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漫谈PoS共识(一)——PoS诞生史》中说过,2019年可以称为“PoS之年”,但PoS共识机制诞生距今已有9年。为何9年来不温不火的PoS会一夜之间成为区块链世界焦点?这要从Staking经济说起。
Staking——PoS共识下的“挖矿”
Staking本质是PoS共识机制下的一种权益。在采用PoS共识的区块链中,节点需要负责打包交易信息、维护网络运行、参与社区治理,这个过程就是Stake。作为奖励,节点可以获得系统增发的通证,这种收益的方式就是Staking。我们甚至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Staking就是PoS共识下的“挖矿”。当然,Staking和挖矿无论在本质还是细节上都有许多不同,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为大家进行详细比较。
既然可以类比于挖矿,那么自然就会有“矿工”、“矿池”等角色。在Staking经济中有三个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除了区块链系统外,还有持币用户与验证节点,而这两者可以类比为PoS机制里的矿工与矿池。首先我们来说说持币用户。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曾经介绍过,PoS机制与现实世界中的股份制有些类似,系统发行的通证相当于股份。依此类推,持币用户就相当于是区块链系统的股东,股东们享有一系列权利。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分配股息红利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在PoS系统中,获得分红的方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将自己所持的通证进行Staking即可。
自主Staking or 机构Staking ?
很多刚刚接触PoS类型通证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不能自己Staking而需要参与机构Staking?实际上,由于某些项目Staking对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普通用户自己Staking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不如参与机构Staking划算。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一个名词——Slash机制。该机制的推出有效解决了“无利害关系”问题,其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一旦Staking过程中出现了系统不运行的行为,那么节点用于Staking的通证会被扣除一定的数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无法判断节点出错的原因,在惩罚作恶节点的同时,也会“错杀”一批掉线或故障节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Staking的失误成本远高于其收益,因此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而这个“专业机构”就是验证节点。不同系统对验证节点的要求不同,一般都是与获得的权益投票有关,比如Cosmos就是取报名节点中获得权益投票前一百名。普通用户可以将手中的通证委托给验证节点,再由节点进行Staking,实力出众、资金雄厚的“专业机构”能更好避免Slash风险。作为回报,节点有权决定收益的分配,用户也可根据收益及知名度自有选择节点。
验证节点是用户与系统之间极佳的缓冲地带
除了避免Staking失误导致被Slash外,机构Staking的灵活性也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从容地把握上涨机会,避免下跌风险。虽说Staking能让持币用户获得稳定的“睡后收入”,但其收益是基于币本位计算的,由于币价存在波动,很有可能出现“币多了,对应的法币少了”的情况。而当用户在Staking过程中发现币价出现大幅波动,是无法立即取出进行套现的。因为大部分PoS机制系统为了防止长程攻击(先挖个坑,以后再讲),都会要求锁定Staking通证,锁仓期由系统决定,一般在15 - 21天左右。换言之,用户获得的Staking收益,其实是对机会成本及流动性成本的一种补偿。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有些项目参照银行存款的原理,开始尝试设计收益率与锁仓时间相关的动态体系,即锁仓期越久,收益率越高,用户也可选择放弃收益,随存随取。但这种体系在币价出现剧烈波动时能否保证网络安全仍需考验:若币价暴跌时,用户都将抵押在系统中的通证取出,全网抵押率暴跌,此时系统的安全性将受到极大威胁。Staking机制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若一味促使持币用户进行Staking却忽略网络安全,反而是本末倒置。
相比之下,由验证节点向普通用户提供随存随取的动态体系似乎更为可取。节点可以设立资金池,通过垫付的方式满足用户提前提币的需求。当然,由于存在“挤兑”风险,提供这种服务的节点必须有足够雄厚的资金实力。
Staking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抵押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用户参与到区块链社区治理。其激励模式本质上是将资源分散后再鼓励资源持有者主动参与网络建设中,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随着Staking的发展推进,区块链技术有望逐渐出现在各行各业中,甚至出现“万物皆可Stake”的情形:上至金融、大数据,下至带宽、流量,都可以通过Staking经济模型获得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收益。
来源:Hashkey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