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现金(BitcoinCash)与比特币相同,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货币。于2017年8月1日,区块高度478558硬分叉完成,按照比特币1:1分发,总量2100万,删除隔离见证、区块上限升级为8M,后升级为32M,通过链上扩容解决了旧版比特币系统中手续费高、确认慢、实用性差等问题,履行比特币作为「点对点电子现金」的承诺。目前比特币现金由多个不同的开发团队维护,市值曾达到第二名,更多商家正在接受BCH付款,多家交易所支持BCH定价。
比特币现金注重密码货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需求,将会提供越来越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手段,并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加持久稳健的投资、储值和结算功能。
扩容之争,分叉之路
比特币现金(BCH),它由比特币硬分叉而来。而要讲比特币现金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扩容之争。
比特币的TPS是7,每秒大概能处理4-7笔交易,所以对比中心化转账系统(VISA、支付宝)比特币网络的转账速度显然是比较慢的。当转账的数量过多,就会导致网络的拥堵,矿工会选择优先打包手续费高的交易。
高额的交易费用、长时间的确认,使得有人质疑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初衷。当然,比特币社区也一直在推进比特币的扩容问题。
2016年2月就曾达成香港共识,计划实施闪电网络+隔离见证,并提议硬分叉把区块大小提高到2M,但是硬分叉最终遭到了社区的强烈反对。
到2017 年7月17日,比特大陆投资的ViaBTC宣布分叉比特币,并将新币种命名为Bitcoin Cash,比特币现金。这个方案将比特币区块大小提高到了8M,在201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扩容方式:比特币现金简单粗暴地将区块大小从1M增大到8M;而比特币则是采用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的方式。
隔离见证是什么意思?
隔离见证是将当前区块中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见证”脚本从1M的区块中去除,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存储更多的交易信息。采用隔离见证后,每笔交易打包进区块的数据就变小了,在区块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区块能装下的交易笔数就更多,从而缓解了比特币网络的拥堵。最直接的比喻就是乘客带着行李坐车,原本行李也占座位,现在行李统一安放到行李舱所以大巴车就能坐下更多的人。
闪电网络又是什么意思?
闪电网络就是在底层逻辑上架设的链下通道,小额转账通过闪电网络进行,所以闪电网络的特点就是快速且便宜。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来理解两者的扩容,比特币现金选择直接拓宽主干道来缓解交通压力;而比特币则是在主干道之外修叉路、修立交桥来治堵。所以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采取了两种技术路线,也代表了不同的治理理念。
前面我们提到比特币现金是2017年8月1日诞生的,而在它诞生的一年多以后,在2018年11月内部再次因为比特币现金的未来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发生了著名的算力大战,这背后是利益也是理念的分歧,最终导致BCH分裂为比特大陆阵营BCHABC与澳本聪阵营BCHSV。在最终的算力大战中,一开始澳本聪阵营领先,后来吴忌寒方面突然增加隐形算力,比特大陆旗下的矿池算力大增十几倍,在算力方面超过澳本聪阵营。据称,吴忌寒方面切换过来的算力超过了前一天BCH全网的算力,也是再一次坐实矿霸的名号。
目前,BCH阵营的主要支持者,有比特大陆、比特币耶稣Roger Ver和莱比特矿池创始人江卓尔等人。
发展路线(定位)
前面我们介绍了两次分叉,分叉意味着大家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一开始比特币分叉BCH,我们可以看到BCH走的是大区块路线。但是目前来看,相比于BTC锁死1M小区块,BSV选择可以无限扩容的底层逻辑,BCH在底层上显得没有那么确定,区块大小属于“够用不堵就行,不够用了再扩”。
BCH和BSV分叉的时候,BCH阵营认为BCH在维持区块32M的前提下,应该让BCH往公链方向发展,比如给BCH加上智能合约等功能,这样就能扩大BCH的使用场景。但是随着虫洞和哥白尼开发团队的解散,反映了BCH在智能合约方向上暂时的失败与告一段落。
所以,目前BCH的发展路线更倾向于回归纯粹的“电子现金”。现在BCH社区不再有“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币”类似的言论,BCH缔造者之一吴忌寒认为:
BCH与BTC之间,并不存在谁是真正的比特币之争,BCH是从BTC社区独立出来的,它们共同享有一段历史,从2017年8月1日之后,就分家过日子了。就好像美国从英国的统治之下获得独立,但是美国人把自己的国家叫做美国,不会有哪个美国人说,美国才是真正的英国。加拿大是一部分美国人因为政见不同,逃亡北美洲北部成立的,也不会有加拿大人声称,加拿大才是真正的美国。
但是BTC和BCH多少还是存在竞争关系,如果BCH走“电子现金”的路线,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是来自比特币闪电网络的威胁和挑战,尽管现在的闪电网络很难用、使用率也很低,但是不可否认两者在功能上确实是重叠的,存在一定的竞争可能。
从数据看活跃度
1、链上交易
来源:bitinfocharts.com(2019/7/23)
根据上图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
1、BCH 24小时链上转移金额排第二,比以太坊、莱特币都要高,是比特币的8%左右
2、BCH 24小时的活跃地址数为5.5万左右,是比特币的9%左右,和莱特币比较接近
3、BCH 24小时交易笔数是5万左右,是比特币的16%左右,接近莱特币的两倍
通过这三个数据,我们看到BCH的链上交易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仔细对比,会发现BCH的换手率很奇怪,竟然有21%,而比特币是7.83%,以太坊是1.47%,莱特币是2.78%;另一方面BCH交易的中位数只有0.0049USD,这也很可疑。
我们都知道交易所的交易量很多都是刷的,一般来说,链上的交易数据会比较靠谱。但是转而来看BCH的链上数据,你很难不怀疑数据的真实性。
其实,BCH链上数据一直饱受刷量的质疑,比如五月初的时候被曝出一个地址存在60万笔交易,占据BCH交易的50%以上;比如7月2日BCH的链上交易量暴降,老猫指出是云服务器挂了……
2、日挖矿奖励
从图上看,BCH的日挖矿奖励是莱特币的一半,只有比特币的3%。
更有数据指出,BTC矿工每天得到的光是手续费收益都已经比BCH矿工每天得到的区块奖励要高了。
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大算力都集中比特币,而BCH的用户量是很小的。
总结
首先,我们从两次分叉了解了BCH的历史,从中了解的BCH的发展理念以及背后的相关势力。
其次,我们认为一个项目的交易量、流动性是比较重要的指标,从数据来看BCH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也对其中一些数据提出了质疑,存在刷量的嫌疑。