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理性看待区块链,提高风险意识!
无论区块链还是电商,寒冬回归价值才是核心
首页 > 币界资讯 > 区块链知识 2019-04-09 15:02:05
币界网报道:

PPTV 创始人姚欣于 4 月 3 日在「大湾区 High Tech 沙龙」分享在资本市场寒冬,创业与投资心法。本文干货颇多,姚欣从当前市场上融资的模式、亚马逊未来的市值、数字货币市场出发,帮助作为投资者与学习者的我们去理解投资这件事。姚欣认为,在资本寒冬期,创业者最该关注的应当是价值。

原文标题:《PPTV 创始人姚欣:资本寒冬,需要回归生意的本质,创业与投资最应该关注的是价值》
作者:姚欣,PPTV 创始人
文章来源:公众号 湾区通讯社

无论区块链还是电商,寒冬回归价值才是核心姚欣,PPTV 创始人

PPTV 创始人姚欣 精彩观点:

融资「两边翘效应」明显,B、C 轮企业受资本寒冬影响大。Pre-IPO 与早期融资(天使、A 轮)还好,Pre-IPO 投资期不长,只要够 PE 的利差就行;早期投资人看 5~10 年后的市场,所以不太受目前市场局面影响。而受大经济环境影响,最受挑战的是 B、C 轮企业。

亚马逊五年后的市值跟电商没有关系,只看 AWS 业务(亚马逊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就有机会奔到万亿市场。AWS 商业模式实在太强悍,业务核心是形成价值飞轮。优秀的企业如果有壁垒,一定是实现了某种价值飞轮,价值实现路径越短,壁垒门槛越高。如果价值实现路径越长,需要整合的产业环境,产业要素越多。所以不要用传统的 PE 模型来评估亚马逊估值,不要用简单的营收和利润来看,要去看亚马逊对于整个产业的价值贡献。

数字货币绝对是疯狂投机市场,99% 是泡沫的市场,但里面也有价值,抓到价值,你会比别人安全很多。EOS、TRX 仅靠博彩应用,其实用户量没多大,但是支撑起差不多十几亿美金市值。你可能瞧不起这样的应用,但我们看了太多区块链项目,宣称绝对是下一代公链、首席科学家是图灵奖得主的学生,其实都没用,贩卖所谓黑科技的基本没用,黑科技有多少能落地?做选择,无论是跳槽、创业、投资,都要关注价值。

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学习时完全可以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多听听脑洞大开的想法,多去体验,多去学习,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先去否定它。但如果要创业,要拿自己的钱砸进去,做这些决策时,最重要的是,回到你积累 1 千至 1 万小时的能力圈。过去几年我也投了很多超出自己能力的项目,因为人们总会觉得看不到的风景是最美的。

今天的科技创新还在泡沫期,都是我们对于科技的过度想象,需要创业者漫长时间投入。科技的成熟度没有大家的想象速度走的这么快,到今天为止,人工智能依然处在弱人工智能。我们甚至今天连深度学习的原理是什么都没搞明白,没办法用数学公式解释清楚,只能是大数据上的概率和经验的结合。而想象中的科技创新能够到来,可能需要我们 10 年、20 年,甚至是整个职业生涯做投入。

投资需要我们用人生的时间去学习,成为行家,去换得真正有确定性的投资回报。科技产业没有我们想的发展那么快,但是当你回顾时,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用巴菲特的话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找一条足够长的赛道,足够确定性的赛道,同时让自己不断的迭代,积累 1 百、1 千、1 万个小时,成为行家。

PPTV 创始人姚欣 详细纪要:

2018 年从源头开始发生了资金紧张,下半年超过半数人民币 VC 没有融到钱。人民币基金的暴起暴跌给市场带来很大影响,很多公司开始搭建 VIE 结构,对未来 3~5 年创业投资会带来中长期影响。

2019 年资本寒冬大概率不会停止,2020 年还待观察。一个趋势性的改变想要调整不容易,即便科创板开板,创业者也不应该太乐观,不要太关注短期资本市场的起伏,而要关注项目的长期价值。

各阶段的融资策略是什么?现在资本市场基本掉回到 2014 年水平。并不是市场没钱,而是投资人对估值更加务实。

无论区块链还是电商,寒冬回归价值才是核心

融资的两边翘效应:Pre-IPO 与早期融资(天使、A 轮)还好,Pre-IPO 投资期不会长,只要有 PE 的利差就可以;早期投资人看 5~10 年后的市场,所以不太受目前市场局面影响。

而受整个大经济环境的影响,最受挑战的是 B、C 轮的企业。天助自助者,创业者对当前的现状需要有清晰的了解,需要回归做生意的本质。

在寒冬期创业者最应该关注的就是两个字,价值。

640 (1).jpeg

过去三年,因为资本市场的浮躁,诞生太多的创富神话,比如 ofo 和摩拜,当时市场都觉得烧钱理所当然,先做大再做强。to B、to C 的企业干不过 to VC 的企业,后来升级版的 to VC 叫 to AT (to 阿里腾讯)。2017 年,阿里腾讯在一级市场撒出去的钱,超过所有 VC 投资之和。受资本市引导,就出现了对价值定义的错位。

这两年,所有的创业者应该回归到认可什么是你的企业价值。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2007 年,PPTV 估值达到 1 亿美金,当时用户量高速增长,一年翻 5 到 10 倍;到 2008 年初,已经有 1.5 亿用户,换算下来每个用户不到 1 美金;而到 C 轮融资,最后估值 4,000 万美金,是上一轮打对折,后来磕磕绊绊连融带借,凑了 1,400 万投进来,估值打对折还再稀释 20%,而且我主动放弃 CEO 的位置,从外面请 CEO 过来,真的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当时在 2006~2008 年资本市场的概念是什么?我去看电影《大空头》特别有感受。硅谷资本市场告诉我们最佳的战略是什么?叫做 get big faster,做大做强做快,简单讲就是跑马圈地,最看重的指标是用户量。当时 Facebook、Google 都是这样,用户量大就行。至于挣钱,一轮一轮投资人都会给钱,最后不挣钱都能卖掉,这就是典型的资本市场要崩盘的前期症状。

前两年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扭曲的,扭曲带来什么?带来的是投资人、创业者价值观扭曲。现在需要很痛苦的修复过程,或者说回到真正的价值,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虽然不是创业公司的例子,但更有说服力一些。过去一年,我特别关注 2 个领域里 2 家代表性企业。第一个是 AWS (亚马逊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我觉得应该是目前全球最成功、最伟大的云计算公司。一个企业,市场规模如果能占领整个市场的 20%,就属于市场的 super killer (超级杀手);如果占 40%,就是 dominator (统治者);如果能占领市场 50% 以上,就是 God (神)。曾经有这样的 God,比如当年的百度,还有大疆,占整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70% 的市场份额,这都是 God。但云市场非常难打,而去年亚马逊占据全球 51% 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亚马逊能够跟对手拉开差距?核心在哪里?亚马逊如何创造价值壁垒?

640 (2).jpeg

其实亚马逊五年后的市值跟电商没关系,只看 AWS 业务,就有机会奔到万亿市场。为什么这样讲?它的商业模式实在太强悍,AWS 业务的核心是形成价值飞轮。

640 (3).jpeg

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有壁垒,一定是实现了某种价值飞轮。价值实现路径越短,壁垒的门槛越高。如果价值实现路径越长,需要去整合的产业环境,产业要素越多。今天的亚马逊很有趣,亚马逊的销售目标是什么?是明年从客户身上挣的钱比今年少,这是有点反常的,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亚马逊说这就是我们的信仰,看亚马逊财报关键词,有个关键词叫 reduce,不是自己减少,是帮助客户减少多少人工,帮客户减少多少时间投入,帮客户减少多少成本投入。他们内部定的指标是,每年让客户减少 20% 单位存储成本,所以客户愿意放弃更多自己的服务,挪到 AWS 云上。与小米很类似,小米限制硬件净利率 5%,把自己压榨到死,同时让所有其他竞争对手死去,这是它的基本策略。

AWS 的飞轮是指,服务降价带来更多客户,更多人使用,带来更高使用率,从而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可以获得更好的谈判议价能力,从而获得最低的成本与最大的规模效益,带来更低的价格,符合亚马逊财务特征,永远做不赚钱的公司。

640 (4).jpeg

所以不要用传统的 PE 模型来评估亚马逊估值,不要用简单的营收与利润来看,要看对于整个产业的价值贡献。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目前 51% 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亚马逊向今天地球上数字世界 51% 的人收税,它的本质是税务局。一个公司当它价值的壁垒足够高时,其实已经跳脱传统估值模型。

今天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什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对其所在产业链、所在的行业,提供了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或者说改造、影响、改变了产业链多少。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数字货币。下面这张图显示 2018 年 1 月是市场高点,整个数字货币市场规模加起来 7,500 亿美金,而到 2018 年底,基本上已经掉到近 1,400 亿左右,市值蒸发 80% 以上。这是看全局,如果看细分币种,最后活下来并占据 80% 市值的基本上就 4 个,包括 BTC 比特币、ETH 以太币、EOS 柚子币、XRP 瑞波币。

坦白讲,去年 3、4 月份,我觉得是国内 VC 圈在判断是否进入区块链领域最忐忑的时候,有些 VC 反应慢点,结果过 3 个月再看,发现好幸运,幸好没进去;当然有些 VC 很猛冲进去开始投,然后短时间账面业绩非常丰厚,但到年底已经没法活了,Token Fund 大概是 VC 领域生存周期最短的。

640 (5).jpeg

去年 11 月,我去了趟硅谷,我也跟硅谷的一些一线基金交流,突然发现最后有 2 个币火起来了。这 2 个币在上半年,我们普遍认为是最空气的 2 个,结果到了年末居然很火,就是 EOS 与 TRX 波场币。

EOS 怎么成功的?靠博彩。EOS 大概在 80 天时间里,总共涌入近 80 亿人民币的买单,大概 15 亿美金的购买力,而且是自然增长,不是炒币,是因为有些人需要使用某个应用(DAPP)而买入 EOS,最典型的就是赌博应用。在线上用 EOS 结算,的确结算效率、手续费都非常好,所以 EOS 和 TRX 仅靠博彩应用,其实用户量没多大,但能支撑起差不多十几亿美金市值。

你可能瞧不起这样的应用,但我们看了太多区块链项目,项目方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绝对是下一代公链,项目首席科学家是图灵奖得主的学生,其实这些都没用,贩卖所谓的黑科技基本没用,黑科技有多少能落地?

640 (6).jpeg

所以各位即使投这种所谓的高风险资产,要想想他是不是真正有价值,不要被概念、被名人站台忽悠。数字货币绝对是疯狂投机市场,99% 是泡沫的市场,但里面也有价值,抓到价值,你会比别人安全很多。我们做选择,无论是跳槽、创业、投资,都要关注价值。

总结去年的心得,大家千万不要被过去 2、3 年时间浮躁的资本市场的价格影响,那些都是浮云。今天还得回归到商业价值,回归到商业本质,回归到企业的现金流,回归到盈利状况,回归到应用,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上面承载什么样有价值的业务。

640 (7).jpeg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创业需要颠覆式创新,我在 AI 创业营也有这门课程。结合我自己创业与投资来看,就是形成差异化。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科技创业的企业讲,技术很牛,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技术,或者技术特性比别人好百分之多少。但今天真正差异化的企业,并不是靠技术,一定是从产品、模式、组织,甚至财务指标全面差异化。

今天要做差异化,没那么容易。拿小米上市举例,记得雷军专门在武大作了个演讲,说上市之后,要保持硬件净利率只有 5%。大家觉得这个人又在吹牛,都是上市公司了,控制净利润在一级市场说说就算了,二级市场还这样说,很多人都说这人肯定很虚伪。但其实这件事情根本不是要在股市上做宣传,其核心是什么?是想清楚自己的战略差异化,为什么呢?

小米未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都知道 2016 年雷军匆匆上阵,自己顶上去,干掉两个联合创始人。小米手机当时成长遇到门槛,最后提出 2 个策略,第一推高端机,第二出海走印度,然后勉强维持。但其实已经遇到诸多狙击,无论是 OPPO、vivo,还是华为。坦白讲,如果仅靠手机,或者硬件售卖,无法支撑它的市值。

上市之后,如果还能持续得到价值增长,小米必须重新做回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跟手机公司商业模式差别什么?互联公司营收是持续稳定的,互联网公司最核心是靠运营,靠增值服务带来持续营收,而不是靠毛利。坦白讲,小米跟其他所有的手机厂商最大的差异,我认为,如果有一天小米能做到不要手机业务,小米手机的软件系统和服务跑在华为、苹果手机上,这才是最牛逼的,那还是可以买进股票,并持续追加的。

小米遇到上市后的巨大挑战,就是能不能从售卖产品的公司转为互联网运营公司,对他而言,再增加售卖收入与利润没有任何意义。它必须大幅增加增值服务、运营带来的收入,这才叫差异化。其实做战略做差异化,要做的是减法,要做明显的区隔,而不能只是我比你便宜 30%,出货量比你多 20%,这都没有意义。

第三个总结是针对能力圈的,我自己复盘了近三年,我们其实 miss 掉很多赛道,比如说滴滴、ofo、摩拜,以及人工智能独角兽都 miss 掉。对我个人而言,我 miss 掉快手,或者说短视频、直播赛道。大家都知道,当年我是做直播起家的,但在整个短视频赛道里,这波创业者没有一个是从优酷、爱奇艺、腾讯、PPTV、PPS 里面出来的。投资人有明显的灯下黑,创业者也有自己的灯下黑,为什么?我会不会还在 miss 掉一些重要的东西?

所以今天送给在座各位一句话,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640 (8).jpeg

以我个人亲身经历而言,到 2013、2014 年,我在视频行业做了十年时间,所有能想的招,我们都已经试过了,我们当年从一堆创业公司里面杀出重围融了六轮,然后去面对像新浪、搜狐,甚至腾讯这样的竞争对手,打了 7、8 年,最后到 2011 年,我们找孙正义,单笔融了 2.5 亿美金,然后去跟百度、阿里、腾讯打仗,又打了 3 年,到 2013 年卖掉公司的时候,几乎快弹尽粮绝。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仗,很痛苦,因为公司全年总收入比不上爱奇艺一个部门的推广预算,绞尽脑汁用尽智慧,甚至用尽诡计都无法赢的仗,就是巨头的赛道。

但这恰恰就是我的盲区,后来我反思,2014~2016 年,有很多短视频创业者当时找到我,但我自己陷入到自我封闭的盲区。今天抖音所用的带宽规模,已经跟爱奇艺、优酷是一个级别。我们这些视频网站干了十年时间,做到这个级别,别人两年半就完成了,无法想象。而且从增速上看,今天的视频网站平均增速 20%~30%,而抖音还在保持高速增长,当时完全无法想象。实际上,我们在 2012 年,内部就做了个类似于抖音的创新产品,当时做到 100 个用户,就被我掐掉了,其实这就是灯下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舒适区会局限我们对事物的思考,因为我们总用原来的视角去思考。后来我发现视频行业,过去 3、4 年,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用户体验上 1 个非常细节的变化,从横屏到竖屏。

为什么抖音是极短的视频,因为符合用户快速消费习惯,以前是今日头条,用信息流,现在抖音用短视频流。抖音用户人均在线时间超过 1 个小时,也就意味着每人每天要看 100 多个短视频。技术架构上也需要彻底调整,以前视频需要缓冲时间,现在几乎没缓冲,永远不需要等待。

背后都是足够差异化。所以看似都是做视频,但价值网已经完全改变。

视频网站都放贴片广告,最早的始作俑者就是 PPTV。因为我们当年是 P to P 直播点播,P to P 技术做不到快速启动,前面需要有缓冲 3~5 秒。我们为了掩盖缓冲时间,就放段广告,同时在后台赶快启动。后来就被大家学成一种商业模式了,广告主也觉得蛮好的,然后用户被强制习惯了。所以我说视频网站的会员服务,是史上最没用的会员,先给你创造一个麻烦,再帮你去掉,这真的是重视用户体验么?所以这种事情做不长做不大。

第二点就是在能力圈内行动。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行动,两件事一定要分开。

今天咱们聚在一起纯粹为学习,这个时候,我觉得完全可以跳出舒适区,多听听脑洞大开的想法,多体验,多学习,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先去否定它。

学习的宽容度非常高,但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的加工,实践反馈,当你听到爆炸量的信息,对实质性的改变,不会有太大帮助。大家都听说过 1 万小时定律,真正要成为某个领域里的专家,经历 1 万个小时投入,才意味着你熟练了。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今天我们人类信息知识树已经到了极其细分的领域,最新的科技前沿进展,讲到非常细分的领域,没有谁能 3~5 分钟讲得清楚,如果能讲清楚,一定过滤掉了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在某些学习平台上,有大量的信息被过滤掉了,比如讲到最后只讲我是怎么成功的,但没讲这是我事后总结出来的,事先我也不懂。

但如果你要创业,你要拿自己的笔钱砸进去,在做这些决策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决定,是回到你积累的 1 千~1 万小时能力圈,这也是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刚才讲了,过去几年我也投了很多超出自己能力的项目,因为人们总会觉得看不到的风景是最美的。

后来我才发现起来,VC 是个最畏惧风险的行业。真正优秀的一线 VC 在做什么?在做风险评估,首先是评估相应行业赛道的整体趋势与机会在哪?如果他认为行业赛道没戏,创业者给他说再多都没用。VC 对行业懂不懂,有没有 1 万小时的积累与思考,这个很重要。而且回归到所谓的能力圈,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壁垒。

现在创业不像十多年前,十多年前中国的创投市场是寸草不生的市场,是插个什么苗都能结出点果子的市场。所以才有像我们当年这样的学生创业,今天的创业市场早就成了高手过招,任何信息差不会超过一两个月,所有人都很懂打仗,很懂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流通效率、优化节奏,没有什么信息壁垒。你必须是在跟高手过招的前提下,比高手还牛,才有的玩。

创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现在都是 to VC 、to AT 的市场,互联网还有什么大赛道没被巨头关注过,没被了解过,几乎不存在。各位所想过的,几乎都被 VC、被 AT 的战略投资部门,早就关注过,所以一定在你自己最擅长领域里面进场。今天如果大家想做点重要的决定,可以去学习,跳出舒适区思考、碰撞,去激发火花。但是碰撞出的点子如果想变成创业项目,你要想想这句话,为什么是你来?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商业 idea,需要关注 2 大问题。第一,解决哪个产业环境里面的什么痛点问题,称之为 Product & Marketing Fit,就是产品跟市场结合,你是不是恰恰解决了这个场景里面很鲜明的问题。第二,产品跟人之间的关系,就是 Product & Team Fit,为什么是你来?你和你的团队为什么跟这件事的核心要素高度融合?它到底是个技术驱动还是营销驱动的,你之前过去三年五年经历背景,产业环境跟这件事间的结合度有多强?我觉得这是让我们回归价值,回归到落地。

最后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刚才讲了这么多价值,那什么是价值?如何去看待某个市场的价值,如何看科技创新周期,里面的机遇与成长。

我举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价为例,这家公司 1997 年上市,2000 年前后市场泡沫期,从上市价格 4 美元涨到 360 美元,之后价格又掉到 4 美元,涨幅近 100 倍。后来又花了若干年,重回到当年炒作巅峰,走了很长时间,直到 2013 年 10 月 25 号,经历 15 年时间,回到巅峰期价格。当年画的饼,投资者当时的期望,用了 15 年实现。这间公司假设你 2002 年买进,能不能等 15 年?

640 (9).jpeg

再看后面这个增长曲线,如果你在 2013 年买入,大概 300 美金,到 2017 年底超过 2,000 美金,现在应该不止 2,000 美金,短短 5 年时间,再翻七倍,VC 都没有这么好的回报。这其实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科技创新,如果决定做科技创新创业,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

640 (10).jpeg

AI 创业营我们也请很多分享嘉宾,科大讯飞的执行总裁刘庆峰做了个分享。庆峰的分享是,科大讯飞是如何走一条弯曲的直线?为什么是弯曲的直线,他说科技创业者就在走一条弯曲的直线,这条直线是必须一直往前,但是这条直线上要爬坡的难度远超你想象。你可能要在不同的时间点,经过很多次的成长,必须抱着 10 年,乃至更久的态度,去看待科技创新,才能收到回报。但是一旦迈过那个节点,你就会进入全新的阶段。

今天如何去看科技创新?今天的科技创新,坦白的讲,还在泡沫期,大家还在想象期,就像 2016 年,一听到 Alpha Go,马上媒体上,央视上面在炒作,说人工智能机器人要替代人了,然后一做无人驾驶,马上就说出租车司机要失业了,卡车司机要失业,我们要联合斗争,天网要来了。这都是我们对于科技的过度想象,其实科技的成熟度没有大家想象的速度走的这么快,到今天为止,人工智能依然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

我去跟李飞飞跟 Michael Jordon 这些人工智能的前沿人物交流,他们说,我们甚至今天连深度学习的原理都没搞明白,没办法用数学公式解释清楚,只能是大数据上的概率与经验的结合。今天用《三体》里的话讲,我们的基础科学是不是已经被锁定锁死?我不知道,但是坦白讲,我们现在所做所谓的科技创新,其实是在应用层,底层没有大的进步。

所以说今天科技创新跟我们想象中的科技创新还有很大差距。而想象的科技创新能够到来,可能需要我们 10 年、20 年,甚至整个职业生涯做投入,所以如果要进入这个行业,至少要活得够久。我自己从 1994、1995 年开始上网,然后 2004 年创业,我知道整个产业没有我们想的发展那么快,但是当你回顾的时候,会发现时间飞快的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需要用人生的时间去换得真正有确定性的投资回报。

用巴菲特的话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找一条足够长的赛道,足够确定性的赛道,同时让自己不断的迭代积累,一百、一千、一万个小时,成为里面的行家。

640 (11).jpeg

互动环节:

Q:中国 to C 品牌为什么在海外没有形成品牌效应,to B 的公司出海相对成功一些,to C 的公司出海相对不算成功?

A:我也在思考,咱们大家都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我们的舒适区是什么?我们思维的局限在哪里?我们的盲区在哪里?我们下一个十年的机会在哪里?我觉得当前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目前的一个盲区就是全球化机遇。

我觉得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做得很好了,像现代四大发明,我自己的判断是未来 10 年甚至 20 年,全球的互联网市场最重要的玩家就是中国企业与中国创业者,不光是针对大企业,还包括小企业。

为什么这样说,我今年 1 月,差不多花了半个月时间去印尼、印度考察。印度人口比中国还多,经常有人说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因为有充分的人口红利;印尼人口也有 3 个多亿,当我看完之后发现,这两个市场没想的那么好,都有其局限性。我看完之后发现,我更爱国了,中国市场是全球唯一一个,极其统一、基础设施又非常完备、效率还比较高的市场。

在未来的产业链里,很有可能将中国市场作为早期启动,当到了成熟期,未来会走向海外。10 年前、15 年前,我们当时在中国做互联网,在做 PPTV 时,FA 说你做的商业模式应该叫做 B2C 或者 C2C,不是指今天电子商务里的 to B to C,而是 Bring to China 或者 Copy to China。

第一代中国互联网其实全是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那边有 Yahoo 这边有搜狐,那边有 ICQ,这边有 OICQ (QQ),那边有谷歌这边有百度,那时候你要找个自己的美国版复制。当时我们说,我们是中国的 Youtube,中国的 Hulu 等等。但从 2007、2008 年之后,不一样了,几乎听不到这种说法了。中国已经有自己的独特的市场玩法、市场规律、市场特点。

我自己看了一圈发现,刚才说的「两印」市场,市场空间很大,但我不认为当地创业企业有很强的产品,但相反在中国市场被打磨过,已经非常高效的中国企业,甚至是已经沦为二流的部分企业,出海后都具有极强竞争力。

背后原因,第一,中国资本市场势必会成为全球可能仅次于美国的最大资本市场,虽然今天还不够好,但是未来一定有可能。科创板至少迈出了一步,VC 的融资那么多的钱砸下去,人民币 VC 募资额超过全球市场 VC 募资额。第二,在座各位勤奋的中国人,半夜 9 点钟还在这听讲座。第三,是模式创新、科技创新,未来都有机会。

我去印尼走一圈,发现印尼的互联网市场基本被中国公司垄断,印尼三大支付背后就是阿里腾讯的角逐,或者说他们的代理人的角逐。印度的电商基本上就是京东跟阿里的决斗,东南亚都有双 11 电商节了。抖音海外版本 Tick Tok 在印度有 1.5 亿用户,在印尼有 3,000 万用户,还有很多不太为人所知的,比如茄子快传,属于新时代迅雷,在「两印」市场有将近 2 亿用户,已经很成功很成熟了。但这些是在墙内的我们并不知道的,出海企业也开始涉足基础设施建设,阿里云在「两印」市场投入很多。

阿里云业务未来也是非常有前途,阿里云在中国就是 AWS 在世界,阿里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是过半数。这种出海的机遇与成长机会,其实非常难得,今天中国的创业者在未来 5~10 年,一定要把英语练好,有机会一定要去看很多的全球市场。我们把二流、三流模式输出,就能取得很大成功。这件事不是今天才有的,30 年前的日本,20 年前的韩国,就是这样行销全球,才会诞生索尼、三星这样的企业。

国外市场的玩法、规律,跟中国有些不同,但是我们出去很容易。比如像「两印」市场的特点,美国公司、欧洲公司很难理解,就像很多人很难理解北京六环外的生存现状,要知道这些市场人均 GDP 也就大概 3,000~4,000 美金,而中国现在是 9,000 美金,一线城市差不多能到 2 万美金。这些发达国家人均集中在 2.5 万美金,美国等超过 5 万美金。

一个 5 万美金 GDP 的区域产品经理,如何理解 3,000 美金 GDP,不到自身 1/10 的人的需求。所以欧美企业在这些市场只能做金字塔最上面一点点,而中国企业我们现在还有机会,我们还能接地气,能了解到。而本土的创业者,缺乏包括来自资本市场、产业环境、供应链、产业链的支持,所以中国创业者是有机会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投资策略。很多 AI 公司在过去几年,致力做套很牛的算法,但后来发现太薄了,被巨头轻松干掉。今天所有的巨头的 AI 能力都是开放的,随时可以调用,今天 AI 创业不跟行业结合就是死路。

纯 AI 公司,坦白讲,成长空间已经结束,除非今天在进入某些应用、新领域,像区块链、物联网这些。

关于 2019 年的投资策略。第一,一定要看的是科技创新。今天所有的 VC 其实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多 VC 的学习曲线遇到阻碍,科技创新领域有大量的新名词、新概念、新模式,是原有的所谓的互联网经验、产业经验没法复制过来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学习,很多 VC 专门加合伙人,专门负责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看什么,我总结为看三类,第一类叫离钱近,第二类叫变革晚,第三类叫做提升大。离钱近,举个例子,VC 第一看 AI+金融,今天的金融行业,只要有效率提升,商业模式非常清晰明了,离钱近,只要能够用 AI 去解决实际环节的问题,就有可能变成钱,所以很关注 AI 跟金融科技的结合。很多用大数据来进行反欺诈、征信,然后进一步,包括提升基金配置合理性,甚至做量化投资等,里面有大量的 AI 可以创新的机会。

第二个叫做变革晚。今天有些产业我们认为是巨大产业,如果把全球产业算在一起,有几个大产业,比如说能源,这个我也不懂,其实大部分 VC 也看不明白。但 VC 觉得在 to C 领域有重大的产业机遇有 2 个,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

但是在教育和医疗领域,过去 10 年乃至 15 年,产业里面出来的上市公司,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多。教育行业两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规模加起来,占整个 K12 教育行业不到 3% 的份额。在上一波互联网化过程中,教育行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现在大家觉得教育有机会改变,原因是教育跟医疗有共同的特点,叫做优质资源稀缺,你永远想把孩子送到最好的老师那里去,永远希望去看最好的专家号,这是资源稀缺。如何利用科技和人工智能让普通老师、普通医生变成名师、名医,这是技术上的提升。我称这两个产业叫变革慢,因为这两个产业在前面 10 年到 15 年,上市公司数量很少,但接下来应该会爆发。

第三叫做提升大,所谓提升大,一定是体验极致的飞跃,就是今天跟明天这两件事完全不同。举个例子,今天早上我去拜访深圳某个企业,我发现智能家居喊了很多年,1998 年微软提维纳斯计划,那时候就说智能家居。但是那时智能家居根本不智能,smart home 从来没 smart,这个相当于是 2007、2008 年我们说的 smart phone。

前几年我逛 CES,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家居设备都开始尝试着不让你用手动操作。因为语音识别能力大幅提升,语音识别在过去 3 年有质的飞跃,这个飞跃带来的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目前我们看到有些行业领域提升会非常大,带来全新的飞跃,正好跨过企业上升的边缘期。我觉得科技创新是很重要的赛道,但是不去看纯 AI,也看光学仪器,也在看动作追踪、超导磁悬浮等,但更多的是应用领域。

Q:我很认同 VC 很厌恶风险,我发现整个市场上做早期投资的现在越来越少,大家都在往后期投资走。我认为 VC 还是应该追逐风险,因为高风险代表的是高收益,但现在市场的情况恰恰相反,大家都是往后走,签对赌签回购,反正就是把钱放在相对更安稳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可能很多更早期、更有技术特点的项目,应该是可以去尝试的。

A:蓝驰创投的口号是,永远做第一个机构投资人。我们现在每天每月看 BP 的数量还是很满,蓝驰历史上最好回报的时期是 2008 年,基金大概有 8 倍回报。真正优质的基金,是别人疯狂我冷静,别人冷静我疯狂的状态。我觉得现在项目更好谈了,以前谈一半就被抢走了,现在没人抢,可以精挑细选。

Q:小米您怎么看?

A:小米看哪方面?看在业务的话,小米在上市时,列出「铁人三项」模式,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目前小米的业绩支撑还是硬件销售,只是变成了准电商公司,但这条路我觉得在未来一定不是最终之路。

两年前我跟小米的员工交流,我问小米对 AI 怎么看,他们认为 AI 只要应用就行,小米只要去做应用与服务就行。我觉得未来小米会对云业务、AI 业务,甚至系统级服务,都会有一次重新的思考。

其实从内部来看,我觉得他们已经在转变,今天刚刚出的消息,把松果独立,拆分出来的就是 AIOT (AI+IOT)。小米也在尝试,放飞它锁得很紧的生态链企业,真正意识到,应该把这些东西抛掉,真的应该成为数据运营商。如果能走到这一步,我觉得至少还要再迈一个大台阶,还可以再上一个数量级。

我只是说从它的产业打法的定位,因为别说小米,百度也在喊 to B,腾讯也在喊产业互联网,整个传统互联网商业已经结束。未来的科技创新时代,什么是核心商业模式,所有的企业最后都要变成数据运营商,以数据为中心的运营商,这是他们最后的归宿,比如说以 AIOT 为切口,以社交大数据为切口,以产业互联网为切口,数据运营商都是他们未来的归宿。

Q:你怎么看城市运营或者智慧城市产业,现在是政府的方针是「放管服」,就是政府放权,参与管理,更多是提供服务,权力结构或者是以前的利益结构是否会全部被打破?

A:像智慧城市业务,我没有研究细到这种程度,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如果你问我对于 to G 行业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创业者的一个重要的市场。对 VC 来讲,我们也经历了认知拐弯,因为特别对于美元 VC,一开始不太愿意碰非市场化的东西,但今天我觉得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这是存在即合理的事情。

我们也投了做类似于企业楼宇节能降耗等方面的一些公司,但我们并不会太计较它是不是在政策风口,因为我觉得政策风口对大家都一致。

而我更关注的还是回归到价值,解决方案对于客户的痛点是不是切得够深,对产业的思考是不是真正到位,还有就是团队的 match 程度。其实坦白讲我也是一边打一边学,在做 to G 投资后,我总结了七个字,叫「提效降费定价权」。你真的帮助你行业的客户能够省多少钱,当然第一步最好是能够赚多少钱,多赚多少利润;其次是能够在不花多少成本的情况下,能够省多少费用。这是一个关键点,但是还不够,但更重要的是你对客户的影响力与定价权,你能从他省下的 100 万里切多少,我们看了很多企业的数据,它能切到客户 20%,已经不错了;切到 40%,就非常优秀;如果能切到 30%~40%,我就愿意去看,就证明你的服务对客户的确有稀缺性。如果公司是增收型,又能切 40%,这种企业我们会优先选择投资。

我们最后筛选下来就是这些门槛标准,当然这还只是开始,还要去看企业讲的故事,数据运营能力,无论是卖产品还是做项目,能否逐渐提升自己的数据能力,数据能力在你的利润率下滑时,就会成为第二条增长曲线。如果两条增长曲线都很漂亮,前期能挣到钱,能切到客户预算,后期有数据的积累和利用数据的潜在基因,这种公司我觉得未来机会很大。

上一篇: 如何使用blockchain.info区块链浏览器查询比特币交易信息?
下一篇: 比特币已具有网络效应?Multicoin 合伙人 Kyle 认为,目前言之过早
推荐专栏
Boss Wallet Web3 Econom Pass
专注币圈最新资讯
通俗浅显地聊透Web3大事小情
读懂区块链生态与未来,尽在币界网!
热门币种
更多
币种
美元价格
24H涨跌幅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
热搜币种
更多
币种
美元价格
24H涨跌幅
比特币
61065.77 USDT
¥443,636.71
-1.55%
Solana
137.48 USDT
¥998.78
-1.07%
Filecoin
4.3541 USDT
¥31.63
-2.26%
柚子
0.5732 USDT
¥4.16
-0.54%
Curve
0.2952 USDT
¥2.14
-7.26%
Terra Classic
8.191E-5 USDT
¥0.00
-1.57%
Shiba Inu
1.722E-5 USDT
¥0.00
-3.91%
Conflux
0.1564 USDT
¥1.14
-1.57%
狗狗币
0.1223 USDT
¥0.89
-4.15%
dYdX
1.3788 USDT
¥10.02
-1.55%
Arweave
25.8949 USDT
¥188.12
-10.48%
Uniswap
9.3763 USDT
¥68.12
-1.78%
最新快讯
更多
Custodia要求上诉法院指示地区法院撤销对Custodia主账户的拒绝
2024-06-27 11:26:52
Custodia寻求法官撤回授权美联储拒绝其主账户申请的决定
2024-06-27 11:26:52
币界网实时价格午报:PEPE站上0.000012722美元/枚,涨幅达3.03%
2024-06-27 11:23:47
币界网实时价格午报:PEPE站上0.000012696美元/枚,涨幅达3.08%
2024-06-27 11:22:06
Wormhole:W空投申领窗口将于7月4日7:59关闭
2024-06-27 11:16:10
Symbiotic:sUSDe已达质押上限
2024-06-27 11:05:48
全网BTC期权未平仓头寸为209.2亿美元,ETH期权未平仓头寸为92.4亿美元
2024-06-27 11:04:11
下载币界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