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项目的死亡高峰期已至,它们为何会失败?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熊市,但真凶却另有答案。
第一是团队发展;
第二是方向与策略;
第三是合规化;
第四是Token经济设计;
第五是项目融资;
第六是市场运营;
第七是上交易所;
第八是市值管理。
01团队发展
1.创业者自身品行问题,区块链创业者整体比较年轻,有些创业者作为一个Leader,既不能身体力行地从专业角度说服团队,也不能以富有感染力地方式激励团队,更没有和同行者慷慨分享成功和利益的气度,这会使得项目很难有长远发展。
2.直接抄别人的白皮书。
3.白皮书中有关团队履历展示不过硬,展示出来的运营团队、顾问、投资人,都无法体现出他们有区块链的开发经验、产品的运营经验,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源。
4.Roadmap不清晰,比如缺乏Demo、小规模测试、公测、实际应用等的时间进度。
5.在白皮书中夸大技术价值、忽略实际落地难度,拔高了投资者的预期,最终扰乱了自身发展节奏。
6.团队信誉风险,一些项目的核心团队曾连续推出多个项目,这会影响团队信誉与稳定性,该道理也适用项目的核心顾问或投资人。
7.没有对项目后续发展做过深度思考与详细推演,空气币就非常典型,创始人的发心就是为了圈钱。
02方向与策略
8.去做了一些难度系数过高的方向,比如去解决Sharding与DAG存在的问题,但直到今年在100%的POW算法中使用分片技术依旧非常困难,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一些项目表明POS可以这么去做,但分片技术实际上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目前分片区间的通讯问题和分片区块的整体安全性还有待解决。
再看DAG,它的优势是可以做到高效率、高并发,所以理论上来说它可以解决交易速度问题,但这项技术有明显缺陷:
首先交易时长不可控,DAG验证规则是后面的交易验证前面的交易,这就很容易出现最后的交易迟迟无法被验证的情况;其次是会遇到网络传输数据量大幅增加的问题;再有就是交易准确性差,DAG不像同步操作验证机制的区块链,它是异步操作的,不存在一个全局的排序机制,所以没法应用到像支付结算这类对一致性要求很高的金融应用中来;最后DAG的安全性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验证。
9.对区块链技术面临延迟、容量、吞吐的问题认识不足,选错了应用场景。业内也一直在探讨,区块链产品相对互联网产品有优势的应用场景在哪里,目前唯一比较肯定的是,支付领域的应用是区块链技术最先走向大规模用户群体的场景。另一方面,保险、购物、打车等场景最不适合应用当下的区块链技术,原因是这些场景中存在太多需要人工解决的不确定因素和高频的系统响应需求。
10.对区块链技术的独特性认识不到位,过早放弃。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速度是要快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区块链不依赖于摩尔定律,不依赖硬件技术的改进,所以区块链技术从诞生开始就处于高速发展中。
11.盲目追求上链,不考虑Tokenized的必要性。
12.盲目追风口,导致项目定位有偏差,常见的偏差有市场空间不够大,所选赛道拥挤度很高,所采用的技术创新程度低等。
市场的热度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年初是公链,接着是内容分发、游戏和DAPP,然后是有运营能力、创新模式的交易所,再到前段时间很火的游戏博彩类应用,如今大家又更多关注稳定币,有的还去研究矿池币,所以市场的风口在不断变化,盲目追风口最终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13.对目前市场的竞争程度有认知误区,过早树立了竞争对手的意识,进而盲目跟进竞争对手的动作。
实际上,当前区块链市场看似激烈,但有力的竞争对手非常有限。CoinMarketCap上前100名的项目中,主网上线并且可用的项目除了ETH、EOS外所剩无几,很多项目的节点还都跑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未上线的项目中,大量项目技术上并不可行,开发者以及生态的建设也仅仅停留在用募资的钱进行二次融资。
14.应用生态建设风险(尤其是平台类项目),比如基于该平台的应用企业数量少、质量差问题也会导致平台本身的信誉受损,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心。
03合规
15.轻视KYC合规的重要性。
16.不重视合规,我们看有些项目是非常重视合规性的,努力在海外获得资质,但总体来看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项目是忽视的。
17.公司注册当地突然调整了法律合规。
04Token经济设计
18.Token产生机制缺少经济学考虑,比如未考虑Token通胀程度、流通率、增发率、销毁机制、回购等。
19.Token功能与项目愿景并不契合,不契合会导致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而使得项目只具有炒作价值。
20.Token分配比例不健康,比如团队、投资机构、顾问团队的分配情况不利于后期项目推动及币值维护,团队和基金会持有的Token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量的20%。
05融资
21.拿不到足够的钱,无法支撑团队运作。
22.拿不到著名机构的资金,无法得到背书及相应的行业资源。
23.硬顶过高,流通盘比例小,最终导致投资人对于后续币值维护有顾虑而拒绝投资。
24.锁仓机制不合理,比如早期投资轮发币不锁仓,后期投资人反而锁仓,导致锁定了后期投资人的流动性,让早期投资人有时间窗口砸盘。
25.项目越接近落地,想象空间就越小。
06市场运营
26.项目报道的媒体数量与级别不够。
27.到达用户的渠道不够广泛,缺乏路演、搜索热度、媒体报道。
28.留存用户的能力不够,社群活跃度不够,现在一般项目推广国外是Twitter和Telegram,国内主要是微信和知识星球;去年一个项目有三五千的粉丝就算社群活跃度高的,但今年的项目动不动就是十万粉丝,而这大部分是僵尸粉。
29.早期过度许诺,造成可信度降低,其实区块链项目的发展需要长期布局,需要在用户中建立广泛且可靠的共识。
30.过于追求发展速度,没认清市场现状。目前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二级市场中的很多Token价格都回归到了公募甚至是私募价格,这也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更多选择,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去买一些优质项目,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追逐新项目,投资者也将更看好真正能落地的项目。
31.缺乏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比如白皮书中公布的Roadmap与实际发展不匹配,代码也做不到公开等,长此以往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
07上交易所
32.上交易所梯次低,导致交易量低。可先上性价比相对高的交易所,其次争取国内头部交易所,最后再尝试国外交易所,但具体先上哪个后上哪个,要根据项目的本身去考量。
33.交易所对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
34.牛市使得上交易所费用过高,而项目方也不惜一切代价上交易所,最终留给项目用于产品研发的经费不足。
35.投行机构保证上币,而后面却出现种种问题,使得上币也不了了之,导致项目错过了周期或完全没有流动性。
36.某些交易所存在暗箱操作,存在砸盘割项目方的现象。
08市值管理
37.持币集中度风险,比如前十名集中度很高。
38.锁定与解冻风险,锁定时间过长或解锁时间恰逢熊市;比如,在2017年的时候锁仓三个月就算长的,但到了2018年动不动就是要锁半年、一年甚至两三年,而且还是线性释放。
39.社群活跃度及市场关注度风险,关注度不高,导致资金流入短缺。
40.市值管理团队与项目方没有共识,出现市值管理团队割项目方,项目方割市值管理团队的乱象。
作者:Frank
本文由“链捕手”上传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