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国家领导在讲话中指出,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这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场景上将从目前的跨境交易、金融创新、供应链整合等经济领域,延伸到民生需求、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等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领域,使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美好生活。
区块链技术如何运用在政务服务中?二者的结合将为政务服务和人民群众带来怎样的可能与便利?本文将为你一一道来。
一、政务服务系统与区块链技术的交互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延伸应用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电子政务领域也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这一技术的应用场景。比如爱沙尼亚政府被认为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政府,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居民身份管理。迪拜与 IBM、ConsenSys 等合作,计划在 2020 年将所有政府交易转变为区块链模式。我国真正将区块链技术与政府治理及公共服务相结合,是从近三年开始,并逐渐被写进部分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在多个政务场景中得到探索实践,包括政府审计、数字身份、数据共享、电子票据、电子存证、出口监管等。2018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首次确认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可作为验证电子数据真实性的技术手段。
二、政务服务系统面临的问题
政务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各个局、委、办系统各自独立的情况,政务系统“数据孤岛”的现象严重,为了消除数据孤岛,多维度的数据汇聚,实现政务系统的协同,各级政府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进行尝试:
邮件或FTP上传形式;
数据库中间件形式;
数据接口webservice方式;
数据服务总线方式。
但是以上四种数据共享形式也存在诸多不足,政务系统协同面临的问题,归纳起来包含三个方面:
1.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数据篡改问题。系统中,如果业务办理人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人员多方串通,对系统中某些数据进行篡改,将对系统中数据的可信度造成严重影响。
2.数据汇聚平台的扩展性问题。当有新的主体机构或系统需要提交数据到共享平台时,需要进行复杂的适配工作。
3.数据汇聚后,数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否被非法使用。这对数据管理部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务系统中数据汇聚面临着诸多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引起了学者、政府官员、政务系统方面专家的关注,通过研究,发现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有助于解决数据汇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政务系统协同、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政务信息化工程,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实现从单一系统建设向大集成系统建设转变,建立以数据资源驱动政务创新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协同,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系统的数据共享。
三、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政务服务系统
1.区块链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价值在于数据信任和基于数据信任建立数据共享,并基于数据信任/数据共享建立起来的高效协作和联动的政务管理系统,最后通过政务管理系统建设一个基于信任数据的个人信用评价模型和体系,从而把政务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系统通过和政务、便民、公共服务、养老助残、医疗、人社、教育、民政、住建等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联动,实现一个高效协作的政务联动管理系统,建立各个政务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办公数据化、监管全覆盖,真实数据不可篡改,促进政务数据工作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并以高效协作的方式推进各部门政务服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区块链平台可实现跨部门无纸化审批
跨部门的事务审批通常是通过纸质出函方式,使用的是人工审批加复函的方式完成各种事务的审批工作。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可追溯性。通过系统审批资料电子化和区块链存储化,加入工作人员和审批人员的区块链电子签名技术,完成电子档案的区块链存储和数据共享,实现跨部门的无纸化审批流程,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实现各部门的联动能力。
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以区块链技术平台为支撑,打通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政务、便民、公共服务、养老助残、医疗、人社、教育、民政、住建等工作信息联动并共享数据接口,从而建立信用模型,为每个市民建立信用档案,约束其社会行为规范。
3.“零跑腿”便民服务升级
基于区块链的政务系统协同,将数字身份控制权从中心服务器移交给个人,让个人拥有对数字身份的控制权,以个人主体为对象,围绕数据、业务、安全三个维度,构建个人主体相关数据及其关系的数据集合,打造“个人数据空间”。在此基础上,各个政务系统可以访问区块链中可信的个人数字空间,结合人脸识别、电话实名制认证、电子身份证等,以此实现政务服务的“零跑腿”,转变了政府服务模式,变条件审批为信任审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基于大数据条件下的信任审批是现代社会治理的趋势。
四、结语
随着政务系统的快速发展,政务系统的使用主体多样化,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也呈现日趋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多个政府业务部门之间高度协同,数据高度共享,系统高度整合。此时,区块链技术便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然而,区块链技术在政务系统协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政务系统的硬件投入巨大,资源消耗高,推行过程中面临某些部门的阻力等。伴随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区块链技术在政务系统的协同创新应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