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证券交易所里人尽皆知的事,
不会令我激动。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STO究竟是什么?
与ICO相比优势所在?
STO的劣势所在?
币圈最不缺的就是噱头。
庄家们利用一个又一个看似复杂的名词忽悠着投资者,顺带着中饱私囊。
投资者原以为自己走在了风口的最前端,却未曾想到会再次被收割。
STO成为了最近流行的新名词,有人称其为IPO2.0时代。
假以时日,甚至可以取代ICO。
那么,STO究竟是什么?
1
事实上,STO并不算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早在去年,元道、孟岩一同研究的“通证经济”中就包含了类似的含义。
在元道和孟岩看来,“通证(Token)”即是能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根据原文对通证的描述,通证最根本的功能在于:
“启发和鼓励大家把各种权益证明,例如门票、积分、合同、证书等等全部拿出来通证化(tokenization)。
放到区块链上流转、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并让市场自动发现其价格,同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以消费、验证,这是紧贴实体经济的。”
这不仅是张健想要实施的“币改”基础,也是STO的理论基础。
只是缺少了监管层面的问题。
STO全称为“Security TokenOffering”,即证券型通证发行。
其目标是在一个合法合规的监管框架下,进行通证的公开发行。
这可以说是加密货币向监管层伸出橄榄枝的一次尝试。
一般来说,ST(Security Token,证券型通证)需要对应现实中的某种金融资产或权益。
例如公司股权、债权、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区块链系统的分红权等。
作为区块链的新生事物,STO也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
据了解,目前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批通过STO的项目已经有39家。
在10月通过审批的全球首例STO,则是基于IPFS基础网络建设的Rapidash应用平台。
Rapidash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STO从获批到发行,SEC没有任何辅导,只有监管。
所以,对于那些顺利通过的项目方,后续融资速度较慢和定期监管是他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银行账户开设和反洗钱是目前通过STO的两大阻碍。
那些拥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商业模式更容易通过STO,那些想赚快钱的项目会越来越边缘化。”
2
虽然STO与区块链的初衷有所背离,但相较于ICO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去年ICO的热潮吸引了大批项目方和投资者的关注,但是由于缺乏监管,行业中出现了不少乱象。
很多项目只需要白皮书,有的甚至连白皮书都不需要便能成功获得融资。
这也直接导致了99%以上的项目都未实现落地,超过97.7%的ICO已经破发。
STO则能够受到相关证券法律的监管。
因此,项目的准入门槛也会相应提高,也就相对地减少了垃圾项目的数量,降低了投资风险。
区块链经济学者朱幼平在接受采访时也对STO给予了肯定:
“我们认为STO是有资产背书,有监管的ICO,是发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的IPO,STO无疑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就目前而言,全球传统金融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流动性匮乏的瓶颈。
由于金融市场属于各国强监管的领域,金融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主权。
因此,各国都严格制定了限制外国投资者的准入门槛,也就限制了全球资产的流动。
一般来说,传统融资不仅要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监管,甚至还需要克服语言障碍。
但是,STO的出现或许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区块链上的证券型通证,能够进行更便捷的全球性的投融资。
换句话说,任何用户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域以任何规模的资金,投资具有价值的证券型通证。
3
但是,也有不少人质疑STO只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本质性的创新。
事实上,目前的ST(证券型通证)几乎都与现实中的公司股权、债券或房地产投资信托等金融资产相对应。
除了基于区块链系统外并无新意。
这也就意味着证券型通证所产生的价值相当有限,仅仅是金融资产在区块链上的映射关系。
在监管层面,STO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判定是否属于证券。
据CFTC前主席Gary Gensler预测,以太坊和瑞波币由于性质与股权相似,很可能被列为证券,但SEC具体的评判标准并不明确。
即使能够判定证券,也依然存在问题。
虽然ST属于证券型通证,但与传统证券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并不能使用一般的证券法进行监管。
因此,需要为证券型通证专门制定一套新的法规。
一旦相应的STO证券法出台,如果准入门槛与IPO同样严苛,这就必然会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相对自由的本质相违背。
此外,虽然STO选择接受监管,但是监管却是一片空白。
目前大部分国家对于通证的态度并不确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也未可知。
如果各国无法统一相应的标准,那么又必然会导致国家壁垒在STO过程中的阻碍。
在技术层面,由于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市场的不成熟,现有的平台和交易所都难以满足STO的需求。
事实上,STO的底层协议是基于Ethereum公链和ERC-20 Token标准,协议层再建立合规的证券通证标准。
但是,由于STO中的架构与智能合约相差甚远,Ethereum公链并不是STO的最佳选择。
目前而言,还没有平台能够达到STO的标准。
此外,STO必须在SEC监管下的交易所流通,现有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大都属于未受监管的。
这也会导致交易所在获得向投资者出售ST的批准过程中,一些已经获批的交易所将占主导地位,可能继续产生中心化交易所的现象。
虽然STO是项目融资的新方式,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在于相关的应用落地。
如果没有相关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出现,也依然难以拯救币圈的颓势。
受到监管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编者:原题为:STO:我是合规的ICO!请PICK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