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God closes a door, somewhere He opens a window.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一扇窗户。
摘要:
当有人声称商业银行将会成为21世纪的市场上的恐龙时,而诞生600多年,具有持续进化能力银行,又获得了新的理论工具和进化方向,即区块链。区块链为何能帮助到那些愿意演进下一代的商业银行,并使其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本质是去中心(分布式),去中心、多中心的结果必定是信息不对称。
金融需求永恒,金融服务常新,来探讨这些有意思的话题吧。
一、银行是信息密集处理机构
在经济学范畴中,金融中介理论可以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应用。金融中介存在的三个理论基础是:一、中介具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二、中介具有专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甄别能力;三、金融中介拥有专业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i]。而经典定义中的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即对有产权归属的货币相关的信息被流通、转让、使用和回收,尤其是在国家信用支持的法币时代,在现代计算机业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帮助下,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金融业已经演变成了信息密集型行业,科技改变金融,金融改变生活。
发轫于2009年的区块链技术,一定是金融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数据、处理信息的最佳盟友。
得数据者得天下,能处理信息者则坐稳天下!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手中握有用户的信息的组织和机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过去的20年,是消费互联网勃发的时代,期间大量免费的社交类、搜索类、电子商务类信息流向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在获得信息方面获得了绝对优势,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也拥有了信息中介的能力,这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安身立命并发展的基础。但走到今天,由于互联网基础构造的缺陷,缺乏对信息产权保护不够,导致互联网高度集中化,和极度侵犯个体隐私,而高度集中化结构下的互联网信息会压垮一切组织和机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数据高度集中,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就不能在即将到来的价值互联网时代获得原生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核心价值在数字化信息产权管理技术的区块链的出现,使银行们再次获得用户数据、加工用户数据并充当客户的信息中介人的角色将会更加强悍。
商业银行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抓住了很多信息,但也失掉了很多数据,这对信息中介的角色定位影响是深远的。这种演变,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指责的意思。商业银行是从事信用与期限转换的金融中介机构,基于对客户信息处理后的信用中介是其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特征的职能。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代里,商业银行忙着在专网中(Private Network)完成同城通兑,互联互通,数据大集中,一卡通,主要基于TCP/IP技术构造出一套信息传输基础设施,以及以大型、小型机为主的信息处理设施,并在这套基础设施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改变了社会和生活面貌,取得了领先,并掌握了一系列的信贷类数据。但在公共的移动互联网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今天,抬头一看,发现用户群、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变了,而且基本上没有低成本,免费的方式获得了原生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商业银行失去了数字社会的用户,从而失掉了消费互联网场景中为其提供服务并实现业务变现的机会。如此继续演变,动摇了银行业存在的基础,确实可能失掉成为信息中介的角色。在新的环境中,越是以前成功的企业,转型越是艰难,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个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会因为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过度适应而面临失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银行不改变,互联网公司来改变。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
此时此刻,来自科技领域的野蛮人已经站在了商业银行的门口。近20年来,来自科技领域的技术公司吆喝着互联网精神的口号:“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对零售批发业、传媒、社交生活领域发起来一轮又一轮颠覆式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在消费领域并取得了一轮又一轮的成功。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脑这个超级计算系统也接入并16个小时在线,连接一切正在变为现实。科技公司手中握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等工具,不由自主的、自觉自发的进入经济体系运转的血管:金融领域。P2P网贷、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这样的业务新形态让银行业持续感受到来自新战场上的杀气、厮杀声。
大数据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改变金融业态,是一件已经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据说,蚂蚁金服向超过10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都是在网上及其数据中心中完成,是“一分钟申请,两分钟审批,三分钟到账”,当然这个高速过程的前提是蚂蚁金服已经提前对这些潜在客户进行过风险评估。随着大数据的继续获得与对信息的处理,间接融资的比重将不断下降,直接融资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混业经营将会成为方向,现在来源不同的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与保险之间货币、资产信息可能互相穿越,比如余额宝既是储蓄行为又是投资行为;甚至金融与非金融之间的界线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网商允许客户先消费、后付钱。由阿里主导的网商银行和由腾讯主导的微众银行,没有实体分行,全部交易都在网上发生,这就是银行的一种新业态。而促成这个新业态的正是包括大数据在内的互联网技术。究其本质,钱就是一种信息,一种信用和信任,所以能得到信息者绝对取得下一步的发展,而那些没有低成本数据的银行的生存确会碰到问题。
三、再现自有优势的时机
但技术发展的幽默性在于,五十多年来,创造互联网时的注重信息传递的诉求与自私利己的人性结合在一起,当今的互联网上已经形成了若干孤岛,包含互联网公司在内的数据也并非大数据,也只是孤岛数据,这些孤岛数据也分门别派,老死不相往来,在“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中成长发芽的互联网愈发的“不平等、不开放、不协作、不分享”,还有原生于互联网架构中的不安全。最有意思的是,目前的大数据行业是建设在沙滩上的,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对个体的数据使用不透明、而且滥用,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是很严重的。机构之间为了获得数据而互相撕扯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了,那些x宝下线、x程等等事件只是被公布的万分之一比例安全事故而已。无论是谁,都能感受到的互联网应用愈来愈中心化,往返中心的带宽总是不够用,每一个中心的故障,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即使下层的网络层IP层还是分布式的,但为了抵御中心化风险而做的大量加固措施,使互联网愈发中心化。中心化的互联网无法满足未来5到10年内1000亿终端接入[ii],只有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互联网应用重新去中心化、分布化。更有意思的是,产权化后的信息会让现在的那些靠中心化、免费信息成长起来的巨型互联网公司也陷入“创新者的窘境”,无法左右手互博。
区块链的本质是数字化信息的产权管理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以及实时性。这会让所有的竞争者重新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凯文凯利的布道后[iii],大家都有共识:未来几年,数据会更多地在每个人的智能设备(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之间传输,不会回到发射塔、交换机或者“云”里面。到2020年,超过2/3的信息传送距离不会超过1公里。个体的那些数据医疗数据、财务数据、性生活数据,对共享汽车的拥有权、对共享汽车的使用权、信号灯的状态、出生和死亡证明、结婚证、教育程度、财务帐目、医疗过程、保险理赔、投票、能源……任何可用代码来、能编程、有产权的东西都会被分享出来。区块链科技的专长在于能对代表价值并接入互联网的信息和字节进行产权确认、计量、交易,以及借助分布式对信息永久的存储。因为其根源是对信息和数据的原子化,也就是确定所有权,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个体或者机构都知道“我创造出的数据是我的”,货币化每一个人所产生的数据,产生真正的契约合同,改善大数据使用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互联网金融的征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在自私利己的人性激励下,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安全透明、隐私保护等等特点,这会极大的激发出创造更多数据的内在激励。而且对数据“无授权,不能动”,个体的数据都会成为一门生意,当然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是免费的。[iv]
四、下一个应用场景
现在回到金融业的应用场景来讲,未来的银行一定会在里面找到应用场景,在极大降低作业成本以及合规成本情况下,作为信息中介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会创造出大量的新的产品。想象一下,当一个人一生的大数据作为资产,需要对其加工处理,产生信用,这里面就会有大量信贷机遇出现,这样信息密集型处理和加工,正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由此现在回头去看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以华尔街为首的银行家纷纷投入巨资去研究发展区块链金融科技FinTech?也就能大概揣摩出拥有52家大银行的R3 CEV究竟想干些什么?在此,显然可以判断他们业务创新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毛泽东这位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会因为区块链这个盟友的出现,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处理优势,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的机遇,继续充当信息中介角色,虽然在多年审慎监管的要求下,银行调转船头的速度不快,可是在普通人心中,国家信用背书的银行的信用是最好的。充分利用信用背书,更多的信息都会涌向银行,服务的客户会更多,为用户提供的产品类型会更多,服务面会更大。放飞思想大量的资产货币化,证券化的市场空间将是无比广阔。现在设想下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区块链改造自己擅长的业务类型:
仔细思考下就会觉得,其实互联网+区块链给银行带来了太多新的机遇。在信贷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比如银行也可以响应时代的号召,从事一些信息中介的业务,加上已有信用中介的正面形象和数据处理能力,靠近用户的大量营销人员,市场的局面一下子就开阔了。纯粹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不足惧!
五、必须要行动
最后,说一说银行该如何结识区块链这个盟友。其实就一句话: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培养出精通区块链的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这样一个机遇下,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本质之一:去中心(分布式、多中心)所形成的新一轮信息不对称,以此为基础,在互联网公司尚无法转身的时候,迅速进入一切有价值信息的创造、传递、经营,从而取得下一次竞争的胜利。
金融服务的业态可能会变化,但是对金融的需求从来都是永恒的,就看谁能通过点点滴滴的创新、或者颠覆性的创新取得领先的优势,服务好用户,最终取得市场上的胜利。
仁兄写于2015年12月31日,祝福2016年!
—————-
作者简介:我是王立仁,仁兄就是我。这位仁兄是程序员、金融工程师、计算法律学(Computational Law)实践者,网络和安全技术工程师、区块链技术顾问以及人民汇金科技的创始人。个人微信:wangliren123
更新说明,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区块链金融“, 本文此后的更新,将呈现于8btc.com 和 zhanglian.info。
打赏地址:194YkTEkXgfNnWsLtky5K8cjonRWhRrAHr
版权声明
—————————–
[i] 《货币金融学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 Financial Markets》弗雷德里克·米什金(Frederic Miskhin)
[ii]《设备民主:去中心化、自治的物联网 Device Democracy》IBM物联网论文
[iii]凯文•凯利斯坦福演讲预言未来20年科技潮流http://www.cyzone.cn/a/20141027/264795.html
[iv]《风投们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正确姿势(知识)》王立仁http://www.8btc.com/vcrightmethod
[v] 《创新者的窘境》克里斯滕森
[vi] 《2小时区块链核心技术交流》 http://8btc.com/doc-view-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