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 4344 字,预计阅读时间 12 分钟
原文撰写于 2018 年 1 月 20 日,当时,数字货币的市值在一个月内从 8200 亿美元下降到 4200 亿美元,足足蒸发了近 50%。那些不看好数字货币的媒体纷纷冷嘲热讽,很多新入场的投资者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不得不忍痛抛售。
那不是数字货币第一次经历暴跌,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然而,不同于那些慌忙抛售的投资者,有一群人并不为其所动。这群人自称“holder(持有者)”,他们长期持有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其中一部分人早已经历过数次行情动荡。为什么他们那么早就买数字货币了?他们为何能在恐慌的市场中镇定自若?他们疯了吗?还是信仰充值过多?
原因很简单,“持有者”们认识到区块链的潜力,所以他们看的比较长远。就像价值投资者,短期的价格回调对于他们来说意义不大。相反,当币价大跌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很兴奋地抓住机会,用便宜的价格多囤一些币。
本文我们会将区块链和两个参照物进行比较,方便大家能够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数字货币。
区块链 vs 互联网
1990 年-2012 年互联网用户增长图
然而,可能很多人都忘了,最初兴起的大多数互联网创业公司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完成大规模融资的公司。数字货币的反对者们表态:现在的区块链的确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如今的“比特币泡沫”和人们对 ICO 的狂热,正如当年纳斯达克市场的飙升和崩盘。他们觉得很多区块链项目最终都会如 Pets.com,Webvan,eToys 等公司一样终将走向衰败。所以,投资数字货币或区块链创业公司风险很大,一定要保持理性和谨慎。
但是这两种观点显然都错了,实际上,将区块链和互联网进行比较,低估了区块链行业的最终价值和它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而我认为,区块链最好的参照物不应该是互联网,而是电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电报的发明。
区块链 vs 电报
电信技术:电报是电信行业的开端(暂时不讨论如放炮、挥舞旗帜和闪光灯等手动传输信息的方式)。
数字编码信息:摩尔斯电码可以用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使电报可以非常方便高效地发送字母和数字信息。
远距离即时传输:在当时,通过电报线传输数据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称之为“即时”(暂时不考虑操作员在中继站花费的时间)。
私人网络:电报网络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项目,吞吐量有限,所以私人物主会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互联网是现代电信行业的巅峰,也是 1844 年以来电报带来的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
1876 年电话的发明将电信技术带入千家万户,实现了文字之外音频数据的传输。
1901 年,无线电的发明让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磁频谱传输信息,不再局限于物理的电线,并且,无线电还实现了一对多形式的传输。
1928 年,电视的发明让观众可以收看文字和音频之外的视频信息。
1948 年的有线电视和 1975 年的卫星电视采用了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速度,并且支持多种多类的内容。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整合了以上所有的这些技术,传输形式从一对一、一对多,扩展到多对多。
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急速前进。1844 年,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美国科学家摩尔斯向远在 64 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市发出了第一封电报。那时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到,未来的世界会诞生互联网,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使用光来代替电线传输信息。
没有一项技术是孤立的19 世纪 40 年代的电报爱好者,很难想象到今天的互联网盛世。电信技术的发展并非孤立于技术和社会变革,它离不开其它行业的共同推动(尤其是能源、运输和计算机行业),这些行业早在 19 世纪中期就已初步形成了。比如,如果没有全球普及的能源,人类是无法发明出卫星和移动手机的。
电报的发明运用到电磁学,原油材料需要从石蜡中提炼,内燃机需要工业生产。各项技术相互配合,才创造出一个高速运转、互联互通的全球化世界。
电报发展早期,具体的技术细节可能比较模糊,但是未来很清晰:更小巧、更连通、更集中,那就是未来的样子了。
1899 年画家绘制的预测未来视频通话的作品
因为区块链首次采用分布式的共识机制,使用密码学实现去中心化的协作。和电报一样,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
分布式的共识机制:比特币首次采用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通过分布式账本——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防止交易被篡改。
密码学:利用密钥对、散列函数、梅克尔树等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平衡攻击者和维护者、垃圾邮件发送者和验证者、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力关系。
去中心化:使用有价值的代币作为激励,没有中心化的管理层或第三方机构。
那么,区块链从何发展而来?当未来的某一天,区块链和今天的电报一样古老时,我们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去中心化的未来 vs 中心化的过去/现在
电信行业需要与能源、运输和计算机行业并存,这些都是民主化的行业,为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但同时,由于它们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权利集中,很容易走向垄断。
2005 年前的电信行业图谱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它具有稳健性、可信赖性、反脆弱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和电信行业一样,区块链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如果我们要预测区块链的未来,需要把以下几种行业作为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绿色能源能够使能源可再生和循环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分布式管理。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传输能量是很贵的,所以要尽量让能量的产生地和消耗地离得近一些。能源行业已经从高度集中的电能发展到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不仅是为了环保,更多是为了实现单位经济效益。一旦能量可以得到充分分配,将来的能源体系会发展成分布各地的运输网和即时供应的市场。
3D 打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飞入寻常百姓家。3D 打印技术颠覆了现有的工业生产模式和供应链顺序,将制造过程转移到供应链的最终环节。只需运输原材料,就可以就地生产工业成品,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生活消费品。
网状网络可以看作是一种点对点的架构。当前的中心化电信基础设施太容易被操控,今后的互联网需要建立在全球分布的点对点的网状网络上,更能保证高效与安全。
今天,你使用互联网在亚马逊上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上网和购买记录都会被监控到。商品的运输低效,且耗费大量资源,这些成本都需要消费者来承担。
将来,你使用数字货币在分布式的互联网上购买商品设计图,然后用 3D 打印机产出成品,整个交易过程不会被任何一家公司获取。而且生产成品需要用到的资源来自当地的绿色能源,节省了很多运输资源,且对环境友好。
到时候像亚马逊这样的全球市场可能会存在于区块链上,无需中心化的公司来运营。虽然可能仍有大量经济体受中心化的跨国公司主导,但这些公司的结构将会是分布式的。
如果你认为分布式的自治组织(DAO)听起来很可笑,那么想一下,其实比特币早已实现了。比特币网络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自治组织,矿工挖矿作为工作量证明保证了网络上代币(比特币)的安全性,同时获得代币作为挖矿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平衡的激励系统。
除了存储业务和支付业务之外,很多金融服务也可以由分布式的自治组织(DAO)提供,如 ICO 项目、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等。像以太坊这样的“世界计算机”正试图将算力分布式化,其它的一些项目则着眼于存储、带宽和数据,有些还处于萌芽期的项目致力于身份识别、社交媒体、新闻、财产所有权、保险等行业的分布式化。以供应链为导向的区块链正在改变如今的运输、制造和物流行业。
1844 年的人类不可能预测我们现代世界的所有细节,所以如今的我们想要预测未来世界的细节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展望到一个更加分布式的世界,中心化的供应链、社交媒体、能源网络都将被取代。区块链和分布式技术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机制,从而改变世界。
阿玛拉定律更适用于区块链技术:
“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
――罗伊·阿玛拉
如果你昨天买了一些 ICO 代币,你觉得明天你就能暴富,那你就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如果你认为我们的国家、全球供给链、跨国银行、石油管道等在未来一个世纪都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那你就是“低估一项科技的长期影响”。区块链可能无法修复这个世界的很多问题,但是它肯定会改变世界。
好吧,我们来谈谈比特币的价格(我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比特币的定位应该是全球储备货币,比特币虽然不完美,但是设计堪称精妙。事实证明,比特币是财富避险的绝佳方式。第二层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的出现,实现了比特币更轻松快捷的交易。能源市场、社交网络、互联网、线下支付等领域最终都会应用区块链。
根据中本聪的愿景,持有比特币,相当于持有未来的全球经济份额,这个规划激励着早期的参与者们购买比特币。但是单有想法是不够的,比特币诞生十年以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无数区块链布道者和投资者们的付出和信仰。如果今后比特币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健康发展,打破人们的偏见,解决其自身的可扩展性和治理问题,与其它成功的区块链项目交互合作,比特币的价格将会是今天价格的很多倍。
如果你觉得像比特币、以太坊这些主流数字货币的价格已经没有多少升值空间了,区块链技术已接近成熟,那你就错了。区块链技术现在还出于早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担心自己一入场币价就会跌,或者更多地看中短线增值,那你也错了,并且你会因此错失未来大的增长收益。
事实是,五千美元、一万美元、两万美元的比特币,或者一百美元、五百美元、一千美元的以太坊都是便宜货。如果区块链真的像电报一样,那么席卷全球的技术和社会革命即将发生,而且已经开始了!
所以,不要觉得现在进入区块链行业太晚了,现在正是了解、投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好时机。当然,除了投资,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可以做,比如专研区块链技术、建立监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等。Let’s do it.
(币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原文:
https://blog.unchained-capital.com/stop-comparing-bitcoin-to-the-internet-b6cb995e8364
本文作者 Dhruv Bansal,由 Cobo 原创编译,不代表 Cobo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