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创于2017年,但兴于2019年。本已经沉寂为不知名币的它,在2019年4月后突然活跃起来,发布了很多合作消息。2019年6月,谷歌和甲骨文先后宣布与chainlink合作,link价格迅速上涨,2个月从3块涨到30,翻了10倍。前几天,312币灾中,link价格闪崩到0.0001又迅速收回,有一个幸运儿以0.0001美元的价格,买到了90万link,瞬间赚了2万倍,价值近2000万。这个币我只能说相当稳健。
在美国,ChainLink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项目,它旨在创建一个平台,使用户可以将智能合约连接到现有的apps和数据上。它作为桥梁可以实现银行账号、数据服务等非区块链资源与公共智能合约账本的链接。这将允许用户直接与真实世界创建具有相同功能的合同。
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都不具备与非区块链资源链接的功能。因此,这中间需要一个桥梁,而ChainLink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作为一个桥梁,就算合同数据没有在区块链里,合同还是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验证。
实用范例有很多,比如说,你有一个储存贵重货品的大仓库,这些货物一夜被盗,你需要提出保险索赔。然而,保险公司提出仓库磁门没有上锁而拒绝赔偿,因为这属于用户使用问题。通过使用ChainLink连接大门监测数据与你的保险合同,你会得到一个无可争辩的答案。同样的,比如对于延误航班的赔付,你也能通过ChainLink得到准确的航班延误时间和原因的公开数据。
可能最广泛的使用还是在财务报告方面,比如债券利率、利息或任何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为了验证正确数据,ChainLink将允许用户连接到外网(比如loomberg),因此,合同方也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ChainLink努力要做大的因素之一是它还能够让用户同时以法币和LINK tokens来设定合约。这无疑会更有利于实现这项技术。该小组甚至在他们的网站上讨论了这一点,并指出了目前其他智能合约平台模拟现实世界金融协议的局限性。就像我们在Jibrel Network这个项目中看到的一样,短到中期内,在我们看到广泛的并且只采用虚拟代币的平台之前,我们需要一个所谓的桥梁来建立起传统金融和虚拟代币之间的联系。
该平台目前已与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智能合约平台zeppelin_os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另一个协议是与康奈尔大学Town Crier一起发起的——验证数据安全性和可信性的专利申请系统。
在团队赢得Innotribe Industry Challenge后,他们还与支付网络SWIFT达成了协议。他们正在与SWIFT一起发展一个 Proof of Concept——这将通过LINK智能合约验证的跨数据源利率来总结LIBOR平均利率。然后,通过这个利率,智能合约将被应用于安全支付领域。
目前阻碍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团队太小,尽管CEO Sergey Nazarov说2017年底他们招收了更多的员工,但在项目成立的前三年,他们只有两个开发人员。团队缺少更新信息和缺乏对外宣传都是团队的问题。对于像这样的成熟项目,他们需要在短期内有更大的公众开放度,让投资者放心,一切都在正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在向前推进。
就Token本身而言,现在有10亿个LINK token在流通,其中3.5亿在循环流通。团队持有30%,另外的70%分散在Node Operators(用于网络维护)和公众之中。有趣的是,不同于其他的项目,他们对成为Node Operator没有最低的staking要求,因此,这就允许了任何用户都能参与进来并得到收入。虽然支付结构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如果你对staking虚拟货币有兴趣并且暂时没有很多的币的话,这肯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
总的来说,ChainLink已经在现实实用中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坚实的项目。它的合作团队令人瞩目,唯一的弱点还是团队缺乏透明度。我希望能看到他们聘请全职新闻发布人和营销经理,以便更好地沟通进展。不可否认的是,仅仅就他们的技术而言,这个项目就值得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