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king"是什么?
“Staking”是指通过自己的权益证明(Token),如投票或者是单纯锁仓,来获取收益或分红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为节点投票,会将投票的Token质押一定的时间。在这段质押锁仓的时间里面,可以得到来自于节点的分红。投票的Token未到期是无法取出的,但是可以自由切换投票对象。
为什么要引入“Staking”机制?
近段时间发生的“steem”事件。这件事情,很直接的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在DPOS机制下,持有的币足够多,是完全能够更改选节点见证人”。而Staking的作用,便是最大程度降低,此类事情发生的可能。
比特币诞生十年以来,尽管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过去十年里,PoW(Proof of Work)始终是市场主流。
PoW共识机制中规定了达到相应的工作量便能参与奖励的分配,这引发了全球的挖矿热。
后来随着难度值得不断提高,对矿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单台的矿机所产生的收益也逐渐降低,于是矿机制造商和矿场矿池等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当我们反应过来时,市场已经出现了例如比特大陆这样的巨头了。
那么,我们是否彻底失去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当PoS和其独有的Staking机制来袭时,一个新的挖矿时代到来,一切皆为序章。
如果说2019年上半年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变化,那就是ETH宣布即将从PoW转向PoS。作为加密货币市值第二的币种,此时宣布转向PoS,将引起连锁反应,不仅共识机制会发生改变,还将打破旧的挖矿时代,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幸运的是,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挖矿新纪元
每谈起PoS,大家普遍想到的是ETH的“PoW+PoS”共识机制,亦或者是EOS为代表的DPoS共识机制。
然而,PoS共识机制早在2012年8月就已被Sunny King提出并得以应用,距离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四年不到。
第一个采用PoS机制的应用——点点币(Peer coin),一经推出,一改PoW机制需要消耗大量挖矿能源的现状,受到加密世界的青睐,2014年1月,点点币的市值为1.5亿美元左右,排名全球第四。
PoS(Proof of Stake),即权益证明。在该机制中规定,用户持有的代币和数量的时长来决定获得记账权的几率,与现代企业的股票分红制度相似,持有股权相对多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分红。
在PoS机制中,新的挖矿奖励规则“Staking”孕育而生。节点负责打包交易信息,维护网络和社区的运营与治理,这一过程即为“Stake”,可以类比于PoW中的“挖矿”行为。
节点通过做这些工作,可以获得系统增发的token奖励,而这种新的奖励规则就是“Staking”。
在Staking的奖励规则下,不再需要24小时不停运转的矿机,也不再需要建设成本高昂的大矿场,挖矿门槛被大大降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切都被打破重来,挖矿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加密货币的中心化效应
加密货币的特性:易于分析、使用数学进行设计的具有不同属性的微经济体,通常是预先定义的且不可逆转的。
比如,比特币在停止通胀前将只发行2100万个。这使得分析非常独特 - 我们可以准确并非常精准地分析这些封闭式经济系统,在所有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从整体上观察如货币流通速度和分发等属性。
加密货币系统能够产生权力集中的促进因素有很多 - 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些因素,比如财富积累。以比特币为例,我们已经观察到矿工集中选择大型矿池。
在PoS(和DPoS)中,我们看到了类似的现象;由于一小部分技术能力相当的潜在共识参与者,去中心化能否实现受到这些有能力的参与方的限制。围绕比特币这样的争论一直在进行。
“小区块”的支持者认为大区块将会一直给新矿工太多的数据负担,而“大区块”的支持者认为技术在进步,这样的负担会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而减少。实际上,合适的平衡点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启动阶段的投入和长期投入的积累无疑会增加比特币的中心化,因为新矿工无力负担起对系统进行验证并且潜在的共识者的数量减少。
不过,在不给新矿工造成负担的技术成本和不会赶走新矿工的可用系统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应该小心为好。
在PoW系统中,目前的奖励不会影响未来的奖励,因为能否实现PoW是一个外部因素。这就是使PoW系统“去许可化”的原因 - 它们的共识机制不是封闭体系,需要外部因素(以电力和'工作'的形式)。
对于DPoS系统,它们的奖励结构与PoW相比有很大不同。在许多DPoS系统中,代币供应量不是固定的,而是通胀的。
这意味着目前的奖励实际上会影响未来的奖励。如果我们用对共识产生更多影响力的奖励来给予那些为共识负责的参与者,那么,从长远来看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会受到影响。
在热炒Staking Economy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PoW矿池集中化所产生的威胁:比特币和以太坊背后都有隐形权力结构,两个系统的区块链中都只有20个不到的挖矿团队,比特币和以太坊50%以上的哈希率分别在前四大矿工和前三大矿工手中。
这意味着在比特币系统中,前三大矿工一旦携起手来,将在系统中占据50%以上的算力,对比特币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而同样的阴影又笼罩在了所有采用PoS机制的项目上。
当然,面对这种趋势,项目方也在积极应对。
和PoW采取的方式类似,避免矿池所带来风险的方式也是削减矿池在系统的地位和为矿工提供一种独立挖矿的可能。
目前热门的PoS矿池项目Cosmos表示,未来可能引入平衡大节点收益机制来促进去中心化;更多项目则选择降低节点运行的门槛来避免用户将代币抵押给矿池。
总的来说,将PoS矿池包装成Staking Economy依然无法掩盖矿池对去中心化社区进行破坏的本质,而PoS项目本身的确存在运行节点成本过高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接下来PoS项目发展所必须思考的。
去中心化 需要从一而终
更为明智的做法应是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效率与去中心化兼得的问题。
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安全性、高性能和去中心化三者兼容的SHD完备性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UPoS共识机制。
人们创造性地将PoW和DPoS机制改进并结合,形成双稳态共识机制,有效解决“三角不可能”的问题,即安全性、高效性和去中性化的兼容。
整个过程中,双共识机制的运转能有效避免垄断的产生,确保不会出现太大的权益集中方和矿工节点,从而使矿工和权证拥有者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
再者,哪怕在投票中出现占比较大的权证拥有者,该权证拥有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投票人,一种是多个投票账户同一权益人,前者通过引入上凸函数调节其节点选票数量对总量的影响,后者通过博弈论算法使其收益无法覆盖成本并稀释相关收益,以防止系统受到女巫攻击。
不得不说,UPoS机制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其在设计之初就规避了可能由Staking经济带来的中心化风险。
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可以抵抗寡头以及避免垄断的产生的。
最终,让区块链的价值传递成为现实,让大众参与到这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社区,不会只是纸上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