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经济周期似乎变得越来越急促,熊市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薄荷如是说。”
2018年12月15日。
有人问我,经历了那么多,你对这个市场怎么看?
2017年,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回到北京。我不知道还能陪小伙伴们在这个社区走多远,对于自我成长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光就11月一个月,我就接到了三个“友商”清算离场的消息,有做媒体平台的某点,有交易所,同期陨落的,还有一个公链项目。
我曾经怀疑过自己,特别是当我看着身边的伙伴,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学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从普通互联网从业者,到顶级互联网团队,从常青藤盟校到哈佛耶鲁,再到华尔街金融才子。这个圈子,从原来很土味的极客圈,变成了金融圈大佬们相互踩踏的圣地,闪闪发着光。
我个人非常相信资本的力量,正如我坚持党章,好好做人一样。
我的理解是,在这个市场里会爆发,能活下来,活的更久的团队,可能不是那些好学历背景,或是互联网的巨头们,甚至也可能不是华尔街的资本,毕竟比特币是全球流动的资产,资本博弈的对手盘,来自未知的某个角落。
既然区块链发展有周期性,裂变衍生速度如此之快,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确保一直在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上不被甩下来?
01 究竟什么样的人,能在下一轮的区块链发展中抓住机会?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没错过区块链发展的任何一个风口。我思考了一下,大概总结出来,基本坚持了下面几个原则:
一直待在行业一线,认真观察区块链的经济周期,确保自己对市场有真切的敏感度;
坚持价值输出,没事写写文章,在社区刷一刷存在感;
合理定投,做资产配置;
坚持归零原则,不断习得新技能;
永远不要离场,但要培养自己场外赚钱的能力;
有事多琢磨,没事瞎琢磨;
02 熊市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2013年11月和2018年11月,这两次大的衰退期,都受到了监管的强干预。
互联网的诞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全球化的信息流通,于是诞生了伟大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Google/Apple. 而区块链带来了全球的价值自由流动。比特币从诞生的第一天,就被刻上了“郁金香泡沫”的印记,哔圈的发展史,可以看做是整个社会对剩余财富分配的快进版。
我发现了一个让我很兴奋的理论:区块链的经济周期似乎变得越来越急促。
这个行业俨如一个巨大的“重生场”。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里,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玩家,所有玩家在游戏结束时,生命值都将清零,这一轮游戏中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收集足够多的比特币和筹码,即作为游戏币的“现金”和“人才”。
“生命值”是这个社区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如果要在整场游戏中搭建好自己的生态,除了要有随时归零的心态,一定要在熊市里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建立足够多的信任。
03 坚持币本位。比特币是我们应该兑换了拿住的“法币”。
而在下一个周期里,你得依靠足够多的“筹码”升级装备,提升战斗力。
可能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事实,无论在这一个周期里,企业做的有多好,有多大,有多辉煌,只要时间周期敏感度太低,那些还来不及缩减的团队就会尾大不掉,很难调转船头,最终失去先发优势。
一个周期结束后,应该迅速备战下一个周期,寻找可能的风口。
这个行业没有一蹴而就,也不会亘古不变,小需思辨,大更需思辨。杠杆撬动币价,币价吸引资本,资本促成创新,交易所在发展兴盛时期,每隔三个月就会迭代一次。
举个栗子,交易所格局的转变,竞争周期缩短至三个月。
在 2013 年, 在中国两大交易所分别是比特币中国 BTCC 和 OKCoin. 2016年,Y币抓住了 ETH 的机会,一跃成为第一。2017年币安出海,成功躲过一劫,2018年 Fcoin 上线交易挖矿,扶摇直上,也引领了一波“干啥都挖矿”热潮。
比如这个周期交易所百团大战,红利吃尽,下一个周期,将迎来“公链大战”的爆发。
似乎,我只看到了留给创业者的两种选择::1. 看准行业方向,花更长的时间做基建,三年、五年的蛰伏,换来一个周期的机会。2. 去到最有潜力的地区,寻找“野生力量爆发的机会”。
想办法突破“市场 crush”之后“关系链”也会消失这件事,这种关系链,不仅仅是指,你和团队之间的关系,还有市场和你的关系, 你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首先,团队必须有很好的伸缩性,保持“可进可退”的关系,因为这个市场爆发力非常强,所以等市场崛起之后,迅速扩建团队,还要在熊市来临时,着力裁剪团队。其次是你能不能感知周期的衰退,迅速做出判断。另外,如何能突破周期,持续维持用户和你之间的关系?一是让用户长线持有 Token,陪伴社区共同成长,分享收益;二是…等到熊市再教育。三…我也编不出来了…
04 探索一条“去中心化”的“高效协作”方式。
可能才是未来区块链核心企业应该去研究的事。因为我们受制于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周期,所以不得不去挑选一条最优路径,优化团队和协作方式。“利诱”是高效的最佳方式,“协作”是社区的最佳方式。这也是当时设想的,ICO.INFO 2.0 应该有的版本和功能。
05 停止幻想“技术解决一切”。
目前圈内碰到很多极客,还对市场抱有这样的幻想。“技术”是基础设施,运营和市场也是基本功,现在区块链行业已经进化到“服务业”,不再单一是技术实力的较量。
2018年年末,目之所及,项目方、资本方、矿业,恐怕能全身而退蛰伏到下一个周期的玩家,寥寥无几。这个寒冬一过,下一个周期,我们将面临,更残酷和艰难的战斗。互联网 BAT 布局,老钱蠢蠢欲动,区块链行业的厮杀,恐怕才要真正开始。
所以,尽可能的保持“小而美”的决策机制,要尽可能的站在一线,感知市场,是每一个创始人在区块链行业的义务。在寒冬时节,留存体力和核心战斗力,才能迎来下一个周期。
06 给社区小伙伴的一些建议:
- 尊重这个市场的金融属性和周期性。很遗憾的经历是,很多小伙伴在2013年那一波后,倒在了2015年的黎明前夕。一定要囤够足够多的地主家的余粮,为了下一个周期。
- 不要幻想自己能抓住每一次“最高”或“最低”的机会,这个市场能赚钱的只有两种人:第一是不碰期货的长线投资者,把比特币放在自己的钱包里(自己能掌握私钥的辣种)。第二是不碰期货的二级市场短线投资人,能够在短线波动中赚取利润。
- 伴随着巨大的利益诱惑,随时会有“暴富”和“暴贫”的可能。
- 在多经历几个周期以后,你的内心将再无波澜。
这个社区中赖以生存的连接,会随着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衰退而破裂。反而是那些,游离在发展中国家的创业小团队。他们如星火,散落在世界各地,当每个周期到来,迅速变异适应着市场。能够存活下来的,是那些能够真正的,在互联网上形成自己强大社区的,共享价值观的共识社区。
这些小团队需要做的就是,在真正的危机到来之前,巨头联合围剿之前,练就自己一身,进可攻退可守,且能在下一个周期重头再来的战斗力。
当然,最重要点的一点,团队一定要囤足过冬的余粮,不管是不是地主家的。
07 怎么看 STO?
STO 和 ICO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著名奥派经济学研究员熊二先生认为,STO 是区块链发展历程上妥协的产物,是历史的倒退。
我用实战经验告诉你,之前互联网创业项目,但凡是原来在互联网有流量的,几乎不可能转化成哔圈用户。IPO 上市失败的公司,转身包装一下,想要变成一个互联网改良派混进哔圈的,迄今为止,基本都失败了。因为,玩法根本不一样,传统市场的用户也几乎小白状态,所以没啥转化率。
STO 是近期活跃在各个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新宠,伴随着各种通证经济学研究,但我依然相信,ICO 代表了区块链的野生力量,婉如星星之火,危险而又饱含希望。STO 像是被小心翼翼装入了走马灯的星火,成为了万千种工具的一种。STO 或许是老钱进场的方式中的一种,但被阉割了的功能,只能注定做个吉祥物了。
王道还是侠道?市场会做出选择。我的预判是,自由市场获胜。
08 老韭菜有感
区块链,可能是未来一百年内,最伟大的发明,人类世界财富将进入再分配的拐角。
物质世界进入“丰盛”时代,人类对物质欲望降低,转而进入精神世界的缔造和探索。不管是 AI,AR 还是 VR,还是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还是外星生物的探寻,都在寻找着精神世界和未来的痕迹。
互联网,第一次真正的让人类社会无差别信息互通,无论富贵或贫穷(杠精们就不要说极度贫困没有互联网和电的地区了,谢谢)。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会加剧,如果是无止境的加剧,这个世界终究会失衡,一定会迎来财富的再分配。当物质资源被科技创造不再稀缺时,真正衡量人类创造力的“时间”将成为价值尺度。
而区块链,会让人类的智慧结晶,突破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形成共识力量,缔造另一种经济体。在这个共识社区,每个愿意为社区贡献自己多少精力和时间的人,会被赋予这个社区的 Token,生产,生长,消耗,都是每个个体在社区的自由选择。
这轮周期结束,所有的“辉煌”都将成为过去。
当然,世界,还允许探寻种种未来。
最后,愿你的一生,和我一样,有躺着当一个米虫混吃等死的好运。
(编者: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