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 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发布了一篇题为 《Flaws in Bitcoin make a lasting revival unlikely》(比特币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来持久复苏)的文章。文章的匿名作者以当前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为依据进行展开论述。
原文标题:《What?《经济学人》发文,称比特币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来持久复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近的加密货币经济繁荣和萧条让人联想到过去的金融狂热
2018 年 7 月,伦敦地铁上出现了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Corner 发布的一则购买比特币的广告,海报中说道「BE MORE BRENDA:Brenda bought bitcoin in under 10 minutes (Brenda 在 10 分钟之内就买到了比特币)。」海报中的主角是一位穿着富态、神情愉悦的退休老奶奶 Brenda,她在十分钟内就买到了比特币。在这则广告发布时,比特币的价格已经下跌到了 7,000 美元,而 6 个月之前的比特币价格接近 20,000 美元。但是当前的比特币价格却在 4,000 美元左右。
CoinCorner 在伦敦地铁上的广告
以前,当比特币价格一路飙升的时候,巴克莱 (Barclays) 和高盛 (Goldman Sachs) 等大型金融机构曾考虑开设加密货币交易柜台;经纪商也曾满怀兴奋地向客户发送着电子邮件;全球领先的衍生品交易所之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也推出了一种比特币期货合约。数百种山寨加密货币也大幅增长,其中一些加密货币的表现远远超过比特币本身,比如 Ripple 在 2017 年增长了 36,000%。
相应地,之后到来的萧条期也相当残酷。那些在价格高点附近买入加密资产的人,其资产经历了全球最差的一次资产表现。诸多加密货币初创公司解雇员工,银行搁置了他们的加密货币产品。2019 年 3 月 14 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表示将很快停止提供比特币期货。最近,比特币矿商 Bitmain 的 IPO 申请计划也因失效而落空。(矿商使用大量的专业计算机来维护某条加密货币区块链 —— 一个分布式交易数据库,并通过这种方式来铸造新币获得报酬)。
比特币价格趋势图
比特币价格泡沫从膨胀到破裂的速度之快,让人不禁将其与过去的金融狂热相提并论,比如 1636 年至 1637 年的荷兰郁金香热潮,以及 1720 年伦敦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的兴衰。加密货币的狂热者们喜欢将其与上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相比,这是一种更为恭维的比较。他们认为,尽管存在泡沫,但仍有一些可行的企业走出了那段时期。但加密货币的惨败暴露了三个深层次的相关问题:真实加密货币活动的程度被严重夸大;该技术的扩展性不足;欺诈现象也时有发生。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加密货币活动被夸大的问题。在加密货币发明 10 年后的今天,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商品和服务仍然是一种小群体消遣方式。比特币是最初但是的加密货币,现在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加密货币。今年 1 月,加密货币公司 Satoshi Capital Research 宣布,2018 年比特币交易总额达到 3.3 万亿美元,是 PayPal 交易量的六倍多。但是,比特币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高级经济师 Kim Grauer 表示,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重复计算,主要与比特币处理兑换的方式有关。
Grauer 估计,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比特币是用于购物。约 24 亿美元的比特币流向了为企业提供支付服务的商业服务提供商,相比于 2017 年中国两款支付应用支付宝(Alipay) 和微信 Pay 的交易额达到 15 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微不足道的。销售被盗信用卡信息、娱乐药品、廉价药品等的「暗网」市场的比特币交易量为 6.05 亿美元,博彩网站规模为 8.57 亿美元。其余大部分交易量与比特币投机有关。
即使对于比特币投机者来说,该领域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红火。「虚假交易」(Wash trading)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交易方式,即交易员相互买卖(或自己买卖),以制造交易量的假象。2019 年 3 月 20 日,比特币基金管理公司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向美国金融监管机构 SEC (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分析了 81 家加密货币交易所。该公司估计,95% 的比特币交易量可能是人为的。当前,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比特币价格操纵的指控。
第二个问题是,该技术过于笨重,很难大规模进行扩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计算机科学家 Nicholas Weaver 表示,加密货币不太可能获得大规模采用。与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不同,加密货币的目的是带来全新的金融体系,而不是现有金融系统的扩展。但加密货币带有严重的设计缺陷。
比特币的匿名创造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希望比特币能够抵抗专制政府和银行的控制。因此,交易记录不是集中保存的,而是广播给所有用户。平均每十分钟就会有一批新的比特币发行。这限制了比特币网络每秒只能处理大约 7 笔交易(相比之下,Visa 每秒可以处理数万个事务)。2017 年,随着加密货币泡沫的膨胀,网络变得阻塞。为了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在某一时间,用户曾需要为每笔交易支付 50 美元你的交易费给矿工。
此外,比特币的设计是只能创造 2100 万枚比特币,这使得比特币与生俱来带有具有通货紧缩性。挖矿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整的彩票,参与者通过竞争来购买彩票。在比特币挖矿行业的鼎盛时期,其耗电量被认为与爱尔兰全年的用电量相当(如今,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仅与罗马尼亚相当)。
最后一个问题是欺诈。加密货币交易是不可逆转的,这对骗子来说是件好事。在这一领域中,庞氏骗局很常见。加密货币交易所经常倒闭或遭到黑客攻击。今年 2 月,加拿大证券交易所 Quadrigacx 申请破产,申请文件中称其创始人 Gerard Cotton 去世时,公司损失了 1.65 亿美元的存款,因为只有 Gerard 知道保护 Quadrigacx 存款的加密密钥。但在 3 月 1 日,负责处理该破产案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Ernst & Young) 表示,在 Gerard 去世的日期之前,这些存款地址似乎已经空了至少 8 个月。
什么时候涨到买得起兰博基尼?
当前人们正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比特币爱好者正在测试一个名为「闪电网络」 (Lightning Network) 的扩展方案,该方案试图通过将许多交易从比特币区块链转移至链下,以此来加快交易速度。价格锚定某种资产的稳定币被认为是一种规避投机风险的方式,但承诺再一次与现实不符:2019 年 3 月 14 日,Tether (USDT)这种最受欢迎的稳定币 (流通中的 USDT 价值达到 20 亿美元) 承认 USDT 并不是完全由美元支持。
大多数爱好者只是希望加密货币价格将会再次开始上涨。2017 年,之前通过杀毒软件赚钱的加密货币爱好者 John McAfee 公开表示,如果比特币在 2020 年价值不到 100 万美元,他将在电视上直播吃掉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2019 年 3 月 20 日,他在推特上表示,输掉这场赌博「从数学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去年推特创始人 Jack Dorsey 曾表示,他认为比特币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的「单一货币」。当前,Facebook 正在进行某种加密货币项目。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和权威人士对加密货币价格将很快上涨给出了乐观的保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 Nicholas Weaver 对此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太可能上涨的。他表示,加密货币领域经历的非常明显的繁荣和萧条,以及监管机构更多的关注,可能已经削减了这一领域的参与人数。
但支持者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并将泡沫破裂后的时期称为「加密货币冬天 (crypto winter)」。人们有意将其与人工智能(AI)进行类比:当人工智能经历了过渡炒作之后,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也出现了「人工智能冬天 (AI winters)」。这意味着,支持者们相信,总有一天夏天会回来。
以上是《经济学人》发布的《比特币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来持久复苏》一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匿名作者以一个身处加密货币领域之外的身份,指出了当前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比特币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实际交易量被夸大、技术扩展性不足、欺诈问题),并因此得出比特币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来持久复苏的结论。
Bitwise 公司提交给 SEC 的报告中指出了 2018 年的比特币交易量,有 95% 为虚假交易量,且美国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占据了全球比特币交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认为比特币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受监管状态的。但《经济学人》的文章显然只看到了虚假交易量这一表明问题,片面地得出比特币交易量不能与传统金融体系相比较的结论,并没有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一研究发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扩展性问题一直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广受讨论和诟病,《经济学人》的文章也抓住了这一问题。尽管文章中提及了闪电网络这一比特币链下扩展技术,可是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并没有探讨该技术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未来的潜力,而是迅速地接入下一个话题——稳定币。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当前的比特币网络远无法与 Visa 等传统金融体系一较高下,但有多少人曾料想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能达到当前的规模?至于比特币内在的通货紧缩性,其实中本聪在创立之初便已想到了这个问题,即每一枚比特币都可以分割成最小 0.00000001 BTC。
再来说一下欺诈问题和疯狂投机现象。文章中提到人们倾向于将加密货币泡沫与上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进行类比,但文章的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恭维的」比较。我们知道,上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技术曾引发了股市泡沫,当时任何一家「.com」公司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这与之前的 ICO 泡沫非常相似,欺诈问题和疯狂投机都是伴随着新兴革命性技术的产生而带来的现象,也是技术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如果将加密货币泡沫与互联网泡沫进行比较看成是「恭维的」,那似乎存在「事后诸葛亮」的嫌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互联网技术是成功的,互联网泡沫结束之后迎来的是该技术的实质性发展和影响。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是否也会如此?加密货币泡沫之后的复苏是否会像这位匿名作者所说的一样难以持久?显然,过早地作出悲观的论断并不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