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开始,钱包和交易所这两大加密产业的支柱产品就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然而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私钥被盗的事件频频发生。虽然目前市场上所有数字货币钱包在宣传时都会主打“安全”、“便捷”这样的特点,但真正说到防盗性能,还得从钱包的技术角度来剖析。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好好了解一下钱包的存储概念。
HD 钱包
早在2012年,比特币的第32号改进提案 (简称 BIP-32) 中就提出了 「Hierarchical Deterministic Wallets」的概念,国内一般译为「分层确定性钱包」,也会简称为「HD 钱包」。
「HD 钱包包含以树状结构衍生的密钥,使得⽗密钥可以衍生一系列子密钥,每个子密钥又可以衍⽣出一系列孙密钥,以此类推,⽆限衍生。」
——摘自「精通比特币 (第二版)」
简单来说,「HD 钱包」是指用户可以生成无限可使用的比特币地址,并且只需要管理一个「私钥」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首次创建 HD 钱包或者备份钱包时,会产生一串助记词,根据助记词就可以创建种子,种子又可以创建所有的私钥。但有利必有弊,当我们暴露助记词时,也相当于将所有的私钥拱手让人了,你所拥有的数字资产的安全性也归零了。
托管钱包
「托管钱包」顾名思义就是用户把私钥和数字资产委托给其他机构管理,也就是就是通过「中心化」的方式安全管理并保存资产,本质上是与区块链所追求的「去中心化」相背离的。
但托管钱包胜在便捷,存在托管钱包里面的数字货币,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取,而且托管账户之间相互转帐和交易无需手续费和矿工费,交易速度快、手续费低,也不用担心忘记私钥和助记词,资产因个人失误而遗失的风险大大降低。
而最大风险当然就在于这个你将资产托付的第三方是否值得信任。要知道,在传统金融市场的「资产托管」可是要接受监管的,而目前区块链资产的合规「托管」机构却并不太多。
多链钱包
「多链钱包」是指在一个钱包工具中可以管理多条区块链上的资产,这个概念可以算是 HD 钱包的衍生,最初来自于比特币的第44号改进提案 (简称 BIP-44)。现在常见的多链钱包至少会支持 BTC,ETH,EOS。
与多链钱包相对的自然就是「单链钱包」,其专门为某个公链平台设计开发,专业性与针对性强。但随着公链种类日益增多,许多用户会同时持有多条公链的数字资产,使用单链钱包也就变得非常麻烦。
多链钱包由此应运而生,由于要同时支持多条公链数字资产,不同的主链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都各不相同,因此多链钱包的开发难度和工作量也较大,AToken 主打的就是全币种、多链钱包。
此外,根据钱包的联网状态,我们也将钱包分为热钱包(在线钱包)和冷钱包(离线钱包)两大类,其中热钱包又分为轻钱包(只保存和自己相关的区块链数据)和重钱包(保存区块链全节点),是需要保持连网上线、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操作的钱包。
冷钱包也就是不连网的钱包,利用专业的硬件设备来存储私钥,或者将私钥(助记词)写在纸上。
以上我们最推荐的资产存储方式当然还是「去中心化钱包」,也就是私钥自持。原因在于去中心化钱包很难遭受黑客的集中攻击,用户也不用担心钱包服务商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
目前所曝出的去中心化钱包被盗的事件,大多是因为私钥被盗。因此大家在使用钱包时,要时刻注意浏览器/App 访问相关的风险,比如网络劫持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