟》一书中,作者Geoffrey Moore提出了一个框架,在分析技术市场的变化发展方面,已经成为一个黄金标准。在许多其他方面,《跨越鸿沟》提出的框架明确了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能够确定何时技术领域已经构建了足够的基础架构以便让应用程序飞速发展。最近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加密峰会上,本文作者提供了一个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不同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构建块,这将有助于证券通证行业跨越鸿沟。
应用程序和基础架构之间的摩擦是证券通证领域中最重要的两难问题。为了与现有证券一样有效,证券通证需要新形式的基础设施。同样的基础设施将实现今天几乎无法想象的新形式的证券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