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经济学分析的框架
张五常总结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结构包括:需求定律、成本的概念和竞争的局限三部分,我们看看张教授在《经济解释》中如何利用这三个理论进行“经济解释”的:
区块链系统是众多是算力资源(计算、存储和网络)支撑的巨大分布式账本体系。从需求角度看,区块链账本以账户通证余额的方式为市场记录系统资源(比如,比特币系统的资源就是现金,房产链的资源就是房产)的权属状态和交易行为。
从成本角度看,算力资源(电力成本占比很大)是矿工的投入成本,POW共识机制采用工作量证明,是对矿工投入成本的最朴素衡量;当然其他数据(库)资源也是一种成本投入,比如打车链,地图等数据库系统可能不需要上链。
从收入的角度看,矿工的投入是为了换得通证奖励,而通证的价值就是系统资源的价值:比特币的资源是现金,房产链的资源就是房产。
从价值角度看,区块链系统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其价值的高低(市场价格就是币价)又是如何决定的呢?从经济学本质看,区块链作为一个众多分布式的节点参与的市场,资源如何配置——即,矿工根据什么规则在市场投入算力资源,系统的价值产出(表达为通证)是如何分配的呢?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在共识机制——这是系统运行的竞争约束或者经济规则。
交易费用(制度成本)是极易被忽视的迷雾,干扰人们对区块链严谨地经济分析。人们指责POW高耗电的同时,也不会忘记DPoS系统抵押代币带来的流动性障碍、社区受个别人中心化干扰、投票率过低以及贿选的困扰,这就是DPoS的代价,也就是成本(别忘记经济学机会成本的定义:不可避免的最高代价)。这些看似隐形的成本或者费用,就是交易费用(也就是制度成本,也是租值耗散,我们在后续文章中会逐步解释清楚),时刻困惑着人们对区块链的经济分析——不要忘记,POW机制常备苛责是因为矿工花费真金白银去竞争算力,DPoS机制下没有显性的货币支出,而人们常常忽悠后者不可避免的代价(成本)。这些易被忽悠的成本,只有在交易费用(制度成本、租值耗散)的理论框架下才能够得到清晰的解释。
2. 区块链的资源要素和市场结构
区块链账本资源本质是其系统账本所登记的资源(比如比特币是现金资产、房产链则是房产产权资产),通证(Token)体现了登记资源的价值。区块链系统是众多是算力资源(计算、存储和网络)支撑的巨大分布式账本体系,但区块链系统作为资源,指的是其账本登记的资源,而非算力资源——很显然,算力资源是市场竞争者(矿工)的投入(财务成本)。这是由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特征的决定的:人与人(账户)之间的账本是一种产权关系(比如房产链,通证代表了房产是产权),并不是物理算力资源。
这一点似乎与互联网软件的价值也不相同,互联网平台资产的价值包括了软件著作权、物理算力资源和公司整体构架的综合。而区块链账本是去中心化的,节点拥有相同的账本副本,由于其开源特征,软件著作权并不重要——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分叉币的产生是随意的,价值也高低不一,因为区块链平台的价值原则上是系统共识凝聚的结果。区块链通证的价值显然并不是区块链软件和物理算力资源决定的,而是通证的市场价值。
由于要素不同,区块链市场和传统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式并不相同。
当下传统的市场是以公司为中心进行运转的,股东出资成立公司,进行生成经营,沟通了生成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自荷兰东印度公司出现至今500年,市场几乎是围绕公司为中心进行运作的。经济学总结处于收入分配规则是,社会收入划分为4个方面:工资、租金、利息(狭义)、利润,分别对应着4个市场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股权)——的市场价格(实际上也是4类要素的利息)。
也就是说,这4类市场要素按规则参与市场运作,分别获得了自身应得的回报;这里值得注意三点:
一、任何要素获得回报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没有成本付出,不会有回报,你不上班,老板自然不会给你发工资;
二、利润作为公司的市场回报,是股东付出(核心是企业家才能)的回报,这跟工资是劳工劳动的市场回报是一回事;
三、张五常认为经济学上盈利(收入减去机会成本剩余的部分)在经济学上是不可解释,是不无主孤魂,简单说,财务利润是对股东付出的补偿,是对其企业家才能天分的回报,不是盈利,因为从租值(后续文章逐步解释清楚)的角度讲,劳工的租值就是工资,企业家才能的租值就是利润,都是等价交换回报;
读者需要时刻记得:所谓盈利(其实是财务上的利润)是公司的市场回报,一个没有公司这类要素的市场,不存在盈利模式和利润的问题。注意,A公司投资矿场的案例中,A作为公司来说并非区块链市场要素,而是去中心化的节点。
再说估值方法,资产定价理论已经实践多年,背后的思想本质来源于费雪(Irving Fisher)的《利息理论》——即,资产价值为未来收入折现。在涉及到公司估值的时候,各类折现方法都是围绕企业经营利润展开。实际上,公司的估值是针对公司股权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估值是对利润进行资本化的过程(折现)。回到区块链通证估值上,最不会出错的认识是:区块链市场没有公司这类要素,其通证的估值可以简单回归到所登记资源的估值。房产链的估值就是房产价值,这是不会错的。
图2:区块链去中心化市场和传统市场结构和要素分析。数据来源:国盛证券研究
通证(Token)是区块链系统的财富唯一表达,是区块链市场的灵魂。中心化记账有诸多问题(隐私、审查、侵权),为何去中心化系统没有发展起来?一个去中心化记账的市场,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技术基础:确保账本数据安全可靠、不可篡改和防入侵的;
成本投入协调:全网范围人们怎么协调系统的成本投入;
激励: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来点对点地组织去中心化系统,中心机构却有动力去组织。
区块链提供了去中心化记账的技术基础,但是通证(Token)为系统提供了一个高效而成本极低的财富表达方式。一方面,商品服务市场的交易和手续费都是通过通证来表达,矿工投入算力资源最后获得的回报也是通证形式,通证完美地沟通了两个市场的财富流通。
图3:通证是区块链系统的财富唯一表达。数据来源:国盛证券研究
3.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的竞争约束和经济规则
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成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技术的定义是利用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构架与计算范式。
共识机制是生成和更新数据(维护账户账本)的核心规则,这是实现区块链系统价值的核心支撑。
简单说,区块链就是实现点对点(P2P)交互的网络,这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区块链最关键的技术是链式哈希结构、密码学原理、共识机制和分布式网络。广义上看,人类诸多的社会活动的本质都是记账行为,商业活动要记财务账、互联网服务商要记录用户账户的信息账(你体验任何一个互联网应用的第一步都是注册用户账户)、社会活动(比如选美、选举)记录的参与者的表现成绩账。
而一个账本,用户除了维护的安全之外,最关心的是数据的更新,因为这关系到用户账户的最新“余额”。在区块链账本上,最新的账户(交易)信息是记录在最新的区块链中的。
共识机制决定了最新的区块链由哪个节点产生并由全网同步,也就是最新区块链就由这个节点挖矿“挖”出来,或者说这个节点争得了记账权,节点会获得通证(Token)作为奖励。这对矿工来说显然是一项十分具有诱惑力的工作:最新的账户信息由你来更新(记假账岂不是很方便!),其他节点同步你生成的区块,同时还有丰厚的通证奖励。
记账权的决定,意味着其他节点对记账节点的信任,甘心同步它生成的区块链,同时看它领走通证奖励。这就是共识机制的作用——全网共同遵守的信任和激励机制,是系统运行的经济规则。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运行的核心经济规则,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极为罕见。区块链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点对点(去中心化)的系统,共识机制则是这个系统运转的经济规则。共识机制在去中心化的思想下解决了节点间相互信任的问题,是约束节点之间成本投入和收入分配的核心规则。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在不可信信道上传输可信信息、价值转移的问题,也就是说,区块链是一个开放系统,参与节点和网络传输都是开放的,区块链技术确保传输过程中的账本安全(防篡改、防伪造、传输访问安全)。而共识机制解决了区块链如何在点对点的分布式网络下达成一致性的问题,这是区块链运行的核心规则。从经济学视角看,共识机制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信任和激励机制(成本投入和收入分配),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共识机制下的点对点进行交换(资源、物品、数据等),如何确保节点之间的彼此信任以及如何激励节点参与点对点系统?
表1:典型共识机制介绍。数据来源:CSDN、国盛证券研究
太平洋雅浦岛(Yap)实行两千多年的大石轮货币“费”,是为数不多的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
雅浦岛是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岛,人口不到1万人。当地不产金属,所以把石头当货币。在雅浦岛消费,美元英镑通通不好使,岛上的居民只认石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能当钱花,必须是经过“认证”的一种石灰岩。
当地人把石头钞票称为“费”,一般来说,小额交易可以直接使用石头钞票,如果数额大,比如涉及房屋、牲口买卖就要用巨石交易,而一般巨石重好几吨,没法挪动。当地人用刀子在巨石上刻新主人的名字即可,巨石不用挪地方,反正不会被人“偷”。在石币中间有一个孔,方便插入杆作搬运之用。
当一宗交易结束,受石币重量所限,这些费并不用搬离前所有者的家,而是在费上作标记表示所有权已经易手。只要大家认可这石币的所有权谁属,便承认了财富的转移。岛上的居民十分信任石币内含的购买力,居民拥有石币的数量和大小代表了财富的多寡。
岛上有户人家,祖先曾得到一枚巨大的石币,但在运回雅浦岛途中遇到海难、石沉大海。可当地的居民仍然相信:虽然从物理上来说石币已经消失,但理论上来讲它依然存在于某个地方;即使不在岛上、不在大家视线可及范围内,石币的价值依然不可否认。所以这户人家仍拥有这枚石币代表的价值,并获得其所代表的财富。
这种石头“货币”的发行和账户维护并没有一个中心机构来主导,尤其那些巨石,耸立在路边,上面的刻字不易被篡改(否则痕迹很明显),岛民之间的财产和债务关系一目了然,任何人都可以同时看到相同的账本,相当于岛民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账本。
这不就是典型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吗?这与现在的法币很明显的区别是:纸币上不会写所有者的名字,法币的所有权都登记在银行等中心化机构。但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只适用于人数较少、生成交易活动简单而原始的部落。
图4:雅浦岛上的“费”是最早的分布式账本。数据来源:互联网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界,都很少见到完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群体,大多是中心化模式的共识机制。
我们想象一下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史上,无论多么原始的部落,都会有一些等级制度来约束整个体系,哪怕是很小的原始部落,也会有以酋长为首的管理机制来维护群体社会的运转,在这个体系下,人与人进行简单或者复杂的分工,有着既定的分配原则,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就算是非洲草原上的狮群,一头或者少数几头雄狮作为决定的领导者,负责保护狮群的领地安全,捕猎基本上都是由雌狮完成,而坐享其成的雄狮首领则要第一个进食。
现代社会,无论是各类实物财产(房、车、证券等),还是互联网数据资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数据账本,都是记录在各类中心机构下的。本质上,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甚至是政府部门,都是中介服务机构。一国市场的运作,需要国家机器、法律、政策、监管、中介公司等等多个中心化机构运作来保障。雅浦岛那样的去中心化市场,是十分少见的。
4. 区块链市场租值耗散和合约理论视角要点
1、共识机制来作为区块链系统内两个市场的约束竞争和界定分配权利的合约,即共识机制约束矿工的竞争规则和分配规则,这是合约理论的范畴;
2、通证也是一种合约(与货币是一种合约类似);
3、区块链系统涉及算力资源和账本资源,各类公司机制是否了存在“浪费”,看似是代价(成本)分析,其实本质上是分析资源的租值和租值耗散;
4、一个系统的收入包括系统租值和租值耗散,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非常方便
租值、租值耗散和合约理论需要一部分理论铺垫,后续文章会做深入展开,敬请期待!
本文作者:国盛区块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