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随着比特币的暴涨,一下子把“区块链”这三个字推向了大众的视野,引燃了数字货币市场。但随着2018年市场逐步转熊,加密货币的暴跌也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了恐惧。
尽管恐惧,但人们还是看见了“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这也催生了很多行业和公司都开始在区块链布局。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到“BAT”这些互联网巨头布局,再到很多初创公司的加入,让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在不同的场景落地。
但很多的小伙伴觉得,一些项目也发行了数字货币,但迟迟没有上线交易所,并不能完成变现,对项目就产生了“怀疑”。这样的怀疑,在微信群、QQ群很容易得到蔓延和扩大,很多项目方,也背上了不少的“咒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区块链项目发了币为什么不上交易所。
发币不上交易所是“耍流氓”吗?
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世界中不置可否的“王者”,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其实并没有看见起具体运用的价值,更关注的是其价格的波动,在波动中低买高卖获得资金的增值,曾经有人调查,大约76%的比特币持有者,并没有读过比特币白皮书,至于什么是点对点金融交易,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在2018年,内容平台的出现是比较频繁的,很多项目刚刚出来,就有一群人簇拥而至,忙碌的去拉新人注册、忙碌的在平台上发布文章、忙碌的找“队友”抱团……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在众多平台的历史经验告诉大家,这些做法是玩转内容平台最有效方法。
但不幸的是,这些项目诞生于熊市之初,就好像一个在巴格达新生的婴儿,从出生就面临着外界的恐怖。注定在这样的坏境下成长。于是,用户越薅越多的“币”和项目方不上交易所的矛盾就变得凸显,然后项目的微信群、QQ群、电报群等地方,骂声就此起彼伏的展开了。
但事实是,项目方有这自己的打算,特别是在熊市这样的大坏境,更需要让自己先存活,再发展。存活就需要开源节流,而开源节流本身就和急于变现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矛盾是天然存在的,只要项目方并没有打着发币的幌子招摇撞骗,还不能把它归为“耍流氓”的序列中来。
说说“开源节流”
前段时间,很多交易所开始人员裁剪,这本身就是一种节流,只是这样的节流方式,和普通的大众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利益关系,于是,对这样的节流的方式,大部分人都表示理解。
“发币不上所”其实也是一种节流。如果大家对发币这个事情本身有一定了解的话,大家可能会非常的清楚,发币本身是成本非常低的事情,但一个新发的数字货币,让他流通,就有很多的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要完成“上所”这个步骤。上交易所,也是项目方“被割”的第一刀,第一刀割下去,几百万的开支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样的坏境下,几百万的支出,并不能给项目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相反弊端重重,那作为项目方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隐忍”。这样的隐忍,也不会导致资金的浪费,不浪费本身就是节流。
“砸盘”真的很吓人吗?
很多时候,大家在讨论某个项目方迟迟不上交易所,是因为害怕“砸盘”。好像也对,但一个项目最大的制约不是“用户”砸盘这个事情。任何项目都会面对,特别是初生的项目,更容易赚到“短平快”的钱,是一个投资老手都知道的事情,难道做项目的就不知道?它不仅知道,还比大家更清楚。清楚到在他构思项目的时候,就已经会考虑这个因素,但在项目构思之后,义无反顾的成立了项目,那就说明,“砸盘”这个事情,并不会让项目方感到“绝对的恐惧”。
那项目方最恐惧的事情是什么呢?项目方真正恐惧的事情是“没钱”,商业一点的说法叫做“没拉到风投”。
现在大家就应该知道为什么一些项目方发币却迟迟不上交易所了吧?没有拉到风投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有就是,就算有小资金的风投,项目方将面临被割的第二刀,风投公司得割点肉回去吧?别人给你投资就是想赚钱,当然风投的公司也想赚点块钱。投资500W,总要分点代币吧,合适的时候,风投公司的砸盘,那才是项目放不可承受之痛啊。
结语
虽然现在数字货币市场还未解冻,交易量持续低迷。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更适合让区块链技术本身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行情、资金的制约,被迫让大部分项目方走一条低成本布局的路。所以,上交易所这个事情,对于项目方来说,真的是“时机未到”。但是,在下一个牛市的时候,现在的区块链布道者,一定会有不少的优质的项目会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