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2018比原链全球开发者大会”正式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馆)开幕,这是杭州第一次由开源组织举办的技术型峰会,也是杭州被誉为区块链之城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区块链开发者大赛,100+开发团队历经4个月激烈厮杀,16支团队将在本次大会上展开最终角逐。
11月18日上午,世界区块链组织首席科学家、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白硕带来了题为“链改的技术架构选择”的演讲。
以下为现场速记,整理发布:
各位上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企业区块链。因为在企业做原来的方法是不行的,所以要链改,结合链改来做说这个事情。为什么不行?主要是我们看到几个停滞的信号:
一、“纯”联盟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
二、公链的压力;
三、资产上链的动力,标的资产都有一个上链的冲动,它需要整套的激励机制;
四、换汤不换药的中心化,不改变信任关系,不改变生产关系,只是把业务逻辑搬到区块链上。如下图:
大家希望根据区块链提供的新模式,对生产关系、业务逻辑进行调整和优化,甚至重新定义其中的生产关系。
所以,链圈有一股往调整优化、重新定义的方向发展的冲动。如果只是原有生产关系的简单“搬家”,那么这种区块链是没有价值的。币圈从无政府、监管缺位的状态,往有效自律,乃至监管到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币改的方向。
我们现在能在这两个方向上观察到殊途同归的迹象。链圈在调整优化,币圈则是有效自律,如果再往前走一步,两者就可能汇合了。所以说相向而行,殊途同归。
链改,改什么?我们看到链改的激发活力、增进信任、改善治理三者形成的正向循环。下面是链改的痛点:
1.激励机制的设计。有一个现实:如果没有激励,那么大家对用链和建链就缺乏热情。激励机制的设计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2.自证的权力分配。原本没有自证的环节需要引入自证。
3.效益(成本和收益)的问题。我们建这样的链是希望能在上面提高效益。
很多人倡导无币区块链,但我认为有币无币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币上不上交易所。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限定范围流通的代币商圈币、单用途的记账单位、Q币,还是游戏币、食堂的饭票。只要它是在一定的确定范围内流通,而且不许公开买卖,如果不可公开、转卖的线卡住了,这其实不是问题。
大家再想想,如果我们引入的是用于激励的币,那么一些和你企业无关的人,和你做激励无关的人在那里砸盘,你愿意吗?其实也不愿意看到。既然是这样,有币不是问题,只要不交易就是合法的,你也不希望一些无关的人来操纵价格,只要它能够比较好的流动起来,那就OK了。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不要提什么建造一个无币的区块链,是一个含激励又合法的区块链,这就够了。
如何激活消费型通证?如果说不求流通、不求升值,只求做大内部的生态,这样一条路能否走通?支付类的,有一个货币当局管着你;权益类的,有证券当局管着你;消费类的,其实是比较正确的一个出口。只要你把内部生态做大,在内部的生态里能够很好的流通,这不是问题。那么,怎么做?
对策一:流程拆解。其实在原始的区块链里,挖矿本身就是一个求得和验证双方算力消耗不对等的这么一种情况,所以你可以把挖矿这个环节甩出去。插件化、硬件化、集约化、协同化,甩出去以后不管你怎么做的,再集中化对我都没有影响,只要你甩回来的东西我能够检验,又回到我分布式的架构里来了,而且回来的东西我马上就知道是对还是错,这就很好。
所以在“求得难”这边,我们刚才看到比原链做的AI,AI也是这样的,求得是很难的,检验是很容易的,既然检验容易,那么你回来嘛,也符合这样的架构。那么,我们在企业里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东西,我们企业的一些资源建设,尤其特别适合做众包,在众包的时候也是活儿甩出去,回来检验,这对流程做这样的拆解,然后对拆解出去的东西给予检验了,然后给予相应的激励,这样就把激励引进来了。
对策二:商圈互联。激励引进来以后,如果没有流通,激励就缺少价值,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做大。我最近也接触了一些商业地产,它的收益分享本身是一个金融的行为,所以你对收益分享能够做一些贡献,他给你积分,这个积分再转手可以变成入驻商业地产那样一些商家的打折通行记账单位,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很好,等于不仅仅是在商业地产的金融领域里转这个圈,而且把这个圈扩大到你的商圈、商户也可以做这件事情。
对策三:服务衍生。在你这个商业生态里形成的数据把它投射出去,让更多人使用这个数据,然后再用这个数据为更多人服务,形成一些次级的衍生服务。这些衍生的服务就和你没有关系了,只要你输出了信息,那边怎么做不是你的事。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联盟链和公链的结合体,下面是流程拆解,上面是公链,流程拆解里的激励和公链上的衍生服务可以使用一套积分体系。
现在讲一下三权制衡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在区块链上的几权的治理架构到底怎么做。
现在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有很多用户来用自己做的区块链,所以这就是公链。其实这不是公链,这些用户拥有的是使用权,而不是记账权。有记账权的人记的账不会向有使用权的人、有监督权的人展示。
监督权和记账权基本重合,就是一帮人自己记账自己看,然后另一帮人使用。隔岸观火,不痛不痒,他们使用的东西没有人向他们证明这里面是区块链,那么就是无感,你到底是不是区块链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是他在那儿标榜自己是有这么多用户的一个区块链,这完全是错的。
还有就是缺乏可治理性。我们看到很多在传统经济机构里,视为“命根子”的运维控制、改错、业务逻辑调整、保护数据资产这些事情,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现在还在打分叉的架,实际上用分岔来做这样的事情,这非常的不专业,也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些诉求面前,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集中授权,但是授权怎么来?可以民主地来,但是在紧要关头是要有集中化的、有足够权威的去操作它。
自证怎么证?有几个不同的层次:
最外层是晒哈希,就是把里面的细节隐藏起来,这会让见证的人感到为难;
第二层是晒关系,就是不让你看见实体,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种逻辑关系或者大概率的方式让你确认下来;
第三层是晒账本,就是记账的数据全都给你看,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只有一部分是可以做的,尤其是有一些社团的治理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做的;
第四层是晒源码,即使在区块链这个行业,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做到晒源码,但是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刚需。
因此,我们看到一些项目在那里说,自己有多么深厚的院士背景、技术的背景等,然后有多少国际论文做后盾,但是最后你的黑盒子里装的东西不开源,黑盒子里的东西和你说的背景到底和你有什么关系,这件事情别人不知道,在这个圈子里别人如果不知道,你的强项就变成了弱项。
从拓扑上看,我们希望至少记账权和监督权是分离的,监督能够看记账的全部,有使用权的人最好也能够被记账权的人记的账晒出一部分来让你看到,这样的生态才是比较良性的,或者说真的需要区块链的,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就不需要区块链了。
在欧盟推出GDPR这个史上最严的隐私保护法案以后,我们看数据主权保护到底有哪些可能的路径。首先分成两部分:使用密码学和不使用密码学的。
使用密码学的再分,使用所谓的多方法计算的高级密码学技术的和使用普通密码学技术,但是协议上有所创新的。
还有一种是不使用密码学技术的,比如机器学习、医学影像数据,不同的医院共享医学影像数据,谁也不愿意给对方自己的宝贝原始数据,但是我可以根据原始数据训练出模型,再生成假数据和对方去交互,我们有专门这样的工作。(图示)这就是利用GAP生成假数据,假数据也有比较强的抗隐私攻击的特点。
源头数据防伪,刚才有所提到,我们认为存在三种方式:封装式、提取式、注入式。封装是对外包装做防伪,提取式是对物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做提取,注入式是没有什么可提取的,我就给它硬注入一种新的物理属性让它可提取,同时不影响原来的使用功能。在区块链已经存在的情况上,物理世界的相应手段要跟进,而不能只依靠外包装。
互评,在企业的生态里,大家不依靠品牌对它的产品和它的原材料、它的部件等东西去做一个由品牌来大包大揽的总评估,而是打碎中心,分布化地去做评估,大家来评估,当然要防止刷单,区块链可以派上用场。
刚才说到在联盟链的基础上建立公链,可以在公链的基础上在上面有联盟链,然后由联盟链来调动公链的一些信任服务。
那么,在区块链滥用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区块链的治理就出来了。包括国家网信办出台了区块链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在这样的征求意见稿下,我们看到区块链信息服务要作为一个主体去备案,承担责任。
那么里面可能有一些必然的举措,我们可以推算出来,包括建立国家级的安全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的公链、国家级的跨链监管,于是就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做法和这样的一些机会,包括怎么建立可擦除的存证,又能擦除信息,同时又可以用哈希建立块间的联系。
还有跨链的机会,这也是新的机会,把可治理的链和不可治理的链通过一种跨链的方式进行交互。还有就是建设中国国家级的公链,这个链是可以有效治理的,但是同时和其他的链可以有效对接。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