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5G商用、杭州城市大脑、云计算之城……眼下,杭州正积极推进“六新”行动,作为“六新”之一的新基建也正如火如荼开展。
新基建浪潮下,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新旧动能转换之间,百业待“新”之下,如何保证数据在使用中安全高效、不被篡改?
此时,区块链技术以其可追溯、公开透明的特征,成为了新基建中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底层技术。今年4月20日,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共同纳入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
新经济呼唤新职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基建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大幅上升,在新基建相关人才需求中,区块链行业的人才需求增长67%,为新基建行业最高。同时,杭州成为对新基建“最敏感”的城市,相关人才需求增长28%,稳居全国第一。
人才需求上涨的同时,区块链职业也受到官方认可。今年7月,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9个新职业,其中区块链独占2席,分别为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和区块链应用操作员。
1.这是一场与未来的“链”爱 让你我在互联网上彼此无条件信任
上午九点,李磊来到工位,泡上一杯茶,打开双屏电脑,敲下一行代码,开始一天的工作。
李磊是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象区块链)联盟链研发工程师。今年7月,他的工作和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一起被人社部等多部门“官宣”为新职业。这两项新职业可以理解为从事区块链架构设计、底层设计、系统应用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4年前,李磊还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安卓开发工程师。没有任何区块链技术背景的他,在逛技术论坛时,被这项有意思、有挑战的技术吸引了。
“区块链要说起来,也没那么复杂,它的本质是构建一个互联网上的信任制度。”聊到区块链,不爱说话的李磊突然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要创造的信任体系,就是让账本上的每一笔交易可查、可追溯,不可更改,安全可靠,为的就是让你我在互联网上彼此无条件信任。”
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加密算法……刚工作时,为了能迅速了解区块链,李磊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有不少技术语言还是英文,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他坦言,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没有现成的可参照体系,只能反复推倒重来。常人眼里既枯燥又“烧脑”的工作,对他来说,却是一场与未来的“链”爱。
入行4年,李磊愈发看好区块链的前景。自己从事的职业能受到官方认可、被大众了解,也让他更加坚定当年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李磊任职的云象区块链也从一支10余人的浙江大学实验室创业团队成长为一家近300人的区块链领军企业,已连续两年跻身杭州“准独角兽”企业榜单。
2.80万年薪难觅技术人才 杭城区块链人才需求旺盛,供给增长滞后
“非常缺人!疫情影响之下,公司招聘需求不降反升。尤其上半年,公司连中4个大项目,还缺80多名技术人才,有合适的小伙伴帮忙推荐一下哦!”采访现场,云象区块链人事主管徐爽顺势打起了“广告”。
为了物色人才,从事区块链招聘4年多来,徐爽的通讯录里保存了200多位从各大招聘平台、技术论坛里收集的人才,俨然成了一个区块链小型“人才库”。
而徐爽的心声,正是近年来区块链人才招聘需求旺盛的缩影。除了初创型企业,近年来,阿里巴巴、浙大网新、连连支付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入局“抢人大战”。蚂蚁区块链HR刘畅告诉记者,过去三年校招力度不断加大,不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还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高校的“海归”。
但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迅猛增长的人才需求,区块链人才供应明显滞后。全球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曾预测,未来5年,中国区块链人才缺口将超75万,全球缺口500万。
对此,杭州名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敏跃深有体会。据他透露,2018年起,公司不断收到区块链人才“猎聘”需求,以金融、农业、工业互联网等行业为主,主要招聘从业5年以上的资深工程师,年薪动辄50万元起,有些甚至开到了80万。但重金之下,符合要求的人才少之又少。
时至今日,区块链人才供需“错位”还在继续。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教授告诉记者:“今年新增很多国家级项目,因此对区块链研究型人才、底层开发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显上涨。但目前合格的存量人才仅占需求的不到10%。”
3.杭州有培养区块链人才的天然土壤 引才应充分发挥政策和产业优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尤其当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有望在各个应用场景落地,技术人才无疑成为城市和企业抢占先机的关键。在此形势下,锚定“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该如何厚植引才育才沃土?
“虽然区块链人才普遍短缺,但杭州有着培养区块链人才的天然优势。”沈敏跃分析说:“目前来看,互联网及软件行业与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相呼应,区块链存量人才也主要来自这两大行业。而杭州有大量互联网公司,技术氛围浓厚,人才经过技术公司的洗礼,为转行做区块链打好了基础。”
除了人才优势,杭州区块链行业还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早在2017年,杭州已下好“先手棋”——第一个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全国首个区块链产业园;成立全国首个百亿人民币规模的区块链创新基金等。
政策风向之下,杭州区块链企业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在杭注册的区块链企业达1611家,较2010年增长1440家。企业涉及区块链各个环节,已形成较完整的生态,为杭州吸纳就业、引育区块链人才提供了良好“土壤”。
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杭州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据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智库专家张旭光介绍,在政府层面,杭州在互联网法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数字政府3.0等平台尝试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数据溯源与可信机制;在企业层面,以蚂蚁科技为例,蚂蚁链已实现解决了50多个场景的信用难题。
“当前,杭州在区块链人才输出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也同样离不开高校支持。”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帅博士分析,在区块链的系统教学上,浙江大学于2018年已面向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区块链课程,同时出版了多本区块链专著与教材,致力于培养区块链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培养周期长、专业要求高、心态忌浮躁 新职业呼唤职业培训和高校专业建设
有行业前景,有企业需求,又有高薪待遇,但区块链人才供给仍严重不足,且缺口有扩大趋势。“这与区块链人才存量少,人才培养周期长有很大关系。”浙江数秦科技有限公司CEO俞学劢说。
“事实上,区块链人才招募难并非技术门槛高,而是同时拥有复合型技术知识和实际开发经验的存量人才有限。”俞学劢分析,相关技术从业者要懂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体系架构、编译原理、密码学等,若要和具体行业结合,还要有一定行业知识,难度更上一层。此外,区块链技术日新月异,还需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
不仅如此,求职者的心态也很关键。俞学劢坦言:“行业泡沫刚刚褪去,底层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愿意从事偏长线研发技术的人才较少,需要人才沉得下心。”
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在张旭光看来,区块链人才培育还应从高校源头做起,尽快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跟上区块链人才培养需求。他建议:“理工科大学本科教育应在全校设置区块链选修课,尤其和信息技术、软件、自控、大数据等相关的院系和专业,可以更多地开设区块链研究生专业或课程,为培育高端和底层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供需错位之下,加强区块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随着今年年初“区块链工程”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以及从业者受到官方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申请增设区块链专业,区块链人才培养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33所大学开设区块链专业,预计3-4年后将有相关专业毕业生走进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